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的历史
Ⅰ 红烧腐竹的腐竹的由来
腐竹,一种豆制品, 其形似干竹枝而名。选用优质大豆磨成豆浆, 放入锅加热。将凝结的豆浆薄膜用手扯起来搭在竹竿上晾干或烘干即成。高安腐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受制于特定的水源和环境条件,以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支条均匀、条内空心;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粘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见长。蛋白质含量高达48.8%、脂肪含量达25.1%,胆固醇及饱和脂肪很低。同时还含有糖、铁、钙、磷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其所含均为植物营养素, 故被称为“素食之最”。 色泽辨别,外观辨别,气味辨别,滋味辨别
(1)色泽辨别
当我们进行腐竹的色泽辨别时,取样品腐竹直接观察即可。
良质腐竹——呈淡黄色,有光泽。
次质腐竹——色泽较暗淡或泛洁白、清白色,无光泽。?
劣质腐竹——呈灰黄色、深黄色或黄褐色,色彩暗而无光泽。
(2)通过外观辨别
当我们进行腐竹外观辨别时,取样品腐竹直接观察,然后折断再仔细观察。
良质腐竹——为枝条或片叶状,质脆易折,条状折断有空心,无霉斑、杂质、虫蛀。
次质腐竹——呈枝条或片叶状,并有较多折断的枝条或碎块,有较多实心条。
劣质腐竹——有霉斑、虫蛀、杂质。
(3)通过气味辨别?
当我们进行腐竹气味辨别时,取样品腐竹直接嗅其气味。
良质腐竹——具有腐竹固有的香味,无其他任何异味。
次质腐竹——腐竹固有的香气平淡。?
劣质腐竹——有霉味、酸臭味等不良气味及其他外来气味。?
(4)通过滋味辨别?
当我们进行腐竹滋味辨别时,取样品腐竹用热水浸泡至柔软,细细咀嚼品尝其滋味。
良质腐竹——具有腐竹固有的鲜香滋味。?
次质腐竹——腐竹固有的滋味平淡。?
劣质腐竹——有苦味、涩味或酸味等不良滋味。
Ⅱ 腐竹多少年历史了
广西高田腐竹
江西高安腐竹
远在唐朝就存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Ⅲ 腐竹的由来
《西瓜是葫芦科的植物,英文名为「watermelon」,因其水分含量高,又在炎热的夏天生产,因此又被称作「水瓜」、「夏瓜」、「青登瓜」等。西瓜成为食用作物的历史相当悠久,目前世界上约有1200种左右的西瓜品种,而全世界有96个国家种植西瓜,如此庞大的产区分布及品种,使得西瓜成为世界性的水果种之一。西瓜原生地在非洲的沙漠之中,刚开始为野生种,历史上首次出现西瓜被当成农作物采收的记录,则是在据今5000年前的埃及。就在古埃及人雕刻於墙壁上用来记录生活的象形文字中,出现了西瓜的影像记录。根据记载,西瓜在当时的饮食文化中,地位相当高,不但是解渴的水果,也是相当重要的营养来源,古埃及人甚至将西瓜当作君王的陪葬品,一起放於稜墓中。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延续君王生命,而西瓜则被认为是延续生命的营养补给品。 而西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西元10世纪,相当於我国五代时期,契丹人自中亚地区得到瓜种,并带回种植,西瓜才开始在中国地区生根发芽,经过数百年的栽培与流传,发展出相当多的品种,而中国地区的西瓜产量也已为全世界第一,第二位则为土耳其。陶弘景在注本草经的时候就曾经指出,「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清代名医李时珍认为这就是西瓜,又说在五代之前,瓜种已入浙东,但当时并没有西瓜这个名词,这是因为当时西瓜尚未普及到中国的缘故,按《胡峤陷虏记》记载:"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在现代则南北都有。因其性寒而又名寒瓜,因其从西方来而有名西瓜。 冬瓜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冬瓜老熟以后,身披一层白霜,酷似冬日白雪落于其上。夏秋暑热之际,十分悦目,故取名为“冬瓜”。 绿色的冬瓜披白霜,皮厚,肉质细嫩,水分多,味淡爽口,营养也丰富。尤其是“大青皮”冬瓜,味清软滑,浮瓤较小,品质最好。 冬瓜的吃法有多样,水煮清烧、焖炖蒸炒皆宜,既是一种清热解暑的大众蔬菜,又能登上筵席,如蜚声中外的“冬瓜盅”,就是上乘名肴。“冬瓜盅”外形碧绿,瓜白如玉,呈半透明状,瓜内物料隐约可见,汤汁清澈,味鲜而不腻,被人称为“白玉藏珍”。 以冬瓜为主料的菜肴中,加单料的,如羊肉末、甲鱼肉、子鸡块等,再加以辅料,或咸或甜,均可成菜。另一种是纯素料,如三菇六耳、发菜、素鸡、笋、腐竹、竹荪等,还有干鲜果品。至于复合料的冬瓜菜,用料由3种到十几种,称之为“三鲜”、“四宝”、“八珍”、“什锦”,用料选自火腿、香菇、干贝、鱼丸、虾饼、海参……任什么原料都可以入选,权宜加减,调节口味,不受任何清规戒律限制,就能烧出适口的佳味。 冬瓜的药用价值,远大于它的营养。《食疗本草》一书中说:“热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煮食练五脏,为其下气故也。欲得体健轻瘦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看来,古人已经把冬瓜作为减肥的食疗方了。 冬瓜全身都是宝,其肉、皮、籽、瓤皆可入药。肉、瓤有利尿、清热、化痰、解渴之功效,还能治水肿、胀满、痰喘、痈疽等症。欲收清热解暑之利,可连瓜皮煮汤服用。冬瓜肉加工成的“冬瓜糖”,止痰润喉,清热解毒。痔疮肿痛时,用冬瓜汤煎汤熏洗,可消炎止痛。患慢性肾炎者,常吃鲤鱼冬瓜汤;产妇乳汁少,用冬瓜皮煮鲢鱼汤喝,即见效。冬瓜籽、冬瓜皮,皆是中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入药,用于利尿、消肿。 南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 林德佩 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它的种类、品种繁多;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色彩缤纷,多样化十分突出。 栽培南瓜植物的特性是:(1)抗逆力强,耐粗放管理。(2)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我国东西南北中,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无处不适应。(3)产量高,667m2一般产2000~3000kg以上,创世界记录的南瓜单瓜重达439kg(1998年10月新华社转引美联社报导)。(4)早中晚熟品种俱全,从播种到采收,最早的短蔓型美洲南瓜需40~45天,最晚的中国南瓜需120天以上。(5)老熟南瓜耐贮藏,采后可保存数月至次年。(6)南瓜植物全身无废物,嫩果、老果、花、嫩梢、叶柄、种子均可供人食用。(7)果实加工成南瓜粉,在保健食品及糕点工业上应用广泛。(8)南瓜属植物被用作西瓜、甜瓜、黄瓜的砧木,抗土传病害。 近年来,日本选育成功的改良印度南瓜,又称栗南瓜、西洋南瓜,由于食味好,营养丰富,而在东亚各国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掀起了消费西洋南瓜
Ⅳ 什么叫腐竹
李大嘴:平谷一点红?!我可是他粉丝啊~
白展堂:你还腐竹呢!边儿去!
———出自《武林外传》第二十三回 。 自此,喜爱《武林外传》的人都被称为“腐竹”。
Ⅳ 腐竹是哪里产的
广西是全国六大腐竹生产基地之一,广西贺州市“高田”腐竹是广西腐竹代表之一;
江西省高安市生产的高安腐竹,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Ⅵ 高安腐竹的历史
高安腐竹,江西省高安市的汉族传统豆制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安县腐竹生产历史悠久,得益于该县优良的大豆原料和锦河特殊的水质条件,高安腐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多次荣誉国家、省市产品荣誉,产品销售20多个省市,并打入了国际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科威特等国家。
传说唐代有一位豆腐师傅从江西省抚州到高安县八景镇礼巷村,以制作豆腐谋生,在长年的加工实践中,他发现豆浆上面会结一层油皮,便用竹签将豆浆油皮串起来———这就是最初的腐竹雏形 。后传到建城县,李建成(原系唐太宗长兄,唐高祖李渊长子)封地,后改名为米州,又改名为筠州、瑞州,在高安市,从此以后,锦河两岸家庭式豆制品作坊生产十分发达。 据清光绪末年付春宫《江西特产会说明书》载:“瑞州府高安县产豆豉,时人皆好”的记载。
《齐东野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来自江西的读书人,颇以渊博自负,一日求见了大诗人杨万里。见面约数日,杨万里便对他说::“闻公自江西来,‘配盐幽菽’欲求少许。”这位读书人听了莫名其妙,他根本不知道‘配盐幽菽’是什么,故而老实承认,‘某读书人不多,不知何物’?杨万里拿出一部字书,翻到‘豉’字,下面的注是‘配盐幽菽’。此公才明白,杨万里是要江西的豆豉。 瑞州家乡豆豉据高安县志记载,被列为清代宫庭贡品。
高安腐竹起源于唐代,远在一千多年的唐代,当时佛教众多,寺庙林立,斋食盛行,腐竹这类食品遍布整个高安县城。据《中国江西地理标志产品指南》记载“锦河高邮对岸渡口是最早高安腐竹产地之一,吴国珍老人用平底锅烧稻草,日投黄豆十五斤,得腐竹十斤……”,又载“瑞州府排楼下由鞠炳坤等七位师傅办起了小型腐竹厂”。据高安史料记载,1919年高安生产腐竹,当时有名的店铺是兴隆腐竹坊。
Ⅶ 腐竹的饮食文化
腐竹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很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在四川也称豆皮、豆腐皮。它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腐竹也有着别的豆制品无法取代的特殊优点。能量配比均衡和一般的豆制品相比,腐竹的营养素密度更高,每100克腐竹含有14克脂肪、25.2克蛋白质、48.5克糖类及其他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腐竹中这三种能量物质的比例非常均衡,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能量摄入比值较为接近,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可以为人体提供均衡能量的优质豆制品。这种食品在运动前后吃,可以迅速补充能量,并提供肌肉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
Ⅷ 请问腐竹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为什么叫腐竹呢,明明是豆制品吗。
腐竹是一种食物,俗叫豆腐皮,系桂林三大传统食品之一,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晒干制成。颜色黄橙光亮,味道酥脆香甜、鲜嫩软滑,风味别致,营养价值高,是桂林人的日常菜肴。
叫腐柱,概取其形象主,色象枯竹
Ⅸ 腐竹名字是怎么来的
你好!
腐竹之所以叫“腐竹”是和制作腐竹的原料有关的。
腐竹是一种豆制品,烧菜用的干货,样子呈黄白色的长条形,有褶皱。
http://www.tcecn.com/sp_info/140000/142500/upPic/142510_2007102584817.jpg
将新鲜大豆浸泡后,磨浆,滤去豆腐渣,这时的产品就是豆浆。然后煮豆浆,煮开后豆浆表面会有一层凝固薄膜,用工具挑起薄膜后挂起,最后烘干就是腐竹啦。
腐竹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用清水浸泡(夏凉冬温)3~5小时即可发开。
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腐竹适于久放,但应放在干燥通风之处。过伏天的腐竹,要经阳光晒、凉风吹几次才可以储存的。
腐竹有很多吃法,比如:
http://www.ttmeishi.com/MeiShi_Search.asp?KeyWords=%B8%AF%D6%F1&CaiXi=
谢谢!
Ⅹ 什么是腐竹
摘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腐竹名字的由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介绍腐竹,区分腐皮和腐竹的区别,还会告诉你日本一种很有意思的腐竹吃法。如果你感兴趣不妨看看吧^_^ 腐竹名字的由来 腐竹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最先有谁给它取了这个名字,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搜到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在网上流传的几种可能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它最以前它是做豆腐的副产物,弄干后象竹子一样直直的,所以就叫腐竹了。另外一种表述是:腐竹,是一种用大豆加工制作的食品。因外形向干竹片,故名腐竹。还有一种更简单:大豆磨浆烧煮后,凝结干制而成,因其中空似竹,故名腐竹。应该说三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名字来源于其“形”似竹! 腐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很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在四川也称豆皮、豆腐皮。它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腐竹,又称腐皮或豆腐皮,是煮沸豆浆表面凝固的薄膜,可鲜吃或晒干后吃,是东亚地区常见的食物原料。豆腐皮一词最早出现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说,将豆浆加热时,表面出现一层膜,将膜取出,干燥后即得豆腐皮[1]。 我们听到腐竹,在脑海里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种“U”字型的干腐竹。而比较规则的长方形腐竹,一般叫豆皮或腐皮。 腐竹的本质 腐竹是一种非发酵类豆制品。 从宏观上讲:先将新鲜大豆浸泡、磨浆、滤去豆腐渣后可得到一种乳白色液体——豆浆,然后对豆浆加热,在其表面会凝固的一层薄膜(皮),这层皮就是腐皮(单层),如果将腐皮进行折叠,就得到腐竹,腐竹可以晾干或者不晾干,也就是说腐竹并一定是很干的。而一般来说,用工具挑起薄膜后挂起后晾干得到“U”字型的干腐竹,也可以等到半干后折叠成有规则的长方形。 从微观上讲,当对豆浆进行热处理时,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疏水性基团转移到分子的外部,而亲水性基团则转移到分子的内部,同时豆浆表面的水分子不断被蒸发,蛋白质浓度不断增加,蛋白质分子之间互相碰撞而发生聚合反应而聚结,同时以疏水键与脂肪结合从而形成“大豆蛋白质一脂类”薄膜,即腐竹薄膜,经人工挑起并干燥脱水后即得腐竹产品[2]。 在中国,腐竹一般都会晒干,然后再用来作烹饪的材料。在日本,除了晒干后再炮制,亦爱吃新鲜制成的腐皮,并称之为“生汤叶”。我和日本顾问交流过日本的腐竹,他告诉我,日本有的餐厅里会端一个陶瓷锅,有点像我们平时吃的砂锅的那种材料,里面盛满豆浆,桌子上可以加热,这样食客就可以在豆浆成膜后直接挑来吃,这是最新鲜最嫩的腐皮。 腐竹与腐皮的区别 腐竹是非发酵豆制品的一种,根据国家标准GBT 22106-2008 非发酵豆制品的定义如下: 以大豆和水为主要原料,经过制浆工艺,凝固(或不凝固),调味或不调味等加工工艺制程的产品。 非发酵豆制品有豆浆类(纯豆浆、调味豆浆),豆腐类【豆腐花、内酯豆腐、老豆腐(北豆腐)、嫩豆腐(南豆腐)、调味豆腐、冷冻豆腐、脱水豆腐】,豆腐干类(豆腐干,熏制豆腐干,炸制豆腐干、调味豆腐干、脱水豆腐干)和腐竹类(腐皮、腐竹) 腐皮是指从熟豆浆静止表面揭其的凝结薄膜,经干燥而成的产品。腐竹是指从熟豆浆静止表面揭其的凝结厚膜折叠成条状,经干燥(或不干燥)而成的产品。所以二者的本质区别就是一薄一厚:腐皮是薄的,是单层的未经折叠的;腐竹是相对厚的,经过折叠后形成两层及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