人体生物
生物电医学运用生物电共振波对人体失衡的生物电进行矫正的技术。生物电是生命功能的本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无不和生物电密切相关。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物理-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
『贰』 人体中生物信号来源
收集各式各样的标本,对人体和动植物进行解剖观察,曾是生物学的主导手段。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是建立在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胞,以及之后细胞学说的建立,体现了精确的仪器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巨大威力。在分子生物学尚未建立以前的经典遗传学时代,将宏观现象(突变体)与微观世界(染色体)联系起来的正是显微镜。当时果蝇的巨大染色体(足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分带)为遗传操作和分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神经生物学上,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cajal曾用高尔基染色法对大量的神经系统组织标本进行显微观察,提出了神经元学说,并以超人的洞察力指出了神经系统信号传递的许多基本性质。
遗传和生化是进行功能性生物学研究的两大手段。然而在摩尔根的时代,经典的遗传学更着重于探索遗传的机制,即遗传物质是怎样传递的。遗传学真正作为一种对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功能性研究和分析始于nusslein-volhard对影响果蝇体节分化的基因的一次gene screen(2),首次将基因的功能与发育联系起来。几种模式生物的确立极大的方便了系统使用遗传学手段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现代遗传学可以分为两类:forward genetics和reverse genetics(3,4)。前者是依据从表型到基因型的思路,寻找影响某一生物体功能的基因,而后者则是从基因到表型,看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是否对生物体的功能造成影响。reverse genetics一般是对一些重要的基因的同源基因进行验证。最近发展出来的modifier screen和clonal screen,前者是研究信号通路的很有力的手段,后者则用于一个基因的多种功能。现代遗传学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在特定的一小群细胞中以特定的时间表达或抑制表达某个基因。
生化手段与遗传学手段恰恰相反。它是首先建立一个功能性的检测体系,然后用传统的层析方法纯化蛋白。生化方法较遗传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揭示许多重要蛋白的新功能,而在gene screen中重要蛋白的突变体往往在胚胎期就死亡了,因而看不到成体的表型。王晓东关于cytochrome c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gene screen是发现不了cytochrome c的,因为cytochrome c是电子传递链上如此重要的一个分子。他首先建立了一个in vitro的细胞凋亡的体系,然后试着加一些小分子物质如核酸等,看能否加快细胞凋亡的进程,结果发现了atp和datp,而且datp的效果比atp强一千倍(5)。依靠生化纯化蛋白的手段,他分别纯化出了cytochrome c,apaf-1和caspase-9。
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遗传、生化和分子互相渗透,在基因功能性研究和细胞信号通路的阐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叁』 人体电(人体生物电)
电及电的利用人们早就熟知而习以为常了。在冬天手冷了,只要双手互相使劲地搓就会产生电和热;若用一块毛皮擦一根金属棒,则在金属棒上会产生更多的电荷,此时用它碰碰小纸屑,小纸屑便可被吸引附着在金属棒上。至于现代化的家庭几乎样样都离不开电。电灯、电扇、电冰箱、电话、电视机等等。可是你可知道,我们人体也有电的产生与电的不断变化呢!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我们人体是由许多许多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我们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因为只有机体各个细胞均执行它们的功能,才使得人体的生命现象延续不断。同样地,我们若从电学角度考虑,细胞也是一个生物电的基本单位,它们还是一台台的“微型发电机”呢。原来,一个活细胞,不论是兴奋状态,还是安静状态,它们都不断地发生电荷的变化,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细胞处于未受刺激时所具有的电势称为“静息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电势称为“动作电位”。而电位的形成则是由于细胞膜外侧带正电,而细胞膜内侧带负电的原因。细胞膜内外带电荷的状态医生们称为“极化状态”。 由于生命活动,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它们也就会对刺激作出反应,这在神经细胞 (又叫神经元)、肌肉细胞更为明显。细胞的这种反应,科学家们称“兴奋性”。一旦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便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波动可以向它周围扩散开来,这样便形成了“动作电位”。 既然细胞中存在着上述电位的变化,医生们便可用极精密的仪器将它测量出来。此外,还由于在病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电变化与正常时不同,因此医生们可从中看出由细胞构成的器官是否存在着某种疾病。 有一种叫“心电描记器”的仪器,它便是用来检查人的心脏有否疾病的一种仪器。这种仪器可以从人体的特定部位记录下心肌电位改变所产生的波形图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电图。医生们只要对心电图进行分析便可以判断受检人的心跳是否规则、有否心脏肥大、有否心肌梗塞等疾病。 同样地,人类的大脑也如心脏一样能产生电流,因此医生们只要在病人头皮上安放电极描记器,并通过脑生物电活动的改变所记录下来的脑电图,便知道病人脑内是否有病。当然,由于比起心电来,脑电比较微弱,因此科学家要将脑电放大100万倍才可反映出脑组织的变化,如脑内是否长肿瘤、受检查者有否可能发生癫痫(俗称羊癫疯)等。科学家们相信,随着电生理科学以及电子学的发展,脑电图记录将更加精细,甚至有一天这类仪器还可正确地测知人们的思维活动。 电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生物学家认为,组成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合微型发电机。细胞膜内外带有相反的电荷,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的钾、钠离子的不均匀分布是产生细胞生物电的基础。但是,生物电的电压很低、电流很弱,要用精密仪器才能测量到,因此生物电直到1786年才由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首先发现。 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外界的刺激、心脏跳动、肌肉收缩、眼睛开闭、大脑思维等,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和变化。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便根据兴奋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发出指令。然后传出神经将大脑的指令传给相关的效应器官,它会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也就是说,感官和大脑之间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电的传导来实现的。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 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正常人的心脏、肌肉、视网膜、大脑等的生物电变化都是很有规律的。因此,将患者的心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脑电图等与健康人作比较,就可以发现疾病所在。 在其他动物中,有不少生物的电流、电压相当大。在世界一些大洋的沿岸,有一种体形较大的海鸟——军舰鸟,它有着高超的飞行技术。能在飞鱼落水前的一刹那叼住它,从不失手。美国科学家经过10多年研究,发现军舰鸟的“电细胞”非常发达,其视网膜与脑细胞组织构成了一套功能齐全的“生物电路”,它的视网膜是一种比人类现有的任何雷达都要先进百倍的“生物雷达”,脑细胞组织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生物电脑”,因此它们才有上述绝技。 还有一些鱼类有专门的发电器官。如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近海的电鳐能产生100伏电压,足可以把一些小鱼击死。非洲尼罗河中的电 缩,电压有400~500伏。南美洲亚马孙河及奥里诺科河中的电级,形似泥锹、黄绍,身长两米,能产生瞬间电流2安培,电压800伏,足可以把牛马甚至人击毙在水中,难怪人们说它是江河里的“魔王”。 植物体内同样有电。为什么人的手指触及含羞草时它便“弯腰低头”害羞起来?为什么向日葵金黄色的脸庞总是朝着太阳微笑?为什么捕蝇草会像机灵的青蛙一样捕捉叶子上的昆虫?这些都是生物电的功劳。如含羞草的叶片受到刺激后,立即产生电流,电流沿着叶柄以每秒14毫米的速度传到叶片底座上的小球状器官,引起球状器官的活动,而它的活动又带动叶片活动,使得叶片闭合。不久,电流消失,叶片就恢复原状。在北美洲,有一种电竹,人畜都不敢靠近,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会全身麻木,甚至被击倒。 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包括细菌、植物、动物都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光而不发热。特别是海洋生物,据统计,生活在中等深度的虾类中有70%的品种和个体、鱼类中70%的品种和95%的个体,都能发光。一到夜晚,在海洋的一些区域,一盏盏生物灯大放光彩,汇合起来形成极为壮观的海洋奇景。 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机体在进行生理活动时所显示出的电现象,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细胞膜内外都存在着电位差,当某些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兴奋时,可以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细胞膜传播出去。而另一些细胞(如腺细胞、巨噬细胞、纤毛细胞)的电位变化对于细胞完成种种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展,生物电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理论上,单细胞电活动的特点,神经传导功能,生物电产生原理,特别是膜离子流理论的建立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医学应用上,利用器官生物电的综合测定来判断器官的功能,给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兴奋性、兴奋与兴奋传导这些概念,堵隔壁生物电有关。了解了生物电的现代基本理论,对于正确理解这些概念以及心电、脑电、肌电等的基本原理都有重要意义。细胞生物电现象有以下几种: 1、静息电位 组织细胞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或称为膜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正电荷位于膜外一侧(膜外电位为正),负电荷位于膜内一侧(膜内电位为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如果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即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超极化。相反地,如果膜内外电位差减小,即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则称为去极化或极化。一般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如以膜外电位为零,膜内电位为-70~-90mv。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K+出膜,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导致的 。 2、动作电位 当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波形可因记录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微电极置于细胞内,记录到快速、可逆的变化,表现为锋电位;锋电位代睛细胞兴奋过程,是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标志。 锋电位在示波器上显示为灰锐的波形,它可分为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内的负电位迅速降低到零的过程,称为膜的去极化(除极),接着膜内电位继续上升超过膜外电位,出现膜外电位变负而膜内电位变正的状态,称为反极化。下降支是膜内电位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称为复极化。锋电位之后到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还有微小的连续缓慢的电变化,称为后电位。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神经纤维、骨骼肌等细胞一样,包括安静时的静息电位和兴奋时的动作电位,但有其特点。心肌细胞安静时,膜内电位约为-90mv。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由于安静时细胞内高农度的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的。当心肌细胞接受刺激由静息状态转入兴奋时,即产生动作电位。其波形与神经纤维有较大的不同,主要特征是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心肌细胞的某一点受刺激除极后,立即向四周扩散,直至整个心肌完全除极为止。已除极处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未除极处的细胞膜仍带正电而形成电位差。除极与未除极部位之间的电位差,引起局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复极时,最先除极的地方首先开始复极,膜外又带正电,再次形成复极处与未复极处细胞膜的电位差,又产生电流。如此依次复极,直至整个心肌细胞的同时除极也可以看成许多电偶同时在移动,不论它们的强度和方向是否相同,这个代表各部心肌除极总效果的电偶称为等效电偶。心脏的结构是一个立体,它除极时电偶的方向时刻在变化,表现在心电图上,是影响各波向上或向下的主要原因。由于各部心肌的大小、厚薄不同,心脏除极又循一定顺序,所以心脏除极中,等效电偶的强度时刻都在变化。它主要影响心电图上各波的幅度。人体是一个容积导体,心脏居人体之中,心脏产生的等效电偶,在人体各部均有它的电位分布。在心动周期中,心脏等效电偶的电力强度和方向在不断地变化着。身体各种的电位也会随之而不断变动,从身体任意两点,通过仪器(心电图机)就可以把它描记成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膜的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人们更试图从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和其他物质的分子构型的改变,来理解膜的通透性能的改变和生物电的产生,这将把生物电现象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编辑本段]生物电的奥秘尚未揭开,应用须谨慎
最近,生物学家“窃听”到了人体内一些部位电活动的“声音”,并发现以电场形式存在的生物电,在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胚胎发育、细胞分裂、神经再生和伤口修复等。但是,对它的探索并不顺利。 对电场可能影响细胞行为的首次报道是在1920年。当时,丹麦科学家斯文·英格法发现外部电场引起了鸡神经元向一个特殊方向生长。 2002年,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科林·麦凯格发现了生物电在鼠角膜的修复过程中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在正常的角膜中,角膜上皮细胞泵出细胞内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再泵出带负电荷的氯离子,由此产生了大约40毫伏的电压。处于分裂活跃期的修复伤口的细胞能够通过电场来获取重要的空间信息,将修复细胞推向伤口处。如果取消这个电场,则细胞向任意方向进行分裂;如果人为加强这个电场的强度,远离伤口的细胞也会沿着电场平面开始分裂。同样,神经元也利用角膜的电场自我重建,他们发现角膜的电场能促进神经元向伤口生长。 然而,电场是如何影响细胞行为的?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揭开其中的奥秘。科林·麦凯格认为有两个可能:一种可能是电场吸引了细胞表面带有电荷的蛋白或脂肪;另一种可能是由于电压的改变,引起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导致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钙离子反过来激活第二种信号分子,就这样信号沿着信号链一级级传递下去,但这都尚未被验证。 现在有一些组织,推出利用生物电进行医学治疗和保健的产品,一个培训班学习几天就声称能够治疗各种疾病,发技师证,收一千多元,却没有得到国家劳动部门的许可。在没有医学院执照和教学场地的情况下,却对外称生物电医学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尤其是宣传生物电治疗应用于上百种各色疾病,更是违背病理学常识,这些另类的治疗技术在正规的医院都是找不到,患者应该尤其谨慎。
『肆』 人体生物学
1.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
2.人体最大的细胞-成熟的卵细胞
3.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
4.人体最大的神经-坐骨神经
5.人体最大的外分泌腺-肝脏
6.人体最小的骨-听小骨
7.人体最长的骨-股骨
8.人体最有力的骨胳肌-腓肠肌
9.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牙釉质
10.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
11.人体最厚的皮肤-手掌和足底的皮肤
12.人体最薄的皮肤-眼皮
13.人体内含养料最丰富的血管-肝门静脉
14.人体内含尿素最少的血管-肾静脉
15.人体内含氧量最高的血管-肺静脉
16.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甲状腺
17.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脑垂体
18.人体内最细小的血管-毛细血管
19.人体内最细小的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20.人体消化道中最重要的一段-小肠
21.人体内种类最多的组织-结缔组织
22.人体内分布最广泛的组织-结缔组织
『伍』 人体生物电的电压和电流是多少
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 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很小的,要不会使细胞死亡器官受损的。 至于静电,对人体而言是外界产生的,也不是生物电。人体通常对地可能具有几百伏至上千伏的静电。这大多是在与地面绝缘(例如穿皮鞋)时走路、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以及在高压线附近感应的静电,特别是在化纤地毯上行走时,人体所带静电可达上万伏。所以,制作集成电路的电子工厂、电脑配件工厂都必须铺设防静电地板,工作时必须戴上接地腕环,才能接触电子元件,就是为了防止人体静电击穿电子元件。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合工作时也要穿防静电服。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U盘的损坏,就是用手指接触USB口导致的;在冬季、北方等干燥环境中,触摸金属制品常被电击就是静电在作怪。
『陆』 人体生物磁之谜是怎么回事
一个晴朗的秋日下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些学生被蒙住了双眼,带上了汽车。汽车沿着婉蜒的山路行驶了1个多小时,最后把学生们带到了英格兰中部的一块林中空地上。学生们的双眼仍然被蒙着。
原来,这是由一位名叫罗宾·贝克尔的动物学家主持的一次试验。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叫到贝克尔身边,在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并完全不可能靠视力辨别方向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令人不可思议地准确地指出了校园所在的方向。
人们早就知道,许多动物具有返回巢穴的本能。例如信鸽、蜗牛、蜜蜂等。人是否同样具有这种本能呢?贝克尔认为:正像我们有嗅觉、听觉和视觉一样,人类也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感觉本能,只不过这种感觉很微弱,而且常常被忽视或受到干扰。在这次试验中,学生们对于校园所在的方向非常敏感。但是,当给他们戴上带磁性的头盔时,这一感觉就消失了。
科学家们很久以前就发现,某些动物能够准确地找到归巢的方向,从而返回巢穴。动物的这种本能被称为“归巢性”。归巢性强的一些动物,就像在脑子里有指南针一样,能够离开巢穴成百甚至上千千米活动,而不会迷失回巢的方向。而且,在信鸽、金枪鱼、海豚、蝴蝶及一些候鸟的头部和体内,也确实发现有少量的天然磁铁微粒。贝克尔认为,人体内也存在着这种磁微粒,而且它们很可能散存于鼻端与前额部,从而使人的这些部位可以比其他部位更敏感地感到磁体的吸力。
目前,对于生物与磁场的关系及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生物磁学。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是许多科学家已经开始探索这种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了。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当地球磁场发生突变时,由于眼球内压增高而引起的青光眼很容易发生。美国科学家报告说,每当出现地磁波动,精神病院的入院人数便上升。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自己创造的电磁场可能对人体极其有害。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居住在大型输电变压器周围约39.6米以内的青年人中,白血病和淋巴腺癌的发病率很高。据认为,这些变压器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而这种磁场则促使癌症发生。
有些人对于附近的弱磁场的变化也有感觉。有的人能够利用这种感觉找到地下水,还有的人能够知道别人在思考什么问题。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特异功能。还有中国的气功师给人们治病的方式,以及受到治疗的病人对于“气”的感应等等。这一切很可能就是某种传递与接收微弱电磁信号的能力及对弱磁场变化的感应。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在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某种电脉冲。而且,还发现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也产生磁场。在美国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们用一种仪器监测人体的磁场,绘制健康人脑的磁分布图,以便能够精确地了解人脑每一区域的功能及相应的磁场。这使人们进一步想到,我们也有可能精确地确定体内电磁信号或磁场发生紊乱的部位,然后用人为的正常信号或磁场来取代紊乱的信号或磁场,从而使机体自行治疗疾病。
目前,在我国医疗市场上出现的磁化杯、磁疗器等都利用了这种理论。
『柒』 维持人体的生物电流是多少
维持人体生物电流的电压约为1mV,约合1mV=0.001V。
『捌』 人体的哪些生物能可以被利用
人体本身的生物能通过多种形式竟可以转变成电能。比如“重力能”——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造成持续重力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可以转换成电能。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安装了旋转门,在地下室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器和转换器、发电机、蓄电池等。每天数以万计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动旋转门,还要在旋转路上停留1~3秒钟。人们发出的生物能就被能收集器收集起来了,经过转换变成了电能。
还有一家公交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上面有一排踏板。当行人踏上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从一个方向带动中心轴旋转,从而启动发电机发电。美国还在纽约一条繁华的马路上,铺设了20块金属板,在每块板下再放上一个储蓄循环水的橡皮容器。就利用汽车在金属板上压过时,使金属板将容器内的水高速压出,经地下管道通往路边的发电机房,推动水轮机发电。当汽车过后,橡皮容器又恢复回原状,水又返回容器内,准备再次受压。如此往复循环,就可源源不断地发电。据测量,一辆5吨重的汽车压在金属板上,就可产生7度电。
还有,就是人体生物能的“热能”,也可利用。人体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量,并通过辐射传播出来。据实测,一般一个5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消耗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左右。这些热量若蓄集起来,可以将50公斤的水,从0℃加热到50℃。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温差电池,就可以将人体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可以做得很精巧,放在衣服口袋里就可以工作。可用它当电源,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袖珍收音机、微型发报机等供电,自己发电自己使用。这种“自主式”人体热供电的微型发报机只有半个火柴盒大小,输出功率为5微瓦,作用距离可达16公里。美国新泽西州修建的电信电话公司总部大楼,利用全公司2000多名职员的体温供暖,室温可保持在18℃以上,只有当室外气温下降到-9℃以下时,才需要通暖气来取暖。
专家们预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身的人体生物能,必将取得更大成果。
『玖』 什么是人体生物光
在许多宗教绘制画中,神佛的头上都有光环,以显示其远远超过凡人的伟大。其实,撇开不宗教的象片意义,即使是现实世界中的凡夫俗子,每一个人的身上同样也会有一道光环,只不过人的肉眼看不见罢了。
1911年,英国一名医生华尔德·基尔纳,采用双花青染料涂刷玻璃屏,意外地发现了环绕人体15毫米宽的发光边缘。接着,前苏联科学家西迈杨·柯利尔,使用电频电场的照相术把环绕人体的明亮而有色的辉光拍摄了下来。这一奇异的现象引起了全世界众多科学家的关注。80年代后,日本、美国等相继使用高科技先进仪器对“人体辉光”进行研究,试图解开“人体辉光”之谜。如“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集团”采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于微弱光检测的光电子倍增管和显像装置,成功地对“人体辉光”进行了图像显示,并把这种辉光称为“人体生物光”,同时把这一科研成果应用到医学研究上去。他们对自愿受检的30位病人进行了生物学测试,其中有1岁婴儿到80岁老人。测试结果表明,甲状腺切除者、甲状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时,夜间,在新陈代谢减缓的同时,生物光强度也同时减弱。日本医学界认为,通过对人体生物光的检测,能真实地反映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关系。病人新陈代谢的异常和人体的节律也都可以通过光的变化来测定。
令人奇怪的是,科学家在对“人体辉光”的照片研究中发现,辉光明亮闪光处,恰好是我国古代针灸图上标出的针灸穴位,而每一个人又都有一种独特的辉光样式。美国科学家研究指出,疾病在体内产生前,辉光会显示出一种模糊图像,似受云雾干扰的“日冕”;而癌细胞生长时,人体则会出现一种云状的辉光。前苏联研究人员对酗酒者进行“人体辉光”追踪拍摄,发现饮酒者在刚开始端杯还未饮酒时,手指尖的辉光不清晰、不明亮。当人醉酒后,指尖辉光呈苍白色,同时还发现光圈无力而向内闪烁着收缩,且变得黯淡。对吸烟者也做了试验:一天只吸几支烟的人,其辉光基本保持正常;而当吸烟量逐步增大时,“人体辉光”便会呈现出跳动和不协调的光圈;当吸烟成瘾时,辉光就会脱离与指尖的接触而偏离中心。
目前,对“人体辉光”的研究正在深入进行中,有关“人体辉光”的原因还是个谜。有人说,这是人体的密码文字。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辉光”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有现象,类似空气一样的复合物。还有人解释,这是一种由水气和人体盐分跟高电场反应的结果。多种说法各有其理,至今没有定论,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对“人体辉光”现象作出一个完美的解释。
『拾』 十条生物学的人体小常识
1:两个拳头的周长是脖子的周长。
2:七个脚长是身体的高度。
3:一生心跳25亿至30 亿次。
4:每天吞口水580次左右。
5:人不睡觉10天就会死亡。
6:人在下午没有灵感、越到晚上越聪明、沐浴时更有创造性。
7:人的左右鼻孔三小时替换呼吸一回,感冒了才知道哦。
8:肌肉能是人体的发动机。
9:早上帮助消化的胰岛素活跃 ,所以一定要吃早饭。
10:一辈子手指屈伸2500次。
11:人平均每年小便时间为十二小时。
12:肠子长度是身高的4——5倍。
13:血液循环一周只需20秒。
14:血管长度可绕地球两周。
15:人的大脑记忆相当4G容量的电脑。
16:人的睡眠周期为90分钟,赖床30分钟后会进入下一个周期。
17:自然分娩的大部分时间是下午5点到6点左右,有60%以上是在下午6点左右分娩。
18:下午六点人体分泌肾上腺素的高峰、此时应付困难最有能力。
19:左耳受右脑控制,右脑主导情感,因此左耳接受到甜言蜜语时比右耳敏捷。
20:原始分工使女性的视野几乎是男性的6倍,男性喜欢盯住一个目标,目光更远,但没有女性
眼观6路的视野宽阔。
21:人在性色,金钱,美味巧克力刺激大脑的是同一个区域,使人在金钱抉择上受性色的影响,
会冒险投入的比例大好多。
22:智力比身体衰老的慢。
23:傍晚锻炼、此时人的味觉、视觉、听觉敏感、协调能力强,心律于血压较平稳。
24:人的心搏次数在一生是固定的次数。
25:人在潜意识处理一闪而过的负面信息时,反应敏捷,如危险、绝望、暴力。
26:人平均只需7分钟就可入睡。
27:打喷嚏时无法睁着眼睛。
28:睡眠时的脑比看电视时活跃。
29:大拇指的指甲长的最慢,中指的指甲长的最快。
30:睡眠时耗费的热量比看电视更多。
31:出生时眼睛多大,现在还是多大,但是鼻子鱼耳朵一直在长。
32:舌头有一万个味蕾。
33:惯用右手的人比惯用左手的人长命可大9年。
34:舌纹与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同。
35:如果月亮在人的正上方,人的体重会稍微减轻。
36:人平均每天使用洗手间6次。
37:人体每平方英寸的皮肤包含有20英尺长的血管。
38:出生时有360块骨骼,成人后只有206块。
39:胡须是生长最快的人体毛发,如果不修饰,一生可长30英尺。
40:打喷嚏时。人的心脏会停止跳动约1毫妙。
41:右撇子比左撇子可以多活九年左右。
人能忍受的最高噪声是: 120分贝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是多少Hz: 20-20000Hz
人耳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
人耳一般所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的最高值是多少赫兹: 20000赫兹
人脑成熟需要: 3年
人的唾液呈: 弱酸性
人吃下的食物经过消化道时,在哪个部位停留时间最长:结肠
人的胆汁是:黄色的
人的逻辑思维活动是在大脑的哪个部分进行的:左脑
人的泪水里的咸味是从哪里来的: 血液中来
人的一生中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怎样: 减弱
人舌头的哪个部位对甜味最敏感:舌尖
人在运动时要流汗的原因是:使体温保持正常
人在呼吸时,肺在: 被动的张缩
人下潜到多深会得深海醉: 30米
人们面部的表情肌有42块,当我们微笑时最先启动的肌肉有几块: 4块
人身上共有多少对肋骨: 12
人身上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是什么关节:肩关节
人体的第一次心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胚胎发育到第3星期
人体汗腺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手掌和脚底
人体哪处的皮肤对外来刺激最敏感: 手指尖
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是:小肠
人体最长的器官是什么: 小肠
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什么: 甲状腺
人的肌肉组织通常占体重百分之几: 1/2
人体最坚硬的物质是: 牙釉质
人体分解和代谢酒精的器官是:肝
人体具有解毒作用的内脏是: 肝脏
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是什么: 肝脏
人体最粗的血管是什么: 主动脉
人体最能耐受缺氧的器官是什么: 脑
人体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卵细胞
人体最小的器官是什么: 甲状旁腺
人体最大的肌肉是什么: 臀大肌
人体最小的肌肉是什么: 镫骨肌
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人体中有五腑,属于五腑的是下列中的哪一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人体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
人体全身有多少块肌肉: 600多块
人体小肠有多长: 5--7米
人体的血管有几种: 3种
人体共有多少对颅神经: 12
人体有多少块骨骼: 206
人体肌肉由三种类型,胃肠蠕动、呼吸、循环等活动都依靠:平滑肌
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人体缺少哪种元素会造成甲状腺肿大: 碘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肝
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 眼球
人体可以导电是因为人体中含有: 水
人体安全电压为: 36V人体内一共有多少对性染色体: 1对
人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 受精卵
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什么: 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