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一語文作業

高一語文作業

發布時間: 2021-08-02 02:39:52

1.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

從知事的年齡起就常聽大人們灌輸:男子不看《西廂記》,女子不看《紅樓夢》的舊思想,可是那時我並不以為然,因為我壓根不懂為什麼不能看這些書,我從母親處得知這些書都是名著,都是難得的好書,於是十二歲那年我便在母親的支持下,開始讀《紅樓夢》。

我想我對愛情的認識也應該是從看了《紅樓夢》開始的,雖然那時男女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我不能完全的理解,但是我知道愛和被愛都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嚮往,我也就更加迷戀上了《紅樓夢》,並且也因了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而變得多愁善解起來。

成年的時候,我再次讀到《紅樓夢》,雖然此刻的我已經日漸成熟,但是那種感覺依然如同年少時的清純。

在這樣一部人物眾多、情節復雜的古典小說中,那些鮮活的人物中我惟獨對寶玉和黛玉這兩個人物最為傾心。而傾心於他們的原因是從他們對封建等級觀念的反抗、對愛情的真誠和那逃脫不了的悲慘命運,給我所帶來的心靈的撼動。

整部《紅樓夢》我可以說只對其中三個情節印象極為深刻,那就是:寶玉與黛玉合看《西廂記》、黛玉葬花、和黛玉焚稿。

一部《西廂記》讓寶玉與黛玉情竇初開,兩顆年少的心相憐相惜地走在了一起,從此輕狂的少年因了黛玉懂了幾分愛的深沉和執著,讓我第一次從這里感受到了愛的偉大力量。自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寶玉、自恃祖母的寵愛,成為賈府上下人人都奉若寶貝的小祖宗,整天和那些丫鬟小姐嘻嘻笑笑,打情罵俏,而不務正事。然而這樣一個十足的紈絝子弟,在清純脫俗的林妹妹面前,卻是十分的乖巧,正驗了當今的一句套話:好女人是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里再難馴的烈馬也會變得溫順而可愛。

自幼出身凄涼,因喪母而不得不投靠外祖母的黛玉,第一天進賈府的門起,就牢記著母親說過的話:不可多說一句話!雖然也很被外祖母所疼愛,卻因為父親的敗落和無能被賈府里的人所歧視,那種寄人籬下、看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她,又怎的不多愁而善解?所幸的是有一個寶玉全心身的愛著她,這是她生命里唯一的一束陽光,也是賈府唯一能讓她傾心的人,然而,在那種等級門第觀念森嚴的社會,一個柔弱的女子,她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嗎?

這樣的愛情對於黛玉乃是「水中月、鏡中花」,遙望而不可及,所以,她終日里以淚洗臉,枉自嗟嘆!一顆敏感易碎的心更添幾分落寞和凄涼。

黛玉葬花的一幕是《紅樓夢》的經典之處。一個清麗哀怨的女子,荷著一把花鋤,在滿園的落紅中獨自傷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起自己的身世,想起一身的病痛,和那渺茫的愛情,怎不叫人惆悵!又怎不讓人傷懷!一個多情美麗的女子,一個不染纖塵的才女,終因了現實的殘酷而鬱郁寡歡。

最讓人催人淚下的還是黛玉焚稿的一幕:寶玉被騙得與寶釵成婚,喜慶的鞭炮聲中,黛玉重病在床。當賈府沉慶在一片喜慶中,處處是歡歌笑語時,黛玉的生命卻已經走到盡頭。臨終前她一遍遍呼喚著寶玉的名字,可是除了她貼身的丫鬟紫鵑外,就只有那隻一直陪伴她的鸚哥了。當靈巧的鸚哥叫著:「寶哥哥來了,寶哥哥來了!」的時候,滿腔的哀怨終讓黛玉愛恨交加,她絕望地將那些記載著她與寶玉愛情的詩稿化作了灰燼,命比紙薄的她在吐盡最後一口鮮血的時候,叫著的仍是那個「負心人」的名字!

這樣讓人肝腸寸斷的一幕,將整部小說推向高潮。而寶玉在得知林妹妹已去,對著那鸚哥和紫鵑大哭:妹妹我來遲了,我來遲了時,此時此刻的讀者無不被其深情所感動,跟著那寶玉一齊痛哭流淚!

在寶玉心裡,黛玉便是他生命的一切,黛玉已死,就意味著他的生命被抽空,這樣的軀殼對於一個活生生的人已經形同虛無,於是,看破紅塵的他終於拋開一切,選擇了出家。

只僅僅是出於封建家庭禮教的反抗嗎?不是,還有他對愛情的專一和執著,當愛的人已經離去後,那曾經的美好也隨之而去,既然愛已隨廝人而去,自然心也死了。哀大莫過於心死,再多的榮花富貴都是身外之物,相比他心中的愛情,自然輕若鴻毛。

本無資格評論這樣一部紅學巨著,怕膚淺的理解褻瀆了曹雪芹先生的力作,也不想讓自己的淺薄被大家所唾棄,因出於對曹雪芹先生的仰慕、對《紅樓夢》的喜愛,還有對寶、黛愛情的贊賞,才寫下這篇文字,願我們懂得珍惜愛情,更願天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紅樓夢》讀後感--寶釵的悲劇

看了很多遍的紅樓,以前總是覺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麼的凄涼,總也不忍看後幾回中的黛玉焚稿,寶玉成親.覺得那麼殘忍的結局,知道就夠了,不想一遍遍去復習那種傷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紅樓續補,以前對於這種書,我總是排斥的.覺得那些人搞出一個個大團圓,或死而復生或仙境重逢之類的結局,實在是沒有意義.這么粗劣的改續,無聊的緊.不過這次去圖書館,見到書架上好幾個版本的這種書,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卻使我萌動了重讀紅樓結尾幾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鬱郁而終,依然那麼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麼"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討厭薛的.從蜂腰橋撲蝶到最後的成親,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的更令人嘆惋.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誇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於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橋下陷害林的一段.現在想來,其實也並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惡毒舉動.她從小生長在皇商家庭,這種"趨吉避凶"的法門應該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雖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許認為人理所應當就該這樣應對.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認為母女間有的不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是服從的孝道.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並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雲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痴痴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後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並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裡埋"

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嘆惋的吧!

2. 高一的語文,今天作業,高手加油

登高
杜甫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賞析1】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幾乎都是在貧困和漂泊流浪的狀況中度過。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當年他大約五十六歲,漂泊到夔洲一帶,重陽登高,面對肅殺秋景,有感於懷,遂提筆寫下這一首七律。
這一首詩歷來被推為律詩中的傑作,千百年來為世人傳誦。
首聯寫景,風急天高,猿聲凄涼,這就開門見山地表現了詩的感情基調:沉鬱悲哀。
頷聯對仗極其工整,蕭蕭落木,無邊而下;不盡長江,滾滾而來。寥寥幾筆,就把肅殺凄涼的秋景寫得氣勢宏大,令人觸目驚心。
秋日的景色使得詩人觸之生情。頸聯就融合了詩人的感情:「萬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貧病交加。風燭殘年之時,獨自登高。君不見長江邊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蹣跚的瘦弱老人獨自站著面對滔滔江水滿目哀涼,這怎麼不讓人可憐?
尾聯:艱難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鬢發,滿腹愁緒欲借酒來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濁酒杯啊,因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懷。寫到這兒,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全詩風格正是杜甫「沉鬱頓挫」詩風的很好體現。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賞析2】

這是有一首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是詩人流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茫;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抒寫詩人內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
詩由寫景開頭,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高、哀、清、白、急、回,「天高」、「沙白」、「猿嘯」、「飛鳥」, 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極雄渾高遠,飽含著詩人無窮的情思。景物相連,給人一種的感覺。
三、四兩句寫遠眺之景,上句寫山景,下句寫江景。山上江中,往復交織,構成一幅非常生動的三峽秋景圖。聞落葉之「蕭蕭」, 用波濤之「滾滾」來形容,則見大江之無窮。在極其蕭颯荒涼的景象中,又充滿著一種渾灝奔放的氣勢。兩句又多用雙聲疊字,讀來音調鏗鏘,充滿著聲韻之美。
「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以上四句寫景,確實有力地烘託了詩人的心情,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悲秋之意,卻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將這種悲秋之情滲透在具體的畫面之中。詩中所用描寫的這些自然景物,既具有客觀事物的具體特徵,季節特徵,同時也飽含著詩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詩人特定的心情。那浪滾的長江,蕭蕭的落木,盤旋的飛鳥,冷清的小渚,無一不起著渲染環境氣氛、烘托詩人情緒的作用。這使得詩人觸景生情,引起相應的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了。而這種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又反過來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作者的主觀感覺和景物的客觀特徵得到和諧統一。
五、六兩句由上文寫景很自然地過渡到抒情。兩句寫出自己身多疾病長期漂泊的艱難處境和秋景蕭瑟觸景生情的愁苦心情。「萬里悲秋常作客」,這是就空間方面說,即所謂「橫說」;「百年多病獨登台」,這是就時間方面說,即所謂「縱說」。兩句承上啟下,點出全詩主旨。在結構上,則層層送進,步步轉折,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這使得蘊藏在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鬱悲抑的感情便深刻有力地表達出來了。
尾聯兩句是寫自己窮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寫自己艱苦倍嘗,白發彌添;下句寫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纏身。全詩就在沉重的感嘆聲中收結,結得悲憤深沉,而又寄慨遙深。「艱難苦恨」四個字不僅指作者自己萬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艱辛境況和身世遭遇,同時也指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廣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正是這一切「艱難苦恨」,才使他頭上的白發愈來愈多,而現在又已衰年多病,獨自登台,心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時正須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之故而不得不暫停飲酒,這樣一來,詩人內心自然更沉鬱不舒了。這種曲折頓挫的筆法,既使文勢有波瀾,也使感情表達更為深刻、沉痛。

這首詩對仗工穩,音調鏗鏘,寫景抒情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形象地描寫了當時的景象,以及作者當時的心情,這使整首詩更加感人,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得這首詩流傳了下來,成為有名的七言律詩。

【賞析3】

此詩是杜甫在大歷二年(767)秋在長江之濱所寫。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有人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前四句寫登高見聞。第一聯用兩句來開闊眼前風景:渚清沙白,風急天高;猿啼悲哀,飛鳥迴翔。圍繞四周的特定環境,用「風急」帶動全聯,一開頭就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描寫了一幅精美的圖畫。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天」對「風」,「白」對「清」,讀起來有節奏感。第二聯分別描寫兩種印象最深的事物:無窮的落葉和不盡的長江。這兩句雖然是登高即景,但也是化用了屈原《九歌》中兩句:「裊裊(通「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不過把洞庭改為長江。登高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民俗,所以登高所見都是秋景。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透過沉鬱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磅礴的氣勢。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第三聯才點出一個秋字,點名題目:遠離家鄉的人,常常在客中感到悲秋的情緒,一生多病的人今天又獨自登高台,度佳節。「獨登台」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漂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重,秋天不一定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地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無限悲愁之緒。此聯的「萬里」「百年」與上聯「無邊」「不盡」有著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的一般含義,添上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病苦的情思,加進離鄉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第四聯以傾吐自己憂郁的情懷作結束,完成了登高悲秋的主題。「艱難」是指亂離的時世。在這困苦艱難的時世中,愈覺得怨恨自己的滿頭白發。「潦倒」是指自己的遭遇。在流浪不定的生活中又因病停止了飲酒,悲秋就更難排遣。本來心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色、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的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像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時間(縱)、空間(橫)兩方面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賞析4】

高華秀朗,沉鬱頓挫
——杜甫《登高》詩賞析

《登高》是杜甫詩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秋天,是詩人流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應麟《詩藪?內編》)。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上是很見功力的。
詩由寫景開頭,十四個字勾勒出一幅登高遠眺的壯闊圖景。時當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視,愈覺其迢迢無極,所以說「高」;夔州一帶,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不絕,所以說「哀」;深秋九月,潭寒澗肅,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說「清」;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所以說「白」。因為台高,故愈覺其風大,所以說「急」;風大則水鳥低飛盤旋,所以說「回」。用字遣詞都極其貼切。「天高」「沙白」「猿嘯」「鳥飛」,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徵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極雄渾高遠,飽含著詩人無窮的情思。
三、四兩句寫遠眺之景,從大處落筆,上句寫山景,承首句;下句寫江景,承次句。山上江中,往復交織,構成一幅非常生動的三峽秋景圖,深秋風大,所以聞落葉之「蕭蕭」;峽深流急,所以見波濤之「滾滾」。「落木」而以「無邊」來形容,則見其境界之闊大;「長江」而以「不盡」來形容,則見大江之無窮。在極其蕭颯荒涼的景象中,又充滿著一種渾灝奔放的氣勢。兩句又多用雙聲迭字,讀來音調鏗鏘,充滿著聲韻之美。
「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以上四句寫景,確實有力地烘託了詩人的心情,寫出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悲秋之意,卻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面,而是將這種悲愁之情滲透在具體的畫面之中。詩中所描寫的這些自然景物,既具有客觀事物的具體特徵,季節特徵,同時也飽含著詩人特殊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詩人特定的心情。啼猿作為一種動物,本身並不具有人的感情,但在「艱難苦恨」中的詩人聽來,猿啼聲卻充滿著一種凄哀的情調。同樣,那滾滾的長江,蕭蕭的落木,盤旋的飛鳥,冷清的小渚,也無一不起著渲染環境氣氛、烘托詩人情緒的作用。「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文心雕龍?物色》),更何況眼前這一片凄涼肅殺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詩人觸景生情、引起相應的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了。而這種心理活動與感情變化,又反過來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所以詩中的景物已不同於自然的景物,它是詩人主觀化了的客觀景物。在文學作品中,當景物的描寫體現了作者特殊感情的時候,當作者的主觀感覺和景物的客觀特徵得到和諧統一的時候,它對讀者所產生的藝術魅力,就不是一般地描摹景物的詩句所能比擬的了。
五、六兩句由上文寫景很自然地過渡到抒情。兩句寫出自己身多疾病長期漂泊的艱難處境和秋景蕭瑟觸景生悲的愁苦心情。「萬里悲秋常作客」,這是就空間方面說,即所謂「橫說」;「百年多病獨登台」,這是就時間方面說,即所謂「縱說」。兩句承上啟下,點出全詩主旨。在結構上,則層層遞進,步步轉折,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容。宋人羅大經說:「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處也;『獨登台』,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八意,而對偶又精確。」(《鶴林玉露》乙編卷十五)作客登台,已有遊子思鄉之意,加上萬里漂泊,百年多病,則孤零悲苦之情便得到更進一層的描寫。秋風蕭瑟,已令人觸景生哀,更何況又值垂暮之年抱病登台呢?由於採用了這種層層遞進的頓挫筆法,蘊藏在詩人內心深處的沉鬱悲抑的感情便更深刻有力地表達出來了。深厚的感情,來自豐富的生活,詩中反映的雖是詩人的個人遭遇,但讀者卻可從中窺見戰亂時代廣大人民的苦難。
尾聯兩句是寫自己窮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上句寫自己艱苦備嘗,白發彌添;下句寫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纏身。全詩就在沉重的感嘆聲中收結,結得悲憤深沉,而又寄慨遙深。「艱難苦恨」四個字不僅指作者自己萬里作客,衰年多病的艱辛境況和身世遭遇,同時也指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廣大人民的辛酸痛苦。「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正是這一切「艱難苦恨」,才使他頭上的白發愈來愈多,而現在又已衰年多病,獨自登台,心情自然更加落寞,更加痛苦了。此時正須借酒排遣,但又因多病之故而不得不暫停飲酒,這樣一來,詩人內心自然更沉鬱不舒了。這種曲折頓挫的筆法,既使文勢有波瀾,也使感情表達更為深刻、沉痛。
杜甫自己曾說過:「晚節漸於詩律細。」(《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登高》確實是這樣一首精於詩律的好詩,歷來備享盛譽。從藝術表現角度上看,本篇的獨到之處可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仗工穩,音調鏗鏘。即胡應麟所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詩藪?內編》卷五),詩一開頭就以對仗領起,不僅對得自然、工整,而且還用了一句中自相對偶的當句對法,(如以「風急」對「天高」,「渚清」對「沙白」)尾聯兩句雖不全對,但句法布局卻極整齊。這種結構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僅符合於美學上的所謂均齊,給人以一種神清目爽整飾對稱的美感,而且使全詩曲折頓挫,在抑揚有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同時詩中又多用雙聲迭字,旋律優美,音節和諧,大大加強了詩的珠走泉流而又回環往復的音樂美。如尾聯「艱難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並列結構,在聲調上卻具有抑揚頓挫四聲的特色,讀時應一字一頓;「潦倒」「新停」為雙聲迭韻,在聲調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節顯得特別鏗鏘嘹亮,讀時應兩字一頓。「繁霜鬢」對「濁酒杯」,其聲調的妙用,也在所謂「抑揚抗墜之間」。讀者密詠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濁的韻調之中,體味出詩人顛沛流離的痛苦心情。
二是寫景抒情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前四句寫景,是所謂「詩之媒」;後四句抒情,是所謂「詩之胚」。落筆的角度雖然不同,但都圍繞著詩的中心——「悲秋」。一三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山景;二四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江景。而在寫景之中,又有聲(風聲猿啼聲)有色(沙白渚清),有動(鳥飛葉落)有靜(洲渚)。五、七兩句相承接,都是寫悲苦;六、八兩句相承接,都是寫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詩的內容上又是互相緊密聯系的。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中間雖有如此豐富的內容,如此復雜的感情,但筆勢卻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一氣直下,造成了一個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

3. 高一語文要做哪些作業

做什麼作業,那要看你想不想學好語文啦~!如果你想好好學的話,可以多看點書,作文素材,看書可以提高你的語文素養,也不需要看很深奧的書啦,一般般的中外名著就可以,別覺得枯燥,你融進去了就會覺得那個是很好看的,當然,看名著和不看名著的人語文素養是有很大差別的,作文素材呢,可以讓你下筆的時候思如泉湧,不怕遇到作文題目時沒話說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到什麼字什麼詞,不是老師說了別人說了你就這么認為了,最好動手去查查看,看看相關的意思解釋什麼的,這很有幫助,對你以後運用詞語成語也好,對你閱讀理解文章也好,都會讓你的語文思想更加深刻。就是因為我從小有這樣的習慣,我讀了幾年書就當了幾年的語文課代表,應該。。是12年吧,目前為止,大學還沒開學哈~!

4. 【快】高一語文作業

1去果實

2去使我們

3去而且,不能去還

5. 高一語文必修二作業本 答案

語 文 必修2
第一專題珍愛生命
板塊一精神支柱
1.(1)jiàngyùniè(2)澀恪圮蘊2.寂漠—寂寞聲名狼籍—聲名狼藉
3.(1)地壇母親為什麼生怎樣活(2)歐·亨利老畫家貝爾曼用生命繪制畢生傑作,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之火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小說出人意料的結局
4.(1)不能換。「身臨其境」指親自到那種境地中去;「設身處地」指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2)不能換。「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縮手縮腳」形容做事顧慮多,不大膽或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樣子。
5.(1)以整齊優美的倒裝句式寫景抒情,流露出作者一度失落又竭力尋找精神支點的矛盾心情。
(2)用擬人手法和看似輕松俏皮的語言,表現了肺炎對瓊珊的打擊之大,說明其病情之重。
6.貝爾曼是小說的主人公。他表面上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但內心火熱、善良,富有同情心及自我犧牲精神。
7.這葉子不僅是維系瓊珊生命的「最後的」一片葉子,更是一位老畫家藝術生涯中最精彩、也是「最後」的傑作。
8.「一個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會環境;「另一個世界」是指不會和別人接觸的地方。
9.因為作者當時對人生悲觀失望,覺得自己和小昆蟲一樣可憐。
10.對自己嚴重的病情近乎絕望,而在絕望中又期待著奇跡發生的矛盾心態。
11.蘇艾以為瓊珊不知道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想極力轉移她的注意力,淡化其病情的嚴重性。
12.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進來。
13.花是美好的象徵,母親想讓「我」通過看花,感受生活的美好,進而決心能好好地活下去。落葉讓人感到冷落蕭條,更易加深「我」因殘疾而引起的消沉,所以母親不讓「我」看落葉。
14.既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悼念之情,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5.兄妹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好好兒活下去。
板塊二生命之歌
1.(1)kēngxiùzhéyè(2)髦藉穹宕
2.閃鑠—閃爍遺撼—遺憾厭繁—厭煩
3.(1)e(2)a(3)b(4)c(5)d4.(1)a(2)c(3)b
5.(1)(第一天:)看望親愛的老師,約朋友來家,林中散步,看落日(第二天:)看戲對地球及人類歷史的關注(或:對世界的物質方面和人類精神生活的關注)(第三天:)游覽紐約城,看日常世界(2)微笑頑強毅力傑出成就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6.(1)海倫的心靈世界充滿光明,她心裡裝著世界。她深味這世界是一部書,是知識照亮其心靈,是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成為她戰勝厄運的精神源泉和動力。(2)作為又盲又聾又啞的殘疾人,海倫能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現實生活,她懂得痛苦和不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為此,她以頑強不屈、積極樂觀的精神去直面它、正視它。
7.勞倫斯對生命與死亡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充分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來臨,誰也無法阻止生命的沖動,無法阻止我們對於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以此啟示人們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
8.度過漫長冬天以後的喜悅和歡樂。
9.(1)殘暴的冬天曾給我們帶來沉重的毀滅般的打擊。(2)冬天曾經使我們遭受難以擺脫的痛苦。
10.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永遠不會被冬天征服,一到春天就會洋溢著蓬勃的生命活力。
11.人類只有平等地看待、尊重其他生命,世界才會充滿無限生機,人類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美好。
12.每個生命種類的生存權利都是大自然賦予的,而非人類的恩賜,因此人類不能任意踐踏、摧殘生命。
13.(1)生命是高貴而美麗的,我們要尊重其他生命的生命權。(2)尊重其他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
14.提示: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是相關聯的,人類如不敬畏其他生命,最後毀滅的是人類自身。
第一專題檢測
1.C(A宿sù,蓓bèi;B昵nì,瞅chǒu;D熨yù,藉jiè)
2.D(A暴燥—暴躁,蒼桑—滄桑;B安祥—安詳,一愁莫展—一籌莫展;C帳款—賬款)
3.B[A安土重遷:指在一個地方住慣了,不肯輕易遷移;C不名一錢:意思是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D炙手可熱:手一挨近就覺得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
4.C[轉變:由一種情況變為另一種情況。蛻變:(人或事物)發生質變。啟用:開始使用。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職或免職的官員;②提拔使用。撫養:愛護並教養。扶養:指養活。]
5.B(A前後不照應;C「非常」與「酷愛」語義部分重復;D成分殘缺,「俄羅斯」和「哈薩克」前應分別加上「產自」。)
6.A(注意整體把握及句式連貫。)
7.示例:您家的飲用水來自這里,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保持水源清潔
8.示例:採摘夏夜裡最亮的數顆星掬起冬晨里最純的半捧雪
9.主要寫嚴寒過後,春天來臨,鳥兒啼鳴。
10.說明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
11.「鳥屍」象徵死亡,「鳥啼」象徵新生。兩者在文中形成鮮明對比,既肯定了生命沖動的力量不可阻擋,又說明鳥啼之聲給人諸多啟示。
12.分別比喻「痛苦」和「快樂」。啟示人們:人生之路多險途,無限風光在險峰,歡樂與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不應迴避它。
13.「那」指渺茫不可知的地方——提前結束人生之旅後所到之處。「這些」指風險——人生的逆境、苦難。其作用是:一個遠指,一個近指,對指代對象起強調作用。
14.與「如果我們從小就安安穩穩無風無浪……只有那一點點」一句形成對比。說明要發現「佳境」,就必須帶上勇氣和信心去闖過逆境。
15.D、E(D「對比手法」說法有誤;E「循環反復」認識欠妥,「本文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人生觀」的說法有悖文章主旨。)
16.略
第二專題和平的祈禱
板塊一遭遇戰爭
1.(1)qiǎngbǎolìchàjūzhānqiàopánshānè(2)簸噬惠嗜愜憊搪窒
2.A(惟妙惟肖)
3.(1)刪去第二個「不」。(2)「盡管……可是……」改為「因為……所以……」。(3)「見到……氣味」搭配不當,將「以及」改為「聞到了」。(4)「常常」修飾「寫信」,應移至「沒工夫」後。
4.示例:含淚的控訴
5.體現了戰爭對文明的摧殘。學校和傷兵醫院本是兩個毫不相乾的地方,可傳播人類文明的學校卻成了充滿血腥的傷兵醫院,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卻上了戰場,美術教室成了「手術室」。這說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和哀傷,深刻揭示了法西斯窮兵黷武的罪惡本質。
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這個典故原指希臘斯巴達人為保衛祖國而英勇戰死的事跡。教師命令學生學寫這句話,暗示納粹德國給青少年灌輸軍國主義思想,教育青少年盲從,為法西斯效力賣命的可悲現實。
7.一方面揭示了戰爭給老婦人帶來的巨大傷痛;另一方面,從結構上看,是為了製造懸念,以吸引讀者。
8.表現小姑娘的幼稚無知,更主要的是為引出下文故事、推動情節發展服務。
9.含義:老兵一家的遭遇引發眾人思考。車廂里的「婦女和孩子」,哪一家沒有失去親人的痛苦!作用:表象的「靜」隱含內心的「動」,用「靜」結尾,此時無聲勝有聲。
板塊二黑暗中的心跡板塊三歷史畫外音
1.(1)bǒqíngzhuómiùzhìliàofēnbì(2)辜籍虐霎霆匱籠匿
2.(1)b(2)b(3)a
3.示例:媽媽歸來(失去和得到)出征(爸爸,別去)尋找(活著並記住)
4.示例:別讓戰爭驚擾我的夢。
5.第一層意思:思考戰爭的性質;第二層意思:憧憬未來的人生。
6.示例:同意。安妮認為戰爭不單單是由一小撮人製造的,還與人類靈魂中丑惡的部分有關。我們習慣上把戰爭看成是一小撮政客和資本家造成的罪惡,而忽視了人民應擔負的責任。這在安妮這樣的受害者看來,是難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趕進毒氣室或是對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開槍,在一個城市製造幾十萬人的大屠殺,不是政客或資本家能親手所為的,而是來自民間的普通士兵做的。
7.以自己的步伐去接受生活,連同生活的一切責任與難題、成功與失敗、種種經驗與孤立無援。
8.(1)磨煉思想;(2)敢於行動(把握現在);(3)充滿希望;(4)果敢抉擇;(5)關注現實;
(6)純潔德行;(7)勇於獻身。
9.(1)拉斐爾和但丁分別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和詩人,他們所描繪的是完美的極樂世界。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對所謂超現實的「完美」不感興趣,只關注人間的、活生生的、塵世里的生活,願為人民的自由、解放而戰斗。(2)死亡是一個人必然的歸宿,但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必須為自由而戰斗,為自由而獻身。
第二專題檢測
1.D(A模mú;B顫chàn;C削xuē)2.C
3.C(A「眾多平凡普通」與「芸芸眾生」語義部分重復;B「神氣活現」含貶義,修飾「表演」不妥;D「議論」不能說「惟妙惟肖」。)
4.B(A「觀看……氣味」搭配不當;C「傳媒」包括「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種屬概念並列;D「大約」和「左右」重復。)
5.凡尼亞尋找自己的父親,一定打量過無數像「我」這樣的人,但每次都很失望。他想這次同樣如此,於是只有「嘆氣」。
6.一直遭受災難和痛苦打擊的索科洛夫,在有了收養凡尼亞的想法之後,彷彿又找到了家的感覺,重新有了生活的目標和勇氣,內心的陰影減少了些。
7.索科洛夫雖然屢遭打擊,但他有一顆善良和同情之心,有著頑強剛毅和吃苦耐勞的品格,這決定了他不會失去對愛的渴求,不會失去對生活的希望。遇上凡尼亞是偶然的,收養流浪兒卻是必然的。
8.不能享受豁免。納粹處心積慮地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已上名單的不會得到豁免;蓋世太保對他已非常憤怒,終有一天會除去他,他把自己列入名單,正好如蓋世太保之願。(解答此題,要從小說中看到納粹的兇殘以及背叛民族的叛徒的必然下場。)
9.他並未精神失常,確因完成任務而無比興奮,忘乎所以。表現這個猶太人人倫盡喪、毫無廉恥,也深刻揭露了納粹的罪惡。(從「他充滿血絲的眼睛發亮了」、「再苦苦思索」等,可見他是在盡力完成納粹交給的任務,並未精神失常。他之所以這樣,歸根到底是由納粹的毫無人道造成的,所以這樣寫也是對納粹罪惡的深刻揭露。)
10.內容:一個猶太人充當納粹線民,出賣了同胞,也葬送了親人和自己。寓意:為虎作倀,難逃覆亡。
11.略
第三專題歷史的回聲
板塊一後人之鑒
1.(1)lù(2)pù(3)qǐn(4)chán(5)jì(6)zhà(7)yǎo(8)yán(9)piāo(10)chēng
2.(1)結構助詞,的(2)代詞,它,指國土(3)代詞,指上文所說的道理(4)結構助詞,的(5)動詞,到(6)代詞,指秦人
3.(1)介詞,憑借(2)連詞,才(3)連詞,相當於「而」,表承接(4)介詞,拿,用
4.(1)介詞,到(2)介詞,比(3)介詞,同(4)介詞,到(5)介詞,比
5.(1)向北建造向西轉折(2)早上唱歌晚上彈琴(3)有限度不滿足,無限度
(4)更加更加(5)消滅,滅亡滅族
6.(1)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相當於「以致」、「以至於」介詞,表示另提一事(2)智慧和力量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3)舊事,成例真實的或虛構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情(4)指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緻比喻各用心機,互相排擠(現一般寫作「勾心鬥角」)(5)指金玉珠寶等物指精華或出類拔萃的人
7.(1)使……退,擊退。動詞使動用法(2)禮待,禮遇。名詞作動詞(3)一天天;一月月。名詞作狀語(4)向北;向西。方位名詞作狀語(5)乘輦車。名詞作狀語(6)唱歌;彈琴。名詞作動詞(7)滅族。名詞作動詞
8.(1)賂秦而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弊在賂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9.(1)宋代蘇軾、蘇轍(2)牧之停車坐愛楓林晚泊秦淮
10.(1)突然(2)人民,百姓(3)拔,攻佔(4)頑固
11.(1)宮車的隆隆聲不斷遠去,不知它到哪裡去了。(2)把寶鼎看做鐵鍋,把美玉看做石頭,把黃金看做土塊,把珍珠看做石子。(3)宮殿建築中參差的瓦縫,比人全身布帛的絲縷還要多。
12.(1)「一人」與「千萬人」分別指「秦皇(非僅指始皇)」及「天下(秦朝)百姓」。(2)「秦」與「人」分別對應於(1)句的「一人」與「千萬人」。(此處的「秦」很容易按常規錯解作「秦國」、「秦朝」之類。)(3)「秦人」表面上看是個集合概念,其實專指「秦皇」。
13.D(①山西:古義為「崤山之西」;④休息:古義為「休整、發展」;⑤出身:古義為「挺身而出」;⑥無窮:古義為「一切」。)
14.(1)有人說:六國相繼滅亡,全都是因為賄賂秦國嗎?(2)韓國和魏國不能獨自抵擋秦國,可天下諸侯卻能依靠它們擋住來自西方的侵略,所以不如好好地團結、親近韓、魏來對付秦國。
15.(1)六國破滅,弊在賂秦。(2)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
(3)六國自弱,而取夷滅。
板塊二千古江山
1.táoguāncílèixièmò
2.(1)舊時的營壘(2)花白的頭發(3)尋找(4)哪堪,不能
3.千古:久遠的年代。兩句同義。用在詞中,均產生一種歷史的縱深感。風流:指傑出不凡(的人物或業績)。兩句同義。
4.(1)雄姿英發強虜灰飛煙滅多情應笑我一尊還酹江月(2)英雄無覓舞榭歌台斜陽草樹金戈鐵馬
5.婉約辛棄疾
6.(1)大江東去浪淘盡(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倉皇北顧
7.(1)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2)料得明朝,樽前重見,鏡里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8.曹操對孫權、劉琮一褒一貶,形成極其鮮明強烈的對照:孫權與之對壘而獲尊敬,劉琮束手而降為其恥笑。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政局中,不也有主戰與主和兩種人嗎?雖然此處詞人只說曹操的前一句贊語,但不由讓人聯想起他後面那句斥罵人的話,從而意識到其潛台詞:當朝主議和的,不都是劉景升兒子之類嗎?此言代表了那個時代人們要求奮發圖強的呼聲。
9.兩首詞都氣魄宏大,意境雄渾。兩首詞都寫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諷喻南宋統治者,都用了借古諷今的表現手法。兩首詞都靈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
10.上闋:物、壁、雪、傑;下闋:發、滅、發、月。
1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荒城頹壁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睨柱吞嬴,回旗走懿
12.當年驪山上的華清宮和阿房宮一樣已盪然無存,如今只見彎曲的河流、蕭疏的野草和莽莽的樹林。
13.打贏了的,把輸家的一切付之一炬,夷為平地;贏家到頭來也同樣會變成泥塵焦土。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殘酷廝殺和奪得政權後的荒淫奢侈予以強烈的譴責。
14.(1)舉起(2)招來,獲得(3)探求(4)安定(5)根據(6)先前(7)憑借,依靠(8)停止
15.C(假設關系連詞,那麼;A介詞,在/介詞,比;B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D連詞,因為/介詞,用、拿。)
16.(1)估計不見傳記的士應當是官員的一倍,農夫的一半。(2)這些都是役使他人來奉養自己的人,人民怎能吃得消?國家又怎能承受得了呢?(3)把他們盡數鏟除掉,是沒有這種道理的。(4)他們大多不能自己穿差的、吃差的去奉養人,而都是要役使他人來奉養自己的人。
17.區處條理,使各安其處。(或:以凡民之秀傑者,多以客養之,不失職也。)
18.為了說明很好地安撫這些「天民之秀傑」對於確保國家的安定局面至關重要。
板塊三永誌不忘
1.qǐngshòushèqiáojiānyì
2.(1)尤在—猶在,召呼—招呼(2)敝空—蔽空,傾刻—頃刻(3)歸究—歸咎,承當—承擔
3.(1)記住(2)很,極(3)逐級登階(4)舉起,抬起(5)形容風聲及旗幟等被風吹動的聲音(6)其,他們的
4.(1)?菁(2)×(不可一世)(3)?菁(4)×(一無聲息)5.(1)×(2)×(3)?菁
6.就這個受降儀式而言,這一句話是最重要的信息;「命令」、「在投降書上指定的地方」等詞語最能體現盟軍的最後勝利和日本的徹底失敗,充分顯示出正義力量的威嚴。
7.這些動作表現了重光葵表面故作鎮靜而內心沉重,他想用種種做作的動作來掩蓋精神崩潰的狀態。
8.這兩個細節生動地顯示出重光葵作為戰敗國的代表在簽字落筆以前的故作矜持,「看」是完全多餘的,投降書在簽字儀式前看過,再看或者是擺一擺身份,或者是想鎮定一下,以免失態。梅津美治郎的動作表明他想趕快結束這使自己尷尬的場面。不同的行為表現了日本代表不願意麵對而又不得不面對最終徹底失敗的復雜心態。
9.寫水兵們的笑聲,一是因為現場的確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是紀實性的描寫;另一方面也借水兵們抑制不住的輕笑,表達作者和無數人內心勝利的喜悅和對敵人的蔑視。在這里特別點明時間是「9時10分」,是因為這個時間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從這一刻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陣營的徹底失敗宣告結束。
10.荷馬·比格特雖然也注意到有些細節(如「用力地簽上他的名字」、「先小心地簽完美國文本」等),但是寫得較為粗疏,尤其不可取的是用自己的結論代替了客觀細致的描述(如「草草地簽上名字,好像急不可耐一樣」、「重光葵焦急地在旁邊瞧著」等);而《落日》作者對人物動作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寫,通過人物的行為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更能體現新聞的客觀、真實的特點。
11.指的是通過拒絕服兵役等方式抵制戰爭的勇於斗爭的和平主義者。由於一般的人都受到戰爭「宣傳的毒害」,所以民眾對於採用拒絕服兵役之類的極端方式來求得和平並不完全認同,因而一開始只有少數人為之奮斗。
12.我們要用和平主義的精神教育孩子,使孩子們避免受到戰爭宣傳的毒害而成為好戰分子甚至戰爭狂人。
13.因為原有的教科書美化戰爭,隱瞞戰爭的恐怖,用恨引導孩子們。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必須以保護和平為目的來教育孩子們。
14.「阻撓人類進步」的戰爭禍害當然是我們要加以鏟除的,可是,為了求得最終的和平,我們還要去斗爭,在斗爭過程中,有時免不了也要採用暴力的方式。

剩下的打不下來了,把郵箱給我,我發給你吧

6. 高一語文作業,求答案。

那些不朽的詩集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朝代的興亡,雖遭時光沖刷但內容仍然新鮮有用,我們從中接受著前人的知識積累和學說成果

7. 高一語文作業 寫一篇游記性散文 800字以上

相遇伊瓜蘇瀑布
□劉長春
從布宜諾斯艾利斯起飛的飛機從1萬米高空逐漸降落的時候,機艙里忽然聽到了一片驚呼:「伊瓜蘇!伊瓜蘇!」我這才發現,在莽莽蒼蒼無盡的由亞熱帶雨林組成的綠色森林裡,靜靜地懸掛著幾十條甚至上百條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單獨的、間隔開來的、分散了又聚攏在一起的,各種各樣的瀑布展開自己的姿態,從高處向下墜落——那麼地安靜和從容,沒有一聲喧嘩。
伊瓜蘇果然不同凡響。峰迴路轉之際,它好像為了給人一個驚喜,突然地出現,展開於一個斷壁,數十條白色的蛟龍扭結在一起,編織成上下兩幅巨大的水珠簾懸掛在那裡,裝飾著周圍綠色的森林。它垂直地懸掛著,靜靜地等待著風的吹動,然後掀起一角,讓我瞥見黑黝黝的山岩斷壁的一點兒真相。
水珠簾只是一個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節也曲折。我們又走進一條綠色的長廊,走進密密匝匝的樹林。高大的落葉松、山毛櫸樹,支撐起雄健的體魄直沖雲霄,然後在天空中綻開它們繁茂的枝葉,遮掩了下午的烈日。在它們周圍,那些闊葉樹伸出自己的枝丫,與那些長長的蔓藤纏繞在一起,構成縱橫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來,露出一處又一處空白。空處不虛。遠處,耳際,忽然傳來了大水澎湃的聲音。情不自禁地往空白處張望,搜尋瀑布的身影。只見它又在河的對面,我的眼前。變化了,變化了。一會兒,它是匹練懸空一線如注;一會兒,它又是浪漫組合飛流直下。曲折而下如輕盈的旋轉,激情奔瀉似威猛的跳躍。剛與柔的結合,壯與細的比較,單純與復沓的遞進,一個夢幻的群舞的世界。一條不到4000米的彎月形的峽谷走廊,卻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寬的瀑布。看到那種豐富與氣勢,不禁要問,來自人間還是天堂?
綠廊不盡,瀑布不斷。我們還是興沖沖地往前走,然後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戲,見了序幕,讀了情節,我們還要看到高潮。伊瓜蘇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為「鬼喉」的地方。億萬年前頻繁的地球運動,在巴西的南部擠壓成許多裂縫,隨岩漿的噴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徵。然後又產生斷層,成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蘇河的河心。突然地又在巴西與阿根廷交界處塌落一個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壯觀的U形大瀑布。耳邊,一個驚雷緊接著一個驚雷;眼前,一團白霧連續著一團白霧。白霧的水汽彌漫在河谷間,又升騰於天空,在太陽光的強烈照射下,然後又變成了一條美麗的彩虹——天上的橋。走上天橋可以到達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蘇,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來不及想像。地上也有一座橋。橋下是一條奔湍的大河。閃著綠松石般的光亮,撲騰著浪花。我走上棧橋,跨過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顧不得雨花淋濕了衣衫。雷再響,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走到了橋的盡頭,抬眼看那劈頭蓋臉的瀑布,勢從天落,滾滾而下,在U形的幾百米寬面的峽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剛剛呼嘯而下,後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聽見「轟隆——轟隆」的巨響,震得天驚,震得山搖。
鋪天蓋地的飛瀑,是水的意志和偉力的抒情,它要沖垮一切,淹沒一切。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如同它的一滴水珠。水是白色的,又不純粹是白色的,巨大的白色中摻雜著幾股墨綠色,像是一種潑彩,沒有遮攔地傾倒,傾倒了,再傾倒,無休無止,只不知道這顏色是怎麼變幻出來的。於是彩色的瀑布,與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繹和展示人間最壯麗的一幕。同時,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鳴的高潮。
伊瓜蘇,印第安語的意思即「大水」。大水不是來自天上,而是來自密林深處的河流。
(選自2006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
1.「它垂直地懸掛著,靜靜地等待著風的吹動,然後掀起一角,讓我瞥見黑黝黝的山岩斷壁的一點兒真相。」這句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
2.第五段「真像一幕大戲,見了序幕,讀了情節,我們還要看到高潮」一句中的「大戲」、「序幕」、「情節」、「高潮」分別是什麼意義?
3.第四段「看到那種豐富與氣勢,不禁要問,來自人間還是天堂?」和結尾段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樣安排又有什麼用意?
4.綜觀全文,分條概括伊瓜蘇瀑布豐富的形態美。
二、閱讀下列材料,完成1~4題。
夜聽九寨
□沉石
大多數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溝的,步入其境,會欣賞到那嵌入山水之間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藍、魔幻般的池畔,還有那春分和仲秋時節被風浸染的山林,葉片的色彩宛如畫筆,為那裡的山水塗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並賦予九寨溝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當我步入九寨,把陽光與色彩收進眼簾之後,忽然產生另一種好奇的想法,決定要夜走九寨,撲向山水深處,用心去聆聽九寨的靈魂之聲。
九寨的夜很純凈,雖說只有半弦清月掛在山尖,但夜的濃度彷彿過濾了似的,黑靜中帶著絲絲透明的藍夢,在寨與寨之間、山與山叢中、湖與湖的彼岸飄浮著一種夜色情緒。此時,泉擊石盤的聲音愈來愈響,當你貼近礁盤,俯身側耳時,一種神奇的聲響穿過石盤發出的聲音,然後由噴發的水珠同時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聲,形成了主聲音與次聲音合奏的共鳴,傳遞給夜空的是山的神聖,水的經典。「這是一出泉水,帶動的是多音的組合!」我閉著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聽說,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脈之湖,山與水有洞洞相連的秘密?」我指著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問旅遊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裡是最原始的山洞,當年林場的工人曾進去過,誰也沒有走到頭。」甘巴擔心地說,「光靠我這手電筒是無法走進山洞的。」
我笑了,帶著一絲無所畏懼的神色:「山洞裡只要有泉,單憑聲音就會找到洞與洞之間的路。」
「你真的要進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進去都很困難。」
「沒有探險,哪來的收獲!」我說,「要想寫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走進山洞裡探幽,尋找的是泉的源頭之母。夜裡的山洞格外單純,泉的聲音在洞間迴旋著,既清脆又響亮,宛如在懸崖礁盤上滴下翡翠,顆顆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過洞內水珠閃爍的點點星光,聆聽著來自泉水發出的響聲,用心在尋覓著那最天然的泉之聲。洞內的山盤與礁砂形成了九寨獨特的地貌,泉湧出石間,並融入沙棘沉澱之後,形成了地質的鈣化,水與水流出的是一種綠色的詩意。
驀然,在我的頭頂傳來一陣轟鳴的水流聲,像是一瀉千里的瀑布巨響震耳欲聾,我驚訝地仰頭望著,黑壓壓一片,什麼也看不見。「這水聲來自於海拔之顛,據說遠古的人發現這個洞後就沒出來。」甘巴說得很認真。
我憑著水聲的方向,鑽著一個個洞口,翻越著一個個起伏的山脈狹路,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腳是在沿著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個磐凹處,總會有泛著泉眼的水流,靜謐之中能聽到泉的吟唱。「你聽,在這里唱歌,有一種神奇的回聲,並且傳得非常遠。」甘巴說著,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個音符都穿透了泉水與山石,彷彿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音箱里,真實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過後,我在洞的夾層中尋覓到了真正的水源頭。「快來看,我的左側是一道水線!」我大聲嚷道。
水線在夜色中閃現著一道道別致的亮麗,而且能輝映著整個山洞,是從高原飛流直下的瀑布,唱著歌從遠古走來,聲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輕。
「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還在高原深處。」甘巴說這話時,我已經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義。我無需再去尋覓,已經用心觸摸到了水的神經,泉的甘甜。
當我走出九寨山洞時,站在一處最原始的崖石邊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經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霧之中,東方的晨曦彷彿穿透霧紗,射出了絢麗斑斕的霞光。此時,我被迎面飄舞的晨霧繚繞,在夜與晨的交織中,再一次聽到了那散發著馨香的泉水聲……

8. 《假期作業》 高中新課標 高一語文答案

哈,我也找作業答案但是找不到,得自己買去呃,網上怎麼可能會有呢? 別問了 沒人有的呃~對不起答案我沒有,我想暑假作業上的題對你來說是很簡單的,你只是不想做而已.暑假作業是對你學過的知識的鞏固和加深了解,請你千萬 不要把它當成負擔,我相信你一定會完成的.不會,沒有關系,說明自己的知識還有漏洞,有漏洞就要去補救,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不完全對,失敗後去好好的檢討反省然後再努力的做好那樣才能成功,在學習上生活上都是這樣。不要也不能選擇逃避,因為你在以後的生活中總會再面對,那時你還能逃避嗎?顯然不能。不會的題(事),一定要去想辦法完成。1、帶著這個問題去看書,從書中找到答案。2、看自己平時做的練習。3、先復習書本後再來做題。4、一定要帶著很強烈的自信心去做題。只有自己相信能做出來你才能輕松的做出來。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麼不管你這個知識學得再好,都不一定能做好做對。加油,一定能做好,ok!其實暑假的作業不用答案也可以,你不想做就在題目中抄一些東西就可以了,反正老師不會真的檢查的,不過前幾頁和最後幾頁要認真一點,因為預防老師檢查,老師檢查也只檢查前幾頁,然後翻到後幾頁打個分!其實大多數老師都不會檢 查的啦,因為作業太多,檢查麻煩,收上去只是扔到一邊罷了!所以喜歡怎麼寫就怎麼寫,你找答案也不過是為了應付老師嘛,抄了也沒印象!所以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是最好的辦法!我差不多每次的假期作業都是這樣,因為老師不會檢查 %D%A

9. 高一假期語文作業應該布置什麼

我給學生是這樣布置的,您可以參考一下:
1:練字,可以買字帖 也可以自己寫在本子上(現在學生對於寫字都很馬虎,這對高考的影響很大。)
2:寫10篇關於感恩的材料。(現在學生寫作文很多都很空洞,讓他們搜集素材對於寫作文的幫助很大。)
3:至少看完一篇著名小說。(很多學生沒有養成靜下心來看書的好習慣。)
4:搜集10篇你覺得有趣的作文或者素材,並在一旁做批註,批註不超過100字。
5:至少寫一篇文章,可以是散文,小說,詩歌等等,不得抄襲,一天寫一點,兩個月能寫完,注意文字的細節和語氣,還有詞的使用是否恰當等,要自己認為最完整的一篇上交。
就是這四個了,其實也就是找材料復雜了點 其他都挺簡單的。 語文這種科目沒有必要去做大量的練習,所以就沒讓學生買什麼寒假作業或者卷子。

熱點內容
石排暑期培訓班 發布:2025-07-23 09:47:50 瀏覽:383
五年級英語練習題 發布:2025-07-23 09:06:22 瀏覽:751
2017會考歷史題 發布:2025-07-23 08:39:57 瀏覽:280
優秀生物微課 發布:2025-07-23 07:29:11 瀏覽:17
物理學歷史 發布:2025-07-23 04:52:45 瀏覽:572
生物防治措施 發布:2025-07-23 04:49:55 瀏覽:841
教育考試中心網 發布:2025-07-23 04:48:50 瀏覽:868
什麼是萬物理論 發布:2025-07-23 03:37:03 瀏覽:349
7年級下冊地理書 發布:2025-07-23 02:45:59 瀏覽:325
世界歷史的劃分 發布:2025-07-23 02:29:47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