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性

历史性

发布时间: 2020-11-21 05:35:29

历史事件和历史性事件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事件:一般说,人们把历史事件都看成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是早已有了既定的内不复变化的结果的容事情。简单说,历史事件从属(或指向)过去,而历史性事件则从属(或指向)未来。
历史性事件:历史性事件则指过去或现在发生的会对未来产生影响的事件。

㈡ 历史性是什么意思

感性的自然物没有历史性,是因为时间不属于它的本质规定。时间对于自然物是自身独立的。

㈢ 什么是历史性的任务

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的故乡希纳斯,位于里斯本以南九十多公里处,坐落在德古斯河与圣范桑角之间,是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小城。从希纳斯沿北海岸走去,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和海岸边比较平缓的斜坡上,翠绿的树丛中不时冒出一栋栋盖着红瓦、粉刷一新的小屋。1460年瓦斯科·达·伽马就诞生在这样的一栋小屋里。

达·伽马的祖辈曾参加过与摩尔人和卡斯提尔人的长期战争,是葡萄牙贵族。其父埃斯特活·达·伽马早年曾参加过十字军远征摩洛哥的战役,掠夺和毁灭过摩洛哥人的城市和村庄,晚年任希纳斯州州长。达·伽马就是出身在这样一个富有冒险和侵略传统的贵族世家。

幼时的达·伽马是与渔家的孩子一起长大的,常与他们一同学习游泳、架驶帆船和捕鱼。还在孩提时代,达·伽马就已经能辨别风向,认识星辰,还特别喜欢听水手们讲述远航异国他乡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酷爱冒险的火花。青少年时代,达·伽马前往古城埃武拉,在葡萄牙王子亨利亲王创办的航海学校求学。15世纪是葡萄牙航海家辈出的时代,早在达·伽马出生之前,在亨利王子的组织下,一批批探险队远航非洲海岸,不断地延长着通往非洲南端的航路,发现了非洲西海岸的许多岛屿和河流。这些都给达·伽马以极大鼓舞,成为他学习的榜样,他暗自下定决心,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航海家。

在他23岁时,曾参军作战,表现突出。达·伽马不仅有优异的军事才能,还是一个有志气的想在一生中有所作为的青年。他认为,一个人活着没有目的,就会彷徨、苦闷,只有确实了解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之后,才会觉得生命充实和有意义。

每当他眺望着那浩瀚无边的大海时,内心就激起一种冲动,最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做一个航海家。

为此,他努力学习那个时代所有的航海科学,并接受了天文学方面的专门训练,到处去找专家求教。后来又到船上服务,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各种航海技能。由于他把追求目标的信念、坚强意志和聪明才智结合在一起,使他锻炼出卓越的指挥才能。

达·伽马是一个脾气执拗、难以相处的人。但他疼爱自己的弟弟,对待部下也很公正,要求自己也较严格。他有指挥才能,也能恩威并施地、公平地对待手下,这也是其航海成功的重要因素。

哥伦布到达“印度”的消息在葡萄牙引起了很大震动。国王感到不安,因为西班牙人有可能夺去他们的海外利益。据说,哥伦布第一次西行归来遇上大风在葡萄牙上岸时,葡萄牙曾有人建议国王杀死哥伦布。

国王没有采纳这一愚蠢的建议,但他感到必须加紧开辟东去的航路。这时,他又收到了关于印度的确切情报。这真是雪中送炭,使他高兴不已。

早在1487年迪亚士出发寻找绕过非洲的航路时,葡萄牙同时派出宫廷官员佩罗·德·柯维哈经地中海、北非到印度去。柯维哈会阿拉伯语。他化装成叙利亚商人,乘阿拉伯人的船只到了印度卡利库特城,目睹了当地的繁华景象,以及印度人与阿拉伯人的贸易盛况。1489年他从印度回来路经开罗时,接到国王命令,叫他寻找东方的基督教王国,即普列斯特·约翰王国。他于是来到埃塞俄比亚,这里的居民信仰基督教的分支——科普特教。柯维哈在这里娶妻生子,为当地王朝服务,直到客死他乡,但他及时把印度之行的情况报告给葡萄牙国王。国王根据他的报告制定了远航印度的计划。葡萄牙人去印度,比哥伦布西行的把握大得多。当然,他们面临着与阿拉伯人的激烈竞争。

葡王若奥二世逝去后,其堂弟曼努埃尔一世继位。这时,40岁的达·伽马受国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一支由四艘舰船组成的船队,将沿着迪亚士探明的路线,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去遥远的印度,进行一次欧洲人史无前例的航海。

达·伽马深知这次远航任务非比寻常,他做了尽可能详尽的准备工作。他从这条船走到那条船,上上下下地多次攀登每一个舷梯,检查了每一根梁木和每一根缆绳、钉子,船帆更是精心制作并有备用之物。他不厌其烦地编制详细的物资清册,凡是远航所能想到的用品,力求做到无一遗漏。

经验丰富又有才能的达·伽马十分清楚,去进行一次到印度去的、迄今尚无先例的欧洲到印度的航海,责任极其重大。他完全知道,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疏忽大意或检查不到,就会在赴印度的远航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远离人烟、凌波万里的航行中,任何疏漏,任何准备工作的错误,都不能补偿、挽救或改正,即使是一枚铁钉,一束麻绳,一块铅坠,一种补帆或修船工具,一种备用桅杆用品,一滴油,一种食品或一张纸等等,到了四无依托的水连天海上和他们要去的地方,这些都是贵重物品,都是用金钱和自己的鲜血都换不到的。达·伽马完全明白,一件备用物品被忽略,就可能导致船只失事,甚至葬送了整个探险船队。这种考虑反映了其才智。

他在最后一次检查中,对粮食和食品特别注意,谁知道在远航中,何时何地才能得到补充呢?他在仓库船中装满了必需品,包括每天每人配给的一磅腌牛肉、一磅半饼干、淡水及酒。还装上几乎够两年多用的扁豆、葱蒜、盐、糖、蜂蜜、芥末、杏仁、葡萄干和沙丁鱼腌制品及面粉、大米,甚至连醋也带够了。

船上还装了一些货物,如帽子、玻璃珠、铜碗、小圆铃和锡做的戒指,做为礼品之用。还有预备换货用的条纹棉布、橄榄油、珊瑚和糖,这些货物用来换回来香料等欧洲视为珍品的东西。

船队中的两艘船只是在英雄前辈迪亚士亲自监督下精心建造的。船上装了火炮,也带足了弹药,看来,国际上的所谓友谊,任何时代都要以军事实力做后盾才行。

全船队共计船员170名,分在四艘船上,其中两艘船是专门为这次航海制造的。

1497年7月8日,星期六,时近中午,达·伽马率领整齐的队伍,从里斯本市内向港口码头走去。一路接一路的队伍走向码头,他们当中,有身穿红衣的主教,身穿黑衣的神父和修士,身着华服的贵族,身着海员服装的船员和船长达·伽马。

僧侣们手持点燃的蜡烛为远航在即的船员们祈祷祝福,码头及道路两房聚集着欢送的人群,其中有即将远航人们的亲人、朋友。从祈祷歌声和小号声中传出了女人恸哭的声音,孩子们也大声哭起来,哭得正像那时一位大诗人写的“比他们知道的还要沉痛”。

国王召见了达·伽马,神父在水边做了弥撒,祈求上帝保佑。船员们登上了船,船锚在辘辘声中升起,篷帆升起了,礼炮轰鸣着,达·伽马率领着船队,一艘接一艘地驶出港口,一次冒险的远航开始了。

㈣ 历史继承性和历史性有啥区别呀,好难区分呀~

西汉初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什么特点?A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D 从西汉开始,儒家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不曾动摇其坚固的思想地位,并且影响中国教育几千年,这就体现了继承性

㈤ 哲学中的“历史地”“历史性”是什么意思

“历史地看待”,大意就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以现在的观念去评判。例如我们现在认为奴隶制度是很残酷的,但是如果历史地看待,则会认识到,在几千年前的历史条件下,它是符合生产力水平的,甚至具有进步意义的。
“历史性变化”通常是重大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工作是历史性的”,意识是这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是重大的,是要载入史册的,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

㈥ 什么叫历史性

感性的自来然物没有历史性源,是因为时间不属于它的本质规定。时间对于自然物是自身独立的。但人的本质属性不是来自外部“命运”的赋形或去形,而必须自己形成自己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的自我生成,使人的时间性即构成为人之存在的本质方式。人之作为人的生活,既是一种自我生成的命运。作为事物存在之外再得测量尺度的时间性,并不是该事物的历史性。当且仅当事物本身作为命运生成之过程时,它的时间性才就是它的历史性。

㈦ 教育的历史性指的是

教育的历史性是指教育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点。比如,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教育的其中一种形态,它主要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的教育水平低,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进行的,教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拓展资料: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

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㈧ 社会历史性中的历史性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更是一门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由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既存事实,对历史学是什么的回答,就不应该再史学家当然亦可以是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历史观来指导其历史研究;而且,并非每一个体历史学家、每一次具体的史学实践,都必须承担起揭示某一或每一民族、国家的历史运动特殊规律的任务。但是,诸如此类产生于历史认识和历史学发挥其功能与作用过程中,仅仅来自史学主体的主观认识和这种认识形式、认识手段的特殊性和历史学利用方式的特殊性,或发生在个体史学主体身上的特殊现象,来自历史学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产生的特性,而不是产生于历史学确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本身,更非结合今天历史学发展现实状况的东西,是不能成为否定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的根据的。

㈨ 什么是历史性的转变

叶剑英出生于1897年4月28日,家乡是广东梅县下虎村。青年时期的叶剑英相貌英俊,身材矫(jiǎo)健,意志坚定,才华出众,在同辈人中出类拔萃。他喜欢读书,特别是那些讲英雄事迹的书。面对国家危亡、人民受难的局面,他立志当一名军人,报效祖国。

为了实现“拔剑角群雄”的理想,他后来考入云南的陆军讲武堂,并把名字改叫剑英,表示要像坚韧挺拔的宝剑那样宁折不弯,在讲武堂的学习中,无论是射击还是刺杀,他都成绩优良。能文能武的叶剑英在大家心目中,是个真正的英雄。

叶剑英在1920年从讲武堂毕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军队,投入了民主革命。他经常告诫(jiè)自己:不爱乌纱帽,不爱财,要一心为百姓谋利益。很快,他就以胆识过人、智勇双全受到赞扬,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将领。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时候,让他参加筹备工作,担任教授部副主任。1925年春天,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东征,讨伐军阀(fá)陈炯明,叶剑英担任第二军参谋长,率军勇猛冲杀,很快攻克了淡水、海丰、汕(shàn)头、梅县等城镇。他还担任了梅县县长,出色地处理地方政务。他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特意召见他,拉拢他当一师师长。可叶剑英为人刚正,早就看不惯蒋介石两面派的作风,不愿与他合作。

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时很多人看不清形势,跟着蒋介石走。此刻,叶剑英如果投靠一向欣赏自己的蒋介石,肯定会谋得高官厚禄。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站在革命一边,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文公开发表,宣布与蒋介石决裂,率部下起义。不久,他在周恩来的同意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叶剑英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头脑清醒,为了革命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断然行动,从一个国民党高级军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热点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答题技巧 发布:2025-07-09 11:50:06 浏览:586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发布:2025-07-09 11:21:11 浏览:269
汪丽老师 发布:2025-07-09 11:20:21 浏览:982
贵阳哪个 发布:2025-07-09 10:48:16 浏览:993
高中历史框架 发布:2025-07-09 10:15:25 浏览:76
安全座椅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10:10:30 浏览:335
幻想老师漫画 发布:2025-07-09 07:13:31 浏览:900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