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興趣
㈠ 如何培養上初中的孩子的學習興趣
很多孩子對於學習知識其時並沒有什麼興趣,這讓很多家長們常常不得說,你看某某小朋友多聽話呀,多用功學習呀。其實這樣並沒有什麼用。那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了?
1.孩子不愛讀書其實很簡單,讀書太枯燥無味了,別說小孩子了,就連有時自己都不一定愛讀書。如何讓孩子愛讀書了,首先我們得讓一件枯燥無味的事變得不枯燥無味。比如在書本中常常放一些孩子愛吃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自覺的找書了,透過這本書我們適當提一些問題。問好不好吃呀,孩子通常會說好吃。我這還有哦,想不想要呀?當孩子要時,就可以提問了。你能告訴我這書上這是什麼呀?你告訴我我才能給你。這樣做是讓孩子忘記書中的枯燥,從被動變成主動,更重的是讓一件枯燥無味事轉變成快樂的事。
㈡ 現在的中學生學習興趣一年不如一年,是什麼回事
本人認為,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物質生活的提高,缺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設。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為理想奮斗,而是為人民幣奮斗。現在的孩子智商高、有主見,不用我們家長、老師教育,電視、網路就引導他們了。記得七八十年代上學時,為一道題爭得面紅耳赤,沒事聊得也是學習,現在的孩子,聊的是什麼?網游幾級、什麼名牌車、衣服。。。。。。家長提供的充足的物質條件,使孩子們沒有了責任感、上進心。精神空虛、物質欲強了。枯燥的學習是無形的,攀比吃、穿、住。帥哥靚女起來是有形的。哪有心對學習興趣起來?
也不能都怪孩子沒學習興趣,試問家長、老師做到應該做的了嗎?
㈢ 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讀小學時,因為成績不好,只拿到結業文憑。初中一年級,我的數學也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初二時,我認識到我的資質差些,就應該多用時間來學習,別人學一小時,我就學二小時。以勤補拙,這樣我的數學成績不斷得到提高。華羅庚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努力,隨著對學習內容的深入了解,沒有興趣的內容會變得有興趣,小興趣會變得大興趣,便進而成為你的志趣。如何培養學習的興趣呢?
1、自我尋找學習的樂趣。這個方法是前蘇聯西·索洛維契克倡導的。其基本點是:一個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備,堅信學習是件有趣的事。具體的訓練辦法是:①在學習前激勵自己,自言自語,連說幾遍「我喜愛學習××學科,××學科其妙無比」等話語。②在學習中比平時更細心,花更多的時間。平時不原諒自己的粗心失誤,盡可能使自己獲得成功的愉悅。③在不想學習,不感興趣時,回憶自己學習上的優點,例如「我的解題思路是正確的」、「我的運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記憶力是好的」、「我的文筆是優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點,增強自信心。如果能堅持這樣的訓練,會使你逐步感到學習中的趣味。其實,我國古代學者早已有採取這種自我尋找學習樂趣的方法。如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寫下《四時讀書樂》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常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拔琴一奏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尋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這首詩是借春夏秋冬四時事物,抒發讀書過程中體驗到的歡樂心情,激發自己濃厚的學習興趣。
2、培養好奇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習興趣就是在不斷的探究之中變得越來越深刻。因此,平時要留心觀察一切事物,多給自己提一些「為什麼」,並且經常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研究學習中的問題,感受知識的魅力。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上問號,然後去鑽研,並從中悟出道理來。學業上的長進往往是循著「好奇-有疑-思考-釋疑-有得-產生興趣」的軌跡發展。
3、學會興趣的遷移。中學生往往是興趣十分廣泛,但由於自控力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興趣的發展方向,容易「入迷」。例如「追星族」、「足球迷」等,由此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影響學業的提高。興趣廣泛不是壞事,學校還要開辟第二課堂來發展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但每個學生在廣泛興趣基礎上必須突出自己的中心興趣即學習各門學科知識。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注意控制自己,隨時把不利於中心興趣的其它方面過度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來。
4、把學習興趣與理想和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學習興趣要保持持久的動力和永恆的活力,這就需要把興趣之花深深紮根於理想的土地之中。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理想具有明確的近期目標,從而腳踏實地完成目前的各項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理想具有遠大目標,從而執著地追求人生的未來。這樣你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發展成為你的志趣,最終實現從「苦學」到「樂學」的轉變。
㈣ 中學生如何提高學習興趣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㈤ 怎樣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
這個、俄不曉得、俄對學習滿有興趣滴、愛好是更多哩、俄從小就這樣、不知道咋米回事,主要看性格滴吧。。。
㈥ 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
1、自我尋找學習的樂趣。這個方法是前蘇聯西·索洛維契克倡導的。其基本點是:一個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備,堅信學習是件有趣的事。具體的訓練辦法是:①在學習前激勵自己,自言自語,連說幾遍「我喜愛學習××學科,××學科其妙無比」等話語。②在學習中比平時更細心,花更多的時間。平時不原諒自己的粗心失誤,盡可能使自己獲得成功的愉悅。③在不想學習,不感興趣時,回憶自己學習上的優點,例如「我的解題思路是正確的」、「我的運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記憶力是好的」、「我的文筆是優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點,增強自信心。如果能堅持這樣的訓練,會使你逐步感到學習中的趣味。其實,我國古代學者早已有採取這種自我尋找學習樂趣的方法。如宋代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寫下《四時讀書樂》的詩:「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常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拔琴一奏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尋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2、培養好奇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習興趣就是在不斷的探究之中變得越來越深刻。因此,平時要留心觀察一切事物,多給自己提一些「為什麼」,並且經常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研究學習中的問題,感受知識的魅力。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是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加上問號,然後去鑽研,並從中悟出道理來。學業上的長進往往是循著「好奇-有疑-思考-釋疑-有得-產生興趣」的軌跡發展。
3、學會興趣的遷移。中學生往往是興趣十分廣泛,但由於自控力較差,不容易把握自己興趣的發展方向,容易「入迷」。例如「追星族」、「足球迷」等,由此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影響學業的提高。興趣廣泛不是壞事,學校還要開辟第二課堂來發展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但每個學生在廣泛興趣基礎上必須突出自己的中心興趣即學習各門學科知識。要把握好一定的「度」,注意控制自己,隨時把不利於中心興趣的其它方面過度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上來。
4、把學習興趣與理想和奮斗目標結合起來。學習興趣要保持持久的動力和永恆的活力,這就需要把興趣之花深深紮根於理想的土地之中。一方面要使自己的理想具有明確的近期目標,從而腳踏實地完成目前的各項學習任務;另一方面,使自己的理想具有遠大目標,從而執著地追求人生的未來。這樣你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發展成為你的志趣,最終實現從「苦學」到「樂學」的轉變。
㈦ 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興趣
一、 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1. 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例如 《翠鳥》 —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 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 「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 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 、 「銳利」 、 「像箭一樣飛過去」 、 「叼起」 等詞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葦桿還在搖晃, 水波還在盪漾」 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 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看到翠鳥活了、 飛了,動作是那麼敏捷。教師順勢提問:「 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盪漾持續的時間長嗎? 翠鳥到哪裡去了?」 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 品味作者用詞的准確、 生動、 精煉。2.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尊重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 喜歡的老師, 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 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 再予以肯定。這樣, 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 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3.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循循善誘。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 也是最可親近,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況下, 上課半小時以後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 感覺不太舒服, 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齊誦一句口號,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在課堂上, 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 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台表演了一個節目: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我配音朗讀, 他依次表演,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一個隨意的安排, 竟成為一個亮點!4.運用多媒體, 調動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電教手段具有形、 色、 光、 畫的獨特效果, 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 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二、 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 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麼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並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 她惶恐不安,如臨大敵。然而教師並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雷霆,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句子是這樣的:「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 」 教師看了以後,輕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誇贊道:「非常好, 很有想像力, 多有靈性啊!」 隨後又問道:「為什麼不說 『傾聽春天的腳步』 呢?」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誇獎,心頭一暖,膽大了起來, 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 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 教師沒有說話, 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台, 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範本。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 在以後的日子裡, 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特別用功,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由此說明: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每個學生都願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三、 在質疑過程中,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例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句末用的是感嘆號,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說:「不是我!」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表明了他撒謊, 語氣不十分肯定。 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可見在教學中, 教師鼓勵質疑,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總之, 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 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㈧ 初中生怎樣培養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愛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途徑。
一、關心愛護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師生相互認知和了解為基礎,了解和認識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實表明,對學生了如指掌,是教師施教成功、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基本條件之一。學生對教師的認識和了解,則往往是學生對教師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學生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比較喜歡哪個老師,他們就會比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麼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甚至產生消極抵觸的心理,成績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不能靠一時的「做秀」是來打動學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贏得學生。把自己塑造成學生心目中一個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同時,對於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在批評的時候要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要在不傷他們自尊心,不侮辱他們人格的同時,讓他們從內心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是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會真正的從心裡接納你,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體驗可以使人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敗帶來的心理壓力。人們從事任何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的願望,當活動取得成功,願望達到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心理上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產生一種追求,想繼續取得成功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習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幫助他取得一點成績,並給以鼓勵和支持,使他轉苦為樂,這就會造成他們學習轉變的開始。
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的好與壞將會影響到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得好,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思路,有利於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識;評價不得體,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失去信心,對於積極性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的否定評價,應採取得體、鼓勵性的評價。學生答題正確時,要加以鼓勵,如「你真棒」「very good」;出現錯誤時,應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應善於啟發誘導,如「你思維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說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動腦筋,下次再接再厲」「大家起來幫助他。」等。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法國的雕塑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的「美是到處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不能用一把尺子、從一個方面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等,這種評價方法不能真實地反映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情況,而是應該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有達到目標時,教師應當不吝嗇表揚,在不同的場合給予鼓勵和贊賞;對於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的學生,我們應該幫助其分析原因,如一張考卷;我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失分情況,幫助其分析哪些是他不應該失分的題,哪些是他由於知識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同時,對於考試成績沒有達標的同學,我們可以採用「借貸」制,比如:某個學生的目標是定80分,結果只考了79分,那麼我們可以先「貸」給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除了要達到80分的目標外,還要「還」上1分,這樣即讓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
三、增強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呆板,黑板加粉筆,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的地位消極被動,教學氛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模型、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如,在講授甲午中日海戰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甲午中日海戰的錄像,這樣就使學生對這場戰爭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在講到為什麼中國會失敗時,再讓學生觀看截取的有關的錄像片段後讓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能夠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發學生的想像,變抽象為具體,從而使教學活動教得生動、學得活潑、練得扎實。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態度,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