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㈠ 小學語文教案
小小竹排畫中游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會寫」口 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三個偏旁。 3 、利用生活經驗 、圖片、 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 、樹木密、 禾苗 、江南、 魚米鄉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認識筆畫 偏旁和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導入。 1、 師:小朋友們坐過竹排嗎?(板書:竹排) (如果有,請他來說一說,再出示課件。如果沒有,就直接出示課件「竹排」。學生看圖理解,隨機正音:排。) 2、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3、小小竹排畫中游。(指名讀課題,正音。)
二、 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 學生自由讀課文3分鍾,教師巡迴,隨機正音。指名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 學生再次讀一遍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 四人小組交流問題,能在小組中解決的就直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待會兒全班交流。
三、 交流問題。(在充分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提問教師隨機引導。) 詞語方面的問題: 順水流:可以請學生邊讀句子邊用手勢表演,然後自己讀句子做手勢最後共同邊讀邊表演。 樹木密:先請學生說說,再出示課件,讓學生懂得這是指樹木多,枝葉茂盛,一棵挨著一棵。 禾苗:你見過禾苗嗎?(見過,就追問:在什麼地方?是什麼顏色的? 沒見過,就帶孩子們看看禾苗的圖片。)最後,都引出:綠油油。你還見過綠油油的什麼? 江南魚米鄉:課文哪個地方講到魚?那個詞與米有關?(魚兒游,禾苗綠油油)教師介紹。(課件出示)學生讀有關句子。 有關課文的問題: 小竹排在哪裡游?學習最後一句。 為什麼說江南魚米鄉?學習2、3、4句,隨機理解詞語: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方法同上) 為什麼小竹排在畫中游?全班討論,引出江南好風光,就像一幅畫。從而學習2、3、4、5句。隨機理解詞語: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方法同上)
四、再讀課文。 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1、 個別讀。2、同桌讀。3、指名讀。4、全班隨著樂曲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開小火車認讀12個生字。 2、游戲:一字開花(口頭擴詞)
二、學習生字、偏旁、筆畫。 1、先出示「日」教師范寫,學生書空。認識筆畫橫折鉤並書寫三個。 2、 引導學生找找「中」的壓線筆,再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筆畫橫折。 3、學生自己書寫「口」,互相評價交流。再寫三個。 4、認識3個偏旁,找找帶有該偏旁的字。(課文中學過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誦課文。 指名讀,自由准備,同桌互背,指名背,集體齊背。
四、 擴展延伸 1、出示「綠油油」齊讀,請學生自由說說「綠油油的什麼」。 2、照樣子說說「abb的什麼」,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3、請學生展示搜集的有關旅遊資料和照片,進行介紹,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
㈡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怎麼寫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新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第九冊課文。文章以其
簡潔優美的語言、豐富深刻的內容,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
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反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由於
文章所述的內容已不復存在,所以表達的思想具有凝重的歷史感,今天的學生
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藉助多媒體網路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特徵分析
1、 學生是深圳市南山實驗學校四年級「四結合」實驗班的學生。
2、 學生對信息技術掌握的很好,每位同學都能運用網路查尋收集有用的資料幫助學習,並能製作較精美的電子作品。
3、 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對藉助網路學習的能力較強。
4、 學生的歷史知識較為匱乏,對圓明園的歷史、園林藝術以及英法聯軍的侵略了解不夠。
三、教學內容和學習水平的分析與確定
1、知識點的劃分與學習水平的確定
編號
知識點
學習目標水平
識記
理解
應用
分析綜合
知識
① 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通過對比理解課文內容。
②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③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
√
√
情感
利用課文內容、網路資源,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
√
能力
① 用校園網,互聯網路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圓明園的過去和現在(輝煌和毀滅)。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②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
√
√
2、學習水平的具體描述
知識點
學習水平
描述詞語
行為動詞
知識
理解
圓明園的過去、現在的狀況,火燒圓明園是怎樣的情形。
瀏覽、製作、討論
能力
理解
利用網路增強理解、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瀏覽、寫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國恥 振新中華」
朗讀、瀏覽
3、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利用網路自主查尋,拓寬視野,了解圓明園的過去輝煌和現在的慘狀。
解決措施:討論、朗讀、網路瀏覽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網路考查製作電子作品,匯報圓明園的輝煌與毀滅。
解決措施:自主協作學習、網路瀏覽、討論交流
四、教學策略
指導思想:
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
主動學習來評價;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便於教師掌握和應用。
五、媒體的選擇應用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使用時間
媒體在教學中
的作用
媒體使用方式
知識
理解
網路
圓明園的過去、現在
15'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瀏覽觀察
理解
多媒體
示範朗讀
5'
提供資源
查看、摹仿
能力
理解
網路
圓明園的歷史、現狀
10'
創設情景,提供觀察資源
查看、製作
情感
應用理解分析綜合
網路
多媒體
英法聯軍的可惡。(學後感)
我們的責任。
15'
提供資源
情感感染
查看朗讀
寫作
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園林藝術——精華、瑰寶
歷史文物——藝術館、博物館(喜愛)
園林毀滅——掠、搶、奪(痛恨)
六、課堂定量分析: 定量評價結果:
價指標
統計指標
統計結果
占總時間或
人數百分比
學生參與的時間
學生學習時間
30分鍾
75%
學生參與的廣度
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時間
15分鍾
37.5%
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次數
8次
回答問題與示範的人次
80人次
200%
學生參與的認知水平
開放性問題
6個
學生提供多種答案
40次
教師提供多種答案
0
綜合性和推理性問題
3個
學生得出結論
20人次
教師提供結論
1
學生回答有創意
10人次
學生主動提問
12次
學生參與的形式
上網考察、分組討論、朗讀、閱讀、回答問題、寫作訓練
學生參與的效果
回答問題正確率
98%
紀律問題
0次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使用時間
20分鍾
50%
㈢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方法有哪些
教學設計也稱教學系統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科的重要分支,形成發展於20世紀60年代。它包括宏觀設計和微觀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分析方法,解決教學 問題,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具有很強的理論性、科學性、再現性和操作性。課堂教學設計屬於微觀教學設計的范疇。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系統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所以教學設計的范圍可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從整體上教學設計可概括為以下三個層次:以系統為中心的設計、以課堂為中心的設計、以產品為中心的設計。鑒於我國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 最多的一個層次,而且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教學設計與教案的層次關系是不完全對等的。 教案是「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的體現,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師怎樣講好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很重視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常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後果是便於學生的知識增長,而不利於他們的能力培養。 教學設計不僅重視教師的教,更重視學生的學,怎樣使學生學得更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所以對學習者進行特徵分析是教學設計不可缺少的步驟,體現了現代教學理論的鮮明性。它強調教師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辨證統一,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學設計非常重視對現有媒體的設計和充分 利用,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效果,少數教師圍繞媒體而展開課堂教學的設計活動。教學設計也非常重視教學目的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因而從傳播學的角度上看,制定教學目標和實施評價教學系統分別具有前瞻和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信息傳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㈣ 怎樣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評價
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價
1、能正確理解教材
(1)能夠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實,劃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
(2)能夠整體把握學段教材,描述知識的「上、下位」聯系。
2、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1)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與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關系。
(2)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同年齡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特點)。
3、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
(1)教學目標符合課標要求;
(2)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表述具體,具有可觀察或可檢測性;過程與方法目標與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表述有可操作性;三維目標表現為一個過程的多個方面,有機整合。
4、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1)活動的設計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流程安排體現了知識邏輯
(2)活動的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3)活動的組織有清晰的指令,問題明確,過程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有效滲透,不同學生各有收獲。
(4)能夠抓住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拓展,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應對的辦法
(5)有意識對活動的效果觀測和調整。
㈤ 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有沒有什麼框架或者學得快的方法
教學設計是有個框架,基本包含:課題、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這部分又大致分為導入、新課、拓展延伸、課堂練習、課後作業布置等)、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格式 分三部分: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分析《課程標准》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每本教材和每個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學生分析
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四)教學目標
1.按課程標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2.教學重點與難點
(五)教學策略
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六)教學用具
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 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問題及方案要求。
(二)新課導入部分
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及導入方案,要著力於起到「凝神、起興、點題」的作用。
(三)師生互動部分
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包括板書)。
2.寫出每個教學步驟(含設計目的和意圖) 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原則: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以任務型教學指導下的師生互動方式。
( 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9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四)課堂總結部分
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五)課後作業部分
三、課後系統部分——教學後記
要求:
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
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㈥ 如何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如何寫好 小學 語文教學設計
如何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還應與時俱進。教育培養的是新世紀的人才,要有創新的意識、開放的思維、勇敢的精神、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高尚的人格。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1.教學設計要圍繞單元專題組織教學,體現整合意識
現在新編的教科書,均是以專題組織單元。比如:有時這一單元中的課文均是描寫多彩的春天的;有時單元中的課文全是講各類家庭生活的;有時這一類單元課文又是寫環境保護的……課文內容不同,寫作角度不同,但主題卻是一樣的,或呼籲和平,制止戰爭;或介紹科學,鼓勵創新……為什麼專家們要如此編排教科書呢?筆者覺得這樣安排,很能夠創設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便於學生收集、積累資料,擴大學生學習的視野,從不同的視角感受主題,學習不同的寫作方法。那麼,教師如何把編者的教學意圖傳遞給學生呢?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有對單元中所學課文回顧的環節,小結出課文中與主題相呼應的部分;可以利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或學習方式來學習本課,既鞏固了所學又體現了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在"語文園地"的學習中,更可以通過"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台"這四個欄目,整合整個單元所學的知識,突出單元重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並產生整體認識和感悟,為寫作積累素材。
2.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
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編排得很有講究,充滿了兒童趣味。比如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中"j q x"與"ü"相拼,插圖中就出現了象形的"j q x"高興地與戴著帽子上畫有兩點圖案的"ü"相擁抱,就好似四個小夥伴很久沒有見面了,一見面就高興得不得了,小"ü"高興得連頭上的帽子都掉了。如果引導學生看懂了這幅圖,比教給他一個口訣"小ü小ü有禮貌,遇見j q x就脫帽。"更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級下冊《月亮的心願》一課中有兩幅插圖,可以讓學生觀察插圖後進行對比:小女孩與珍珍有什麼不同?尤其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月亮的臉的變化,引發思考:為什麼月亮會有這樣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題思想。課文插圖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你看,專家編者是多麼細心呀!這么好的資源,教師怎能浪費呢?
3.教學設計要注意語言積累
現在的語文教學,除了舊有的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歸納外,更注重了語言積累。不光是積累類似於"日積月累"的詞語,更要是好詞好句,如擬人句、比喻句、疊詞、成語……在積累感悟中並由此生發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語言積累的目的是增長見識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什麼是最美的語言?不是華麗的詞藻,而是能准確表達內心感受的質朴詞句。要寫出這種句子必須經過學習、感受、錘煉、升華的過程。這一訓練過程很長,其中一部分訓練就包含在平時課堂的語言積累中。還有一點,有的老師在講析課文時,過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斷地渲染主題思想。在語文教學應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低年級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教學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進行"精雕細琢"地細節剖析,更能讓人體會深刻,學到真正的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