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保護建築

歷史保護建築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30:43

如何保護優秀歷史建築 我們可以從哪幾點做起

1.立法,依法保護,根抄據文物保護法對日襲常使用者或修繕改建進行規范
2.保存,保存文物信息,對整體或主要部位進行測繪,留存,作為日後修繕依據。
3.維護,日常維護很重要
4.防範,防火防盜,即加強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5.定時修繕,對於已遭破壞的地方要及時修繕,同時根據歷史建築修繕原則,做到「修舊如故」

㈡ 歷史建築物的保護內容有哪些

應予保護的歷史建築
除了各級政府確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城市規劃和城市改建中一般應考慮保護的歷史建築為:
①在城市發展史、建築史上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建築,即代表某一歷史時期建築技術或藝術的最高成就,或是某種建築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
②具有較強個性特點的歷史建築,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築(或建築群)。
③著名建築師設計的、在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優秀建築。
④藝術價值較高、造型優美、對豐富城市建築面貌有積極意義的某些外來藝術形式的建築。
⑤代表城市發展某一歷史時期傳統的民居建築,通常保留較完整的典型街區。
⑥城市歷史上同某一重大事件或某種社會現象有關的紀念性建築,如唐山市在新建市區內保留的1976年大地震中損壞的建築殘跡,上海蕃瓜弄新建住宅區保留的1949年以前貧民窟中的窩棚建築──「滾地龍」等。
⑦一些同城市文化傳統有關的街區也是重點保護對象,如北京的琉璃廠文化街和大柵欄商業街等。某些造型別致、地方色彩濃厚的街區也可列為保護對象,如江南地區的臨水民居,四川民居,山西晉中、晉南民居等。

保護的原則和方法
①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築,根據《文物保護法》按原狀保存,不能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維修和保養要體現「整舊如舊」的原則。使用上一般可作為博物館、保管所或參觀場所。
②對於已經損壞,而在歷史上有重大價值的建築物,應在有科學依據和充分的歷史文獻考證的條件下進行修復。修復方式分為局部修復和全部修復兩種。
③在原址對保存古建築十分不利或國家重點工程必須佔用古建築原址時,可以對歷史建築進行搬遷,移地復原。如山西永濟縣永樂宮位於三門峽水庫的淹沒區內,於1959年移至山西芮城縣新址復原。
④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要「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這個地帶通常應根據文物歷史價值、藝術特點和原始設計意圖劃定。一般劃出一到三級環境控制區。是否允許在這個地帶內進行修建,應徵得有關部門的同意和報請規劃部門批准。一切建設活動不能破壞文物的環境風貌。
⑤列入保護范圍的典型歷史街區,應盡量選在同重要的古建築和紀念性建築毗連的地方,以保護整片文物環境。
⑥全面保護的古城要按歷史文化價值劃定若干區段,採取不同的保護方針。例如,劃定能夠體現城市某個歷史時期生活方式和建築特徵的建築群和街區,保留其外表面貌,內部允許改造;劃定明確反映城市新舊建築文化融合的區段,以表現新舊建築文化的交替;劃定同古城風貌不協調的地區或允許更新改造的區段,確定對該區的改建政策等。

㈢ 天津市南開三緯路有個歷史保護建築是什麼

天津市南開三緯路歷史保護建築:

星普舊宅,建築年代1920年,南開區三緯路50號,等級為一般保護,編號0330008,公布時間2013年3月22日


資料查閱天津歷史風貌建築網http://www.fmjz.cn/Pages/default.aspx

㈣ 怎樣保護歷史建築物

1.立法,依法保護,根據文物保護法對日常使用者或修繕改建進行規范
2.保存,保存文物信息,對整體或主要部位進行測繪,留存,作為日後修繕依據。
3.維護,日常維護很重要
4.防範,防火防盜,即加強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5.定時修繕,對於已遭破壞的地方要及時修繕,同時根據歷史建築修繕原則,做到「修舊如故」

㈤ 歷史建築如何進一步保護

先畫點。明確一下。有關部門。鄰里百居照看一下。有事反映上面。播專項資金進行維修。登記在冊。定時評估查看。最好是都在一片。統一管理。開展文化旅遊。以旅遊養維護。形成良性循環。成立專業維修人員隊伍

㈥ 如何保護歷史建築

  1. 立法,依法保護,根據文物保護法對日常使用者或修繕改建進行規范
    2.保存,保存文回物信息,對整體或主答要部位進行測繪,留存,作為日後修繕依據。
    3.維護,日常維護很重要
    4.防範,防火防盜,即加強日常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5.定時修繕,對於已遭破壞的地方要及時修繕,同時根據歷史建築修繕原則,做到「修舊如故」

    來自網路知道。

㈦ 上海歷史保護建築是什麼

雖說長年生活在上海,但這座城市裡還有許多邊邊角角沒到過,甚至不少“名勝古跡”也沒訪過。就此,自己立下目標:用幾年時間,把上海地界內還沒見識過的“名勝古跡"走訪一遍,並用圖片和文字記錄之。因家中親戚住虹口,多年常來常往,對此地界內的建築和設施頗為熟悉,就乘初春時分,先訪虹口區溧陽路的“1933工場坊”。

如注意到這鋼筋混凝土建築已歷經80多年的滄桑,仍如此完整而堅固,不能不佩服當年的建築施工質量。要知道,這樣一個規模屠宰場,每天的使用強度是一般普通建築所不能比擬的。這還是一個潮濕和有多重污染工作環境······· 當年這個建築的承包商,是一家華商建築公司,而水泥等建材則是進口的。

圖片說明 上海的老城區自有其獨特的味道,這位年紀不小的水彩色畫作者正在“1933工場坊”的附近寫生。

筆者看他用大筆觸、干濕分離的手法,較快鋪就了畫面的大調子,知道這一定是位多年經營寫生技法的高手。能到這里來選景采風,是不是他對昔日老上海有些特殊的情感?那麼,眼前這樣的上海老城區是否應該多保留一些呢?

㈧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歷史建築

馬向明日前,廣州越秀區的兩棟極具歷史價值的民國建築金陵台和妙高台被開發商夜半拆除,這個令人震驚的事件帶出了一個沉重的話題:歷史建築的保護。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但屬於廣義的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定義,它是指「經城市、縣人民政府確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護價值,能夠反映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築物、構築物」。
文物受法律的保護不能拆,這已是人所皆知。今天已不會有哪個開發商傻到去拆文物。但為什麼要對不是文物的歷史建築進行保護?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隨著城市舊城改造的推進,許多地方老城的大規模拆建,導致城市的歷史隨著拆遷而喪失,新建築越建越多,城市卻越來越單獨雷同。於是,人們呼籲要對反映城市歷史的街區和建築進行保護。第二,從文物的保護方面來看,要達到文物保護工程「全面地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的目的,必須要「保護文物本體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人文和自然環境。」通俗地來說,就是保護文物,必須連同其周邊的環境一起保護,否則,僅僅保護文物本身,脫離了其存在的環境,文物單位的價值和意義便大打折扣。近幾年出現的一些案例,遠的不說,如省內的城市南雄市的三影塔廣場的改造就是這種典型,雖然作為國家級的文物三影塔並沒有任何破壞,但其周邊原來的民居被拆除建了廣場和多層樓宇後,三影塔像一個盆景似地立在中間,意境和意義頓失。正是針對這種狀況,國家於2008年公布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地方政府對歷史建築進行認定和保護。並規定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的才能申報名城名鎮名村,而歷史文化街區內歷史建築加上文物建築的用地宜達到建築總用地面積的60%以上。
歷史建築不是文物,因此它的保護要求沒有文物那麼全面。文物建築的保護以「不改變文物原狀」為原則,要保存文物建築的現存實物原狀及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因此文物建築的利用不能改變原狀,也不得損毀和改建。而歷史建築的保護首先是不得拆除其有意義的部分,對其所作的維修改善都應保持原有外形和風貌特徵不改變,但是可以在使用功能上更加靈活。如允許在歷史建築內部進行設施改造甚至改變內部結構。
歷史建築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來認定,這個程序通常是由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普查情況,提出歷史建築的初步名錄;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規劃、文化(文物)、房產、建築、歷史、檔案等方面的專家,根據歷史建築的認定標准,提出評估意見;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專家評估意見,擬定歷史建築建議名錄;歷史建築建議名錄經市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審查同意後報市政府批准並公布。
廣州的這兩棟建築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其中妙高台曾是粵劇泰斗薛覺先故居。據報市政府去年五月份組織了專家考察,專家建議將妙高台一號和三號、金陵台二號和四號、詩書路六十九號之一作為歷史建築,應予以保留,於是拆遷被叫停,相關政府部門並發出緩拆令。但廣州的歷史建築名錄確還未公布,在這個空隙期間,便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作者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㈨ 古建築保護措施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抓緊制定和起草與文物保護法相配套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抓緊研究制定保護文化遺產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要嚴格依照保護文化遺產的法律、行政法規辦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得作出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各級文物行政部門等行政執法機關有權依法抵制和制止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決定和行為。

嚴厲打擊破壞文化遺產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重點追究因決策失誤、玩忽職守,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充實文化遺產保護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執法不力造成文化遺產受到破壞的,要追究有關執法機關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各類專門人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科技的研究、運用和推廣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各級各類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要經常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

教育部門要將優秀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各類新聞媒體要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介紹文化遺產和保護知識。

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及時曝光破壞文化遺產的違法行為及事件,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9)歷史保護建築擴展閱讀

保護規劃

切實做好文物調查研究和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規劃的制定實施工作。加強文物資源調查研究,並依法登記、建檔。在認真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分類制定文物保護規劃,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省級人民政府具體組織編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後公布實施。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要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測,檢查落實。

要及時依法劃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立必要的保護管理機構,明確保護責任主體,建立健全保護管理制度。

不可移動文物也要依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製定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堅決避免和糾正過度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特別是將文物作為或變相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違法行為。

改進和完善重大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嚴格執行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核准和備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護事項的基本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在項目批准前徵求文物行政部門的意見,在進行必要的考古勘探、發掘並落實文物保護措施以後方可實施。

基本建設項目中的考古發掘要充分考慮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要,加強統一管理,落實審批和監督責任。

㈩ 保護歷史文化建築交給哪個部門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文化古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最古老歷史文物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的祖先留下了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大量有形文化遺產,如古遺址、墓葬、建築、典籍、器物、園林、文學、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等,以及大量無形文化遺產,如風土人情、節日慶典,民俗禮儀、鄉規民約、傳統技藝等民俗文化,民謠、諺語、酒令、號子等民間口頭文學,牧歌、秧歌、船歌、山歌、兒歌、戲曲、曲藝、雜技等表演藝術等等。在中國文物寶庫中,融會聚合著56個民族的智慧結晶,吸收了世界眾多地區的文明精粹。這是一份極其寶貴的財富,它們不僅是中國的瑰寶,而且也是全人類最寶貴的遺產。 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一向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根據大批文物正面臨自然或人為毀壞的現實情況以及文物不可再生這一特性,國家提出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工作方針。中國文物的顯著特點是年代久、數量多。許多文物歷經幾百年、上千年,抵禦自然侵蝕的能力大大降低,如果不搶救,極有可能毀於一旦。面對數量極多、亟待保護的文物,需要區分輕重緩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首先投入搶救那些瀕臨毀損的孤品、珍品上去。 考古發掘是文物研究、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手段。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考古發掘必須以安全保護為前提,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特別要加強古代城市和邊疆及少數民族地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利用文物是保護文物的目的,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為了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國家又進一步提出了「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作為新時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關系,文物保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文物管理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系。 有效保護,就是要落實文物保護的責任,強調文物保護首先是國家的責任,要求各級政府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體制改革,納入領導責任制;同時強調社會保護義務,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保護文物的積極性。合理利用,就是在充分肯定文物所擁有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的基礎上,發揮其文化教育作用、借鑒作用和科學研究作用,把文物利用作為一項優勢資源進行開發,在文物的境內流通中注重發現、收購珍貴文物。 中國對文物實行分級保護,對於可移動文物,按照文物價值分為三級,進行科學保管與收藏。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則採取命名文物保護單位的辦法。分級保護制度,將國家對文物保護的責任明確地分解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政府,使各種文物得到有效保護。 利用文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是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內容,也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方面。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博物館總數為1384座,加上其他部門和民間興辦的特色博物館,全國各類博物館已達2000餘座,博物館藏品超過2000餘萬件,年舉辦展覽達8000餘個,對於向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熱點內容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