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的历史
『壹』 脆冬枣的简介
冬枣誉为“百果之王”,原产山东沾化,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沾化冬枣”是冬枣中的珍品,因其口味极美,明朝弘治三年钦定为“贡品”,一直至清。冬枣又称“活维生素丸”、“维C之王”,维C含量是苹果、梨、葡萄等普通水果的50-3000倍,并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锌;另其所含的“环磷酸酰苷(CAMP)”极具抗衰老效果,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破坏和抑制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故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又被称为“长生果”。
脆冬枣系精选鲜冬枣为原料,采用独特工艺在低温真空下直接把鲜冬枣脱水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既保留了鲜冬枣的营养,且口感更加酥脆香甜,食后回味无穷,是高档的健康食品。冬枣含糖量适中,味美可口,具有清理肠胃,有助于消化之功效,因此是美容和减肥的佳品!
沾化栽种冬枣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秦汉时期,明朝洪武年间形成规模化种植。《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渤海之地有“鱼、盐、枣之饶”。
沾化冬枣状如苹果,皮薄肉厚、个大核小,果皮大部呈赭红色,小部乳白含绿,红绿相衬,赏心悦目。食之,肉质细嫩酥脆,酸甜适口,口感极佳。并富含多种其它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保健价值极高。
『贰』 冬枣产地
冬枣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交界的渤海湾地区,冬枣系指果实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地方,其果实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种延迟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称为冬枣。
冬枣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似小苹果,果肩平圆,梗洼平,或微凹下。环洼大,中深。果顶圆,较肩端略瘦小,顶洼小,中深。果柄较长,果皮薄而脆,赭红色,不裂果。
果肉绿白色,细嫩、多汁、甜味浓,略酸,品质极上。果核短纺锤形,浅褐色,核纹浅,纵条状,多数具饱满种子。
(2)冬枣的历史扩展阅读:
冬枣枣吊有二次生长的习性,枣吊的第二次旺长在6月中下旬,易与冬枣的开花坐果产生营养竞争,一般对坐果不利,宜进行摘心。
但天津地区,冬枣盛花期在6月上旬,此时气温高、干热风多,对坐果不利,在冬枣上盘花坐果少,或坐果后果实生长缓慢的情况下,枣吊加长生长快。
枣吊末端的新生花坐果时,气温高,但雨水较多,温湿度利于冬枣坐住果。因此,枣吊的二次生长能弥补冬枣上盘花坐果少的不足,有利于冬枣的丰产稳产。在管理上,可对冬枣二次生长的枣吊不摘心或晚摘心。
『叁』 沾化冬枣的起源地是哪里
沾化县下洼镇平家村
『肆』 冬枣是什么枣
就是长在冬天的枣子
『伍』 中国冬枣之乡是那
沾化才是冬枣之乡好吗!!冬枣晚熟为善,黄骅枣什么时候熟,???寒露之后开始摘枣才是真正的冬枣。寒露之后才是正宗的冬枣!!
『陆』 沾化冬枣的沾化冬枣发展史
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这是沾化冬枣成熟时节的情景。“全区冬枣共有50万亩,年产6亿斤,销售收入近30亿元,80%农户都是靠冬枣致富,沾化冬枣一项人均增收达7500元。”沾化区副区长、冬枣办主任郭丰青跟冬枣打了二十多年交道,说起冬枣没有不知道的。
然而,在冬枣树大面积种植前,“沾化农民收入曾多年是稳定的倒数第一名”。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不过,从庭院走入大田,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沾化面临渤海湾,又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偏碱性,气候也很独特。“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上种别的都不适合,连最好活的白蜡树也长不好,可偏偏适宜种枣。而且只有沾化能种这个树结这种果,别的地方要么光长树不结果,要么结出果子也不好吃,而沾化的冬枣状如苹果,咬上一口,嘎崩脆。”沾化区委书记贾善银对冬枣亦有着十足的感情,“20多年前,一位领导偶然发现这种现象后,就提倡大面积栽植,起初老百姓不理解,等个别人大胆尝试见到效益后,农民们开始蜂拥而上,以致到最后县里要控制种植规模。”
一个产业带富了一方人,染绿了一方土。如今沾化区已成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区”!
产地
山东省“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区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区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全县已开发密植园50万亩,年产量可达5亿斤。
『柒』 冬枣产自哪里
我国冬枣主要产自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冬枣主要分布在山西庙上乡、河北、山东等地,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天津、北京、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均可以种植。
冬枣是鲁北地区的一个优质晚熟鲜食品种。冬枣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冬枣一般在阳历10月-11月份自然成熟,因北方天气入寒较早,因此得名“冬枣”。
冬枣中的果糖、葡萄糖、低聚糖、酸性多糖还能参与保护肝脏。中医认为,冬枣味甘、性微温,对胃、脾、肝、心等器官有益,并有益血安神、补脾益胃、缓和药性的作用。
(7)冬枣的历史扩展阅读:
冬枣最大的特点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肉维生素C含量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柑橘的16倍。相对于干枣而言,鲜枣避免了干制过程中一些营养物质的流失,具有较好的利用率、良好的药用、保健价值。但鲜吃冬枣要注意以下问题:
1、冬枣含有丰富的糖分,主要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节制过量进食,会引起血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2、冬枣腐烂后会使微生物繁殖,让枣中的果酸酶继续分解果胶产生果胶酸和甲醇,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人吃了烂枣会出现头晕、视力障碍等中毒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
3、进食过多鲜冬枣,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因此由于外感风热而引起的感冒、发烧者及腹胀气滞者,慢性腹泻者均应少食。
『捌』 冬枣和脆枣是一种枣吗
冬枣和脆枣不是一种枣。
脆枣,树冠呈圆形,枝条具褐红色,叶片为卵圆形,具锯齿。永济县有分布。
冬枣系指果实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在淮河秦岭以北的地方,其果实都在10月上、中旬成熟,特晚熟的品种延迟到10月下旬成熟,因其成熟晚而称为冬枣。
(8)冬枣的历史扩展阅读
冬枣形态特征:冬枣果实近圆形,果面平整光洁,似小苹果。纵径2.7-2.9cm,横径2.6-2.9cm。平均果重10.7g,最大果重23.2g,大小较整齐。果肩平圆,梗洼平,或微凹下。环洼大,中深。果顶圆,较肩端略瘦小,顶洼小,中深。
果柄较长,果皮薄而脆,赭红色,不裂果。果点小,圆形,不明显。果肉绿白色,细嫩、多汁、甜味浓,略酸,含可溶性固形物40%-42%(完熟前),可食率96.9%,品质极上。果核短纺锤形,浅褐色,核纹浅,纵条状,多数具饱满种子。
脆枣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稀灌木,高达10余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叶柄长1-6毫米,或在长枝上的可达1厘米,无毛或有疏微毛,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黄绿色,两性,无毛,具短总花梗,单生或密集成腋生聚伞花序。
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厘米,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8毫米。
『玖』 冬枣的原产地
冬枣的原产地是山东沾化县,就那么百十来棵老树,一般是吃不到的。现在市场上见到的冬枣,都是嫁接的,口感和原产地的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据说鉴别真正的冬枣有一特点,掉地上就碎,常温下三天就烂。
『拾』 黄骅冬枣的黄骅冬枣的历史
《史记·货殖列传》载,齐燕之地有“鱼盐枣栗之饶”。
北方枣类繁多,品质不一,然而只有冬枣因为这一个“冬”字独享美名,并在2000多年前就被赋予了神秘色彩。
当适时,秦之柳县为“河海交通之大埠”,“南北之浮海者,必以此为市舶要冲”。《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为其求长生不老之药,先居饶安,后至柳县,在今黄骅羊二庄村西北2公里附近,建卯(Guan)兮城侨居暂住,以备出海。《舆地志》载:“高城东北有卯兮城,秦始皇遣徐福发男女数千人至海求蓬莱,因筑此城,侨居男女。”
相传,徐福率男女千人在此逗留两年有余,遍寻不老仙丹。时土人奉异果于前,采摘于冬初,壮大如卵,晶圆剔透,落地即酥,入口甘甜,食之神清气爽,众人品之,以为“神果”。然咸阳据此千里之遥,路途艰难,纵使快马加鞭,送至国都已是“香销玉殒”,始皇终无口福。
明代王翱有诗云:
秦帝求仙筑卯城,千童意换尔长生。
羡安诞诱无消息,万古犹惭二世名。
如今卯兮城只留遗址,空叹千载悠悠岁月。
大泽义涌,函谷硝烟,楚汉争霸,春秋两重天。
西汉鼎盛时期,汉武皇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创下辉煌业绩。然一代英雄,亦是迷信拜神求仙,乞求长生不老。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受宠臣方士李少君“有仙人食仙枣逾500年而不衰”的蛊惑,兴师动众,先下嵩山,后折向东纵穿章武县境,寻长寿果,筑台观海求仙。据《北魏·地形志》载:“章武有武帝台,南北有二,相距六十里。”明王翱有《武帝台》诗:
地筑高台百丈余,登临望海有仙居。
晚年下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
秦皇汉武之神果、仙枣即为冬枣,产于今天黄骅以北娘娘河畔的聚馆村。
明朝弘治帝、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原配张氏,青县兴济人,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张峦之女,先为太子妃,孝宗即位,册立为后。公元1490年,为治水患,孝宗命人在南运河上南自东平、北至兴济开挖减河等分洪渠道。为眷顾家乡,张皇后诏谕胞弟张鹤龄、张延龄督办疏浚兴济减河,时人开始称兴济减河为“娘娘河”。娘娘河源兴济,出青县过静海入黄骅境,经乾符、隆庄、聚馆、桃园,向东流入渤海,全长96公里。
时黄骅之地归河间府沧州辖。河间府每年搜集治下特产,供奉大内以邀其宠,娘娘河畔聚馆冬枣以其皮薄、肉脆、质优、味甘的特异品质名列其中。冬枣甫一入宫,即得孝宗和张皇后青睐,被钦定为“贡品”,年年来朝。此制一直沿袭至清,冬枣也由此成为“百果之王”,枣中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