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媽媽進校園
⑴ 第100張笑臉讀後感
剛剛,我看了一本書——《收集笑臉的朵朵》,我合上書,回味深思。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周姚萍吧。她是個寫故事、翻譯童書的人,也常進校園跟老師、故事媽媽或孩子們聊閱讀。有《日落台北城》、《台灣小兵造飛機》、《山城之夏》、《我的名字叫希望》等兒童小說,以及《妙妙聯合國》《大巨人普普》、《年獸霹靂啪啦》、《妖精老屋》等童話。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幼獅青少年文學獎》、《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編寫第二名》、《九歌年度童話獎》等獎項。
我閱讀了:收集笑臉的朵朵後,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無論做什麼事,取得了成績後,不要驕傲。就算是得到冠軍以後也不是永遠都是冠軍。失敗以後要更加刻苦努力,就一定取得好的成果,獲得冠軍。人要學會包容人,感受別人與世無爭。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他們會舉辦變身大賽,白雲里頭,多多的變身術是最棒的,今年的變身大賽到了,朵朵打敗所有的對手進入了決賽。但是她卻輸給了對手胖胖,因為她看到一個小女孩,原來,不久前小女孩的一隻小白狗突然死掉了。朵朵看到小女孩很傷心,朵朵很希望小女孩能高興起來,所以她變成一隻小狗,小女孩看到朵朵變的小白狗高興的笑了。看到小女孩的微笑朵朵覺得無比自豪。朵朵覺得小女孩的微笑遠遠的勝過了獎杯的光芒,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⑵ 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小故事
「四知」清官楊震
東漢年間,有一個有名的清官,名叫楊震。
一年,他居官荊州,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延舉薦王密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恩師,安頓膳宿,照應得無微不至。
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他見室中無外人,迅即從懷中捧出黃金十斤,端放於楊震的案桌上,說道:「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
「不可,不可!」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他想不到王密會來這一手,便語重心長地說:「以前正因為我了解你有真才實學,才推薦你擔如此重任,可你這樣做,是太不知我的為人了。」
王密自討了沒趣,但仍想力爭,於是輕聲輕氣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
楊震更氣了,他正色地說:「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
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得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為政清廉的諸葛亮
諸葛亮功勞蓋世,權傾天下,然而畢生不受不污,廉潔自律。他的高風亮節,讓人感動至深。
在《又與李嚴書》中,諸葛亮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也就是講,他家裡沒有存款,妻子連件像樣的換洗衣服也沒有。
而在《自表後主》一文中,諸葛亮寫到:「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這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申報單。「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家有四千七百餘頃,比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領下從事種植和蠶桑等農事活動,可保溫飽無虞。至於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財致富。
諸葛亮病危時,立下遺囑:死後葬在漢中定軍山,喪事力求節儉,依山為墳,墓穴只須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時便服。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後要求。
「內無余帛,外無贏財」,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了他清正廉潔的理想,他的廉潔自律,在蜀國官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史載,他任用的官員,大多勤於政事,廉潔自律。例如,名將姜維,住宅十分簡陋,家裡也無多餘的錢財;而鄧芝不僅生活儉朴,家無私產,連妻子也「不免飢寒」,死時,也是「家無余財」。
父清子廉的胡質、胡威
三國及西晉初期,胡質、胡威父子倆都以清廉著稱於世。
在曹操當政時,胡質還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吏,日後他之所以官職顯要,既不靠逢迎拍馬,也不靠賄賂開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潔和勤勉政績。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任東莞太守,他在東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稱頌;到荊州任刺史後,他的政績依然卓著。他任職之處,形成了「廣農積谷,有兼年之儲」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質病逝時,「家無余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朝廷思其一生為官清廉,體恤民情,特下詔褒獎其清廉品德,並「賜其家錢谷」。
胡威受父親胡質的影響,年少時就有繼承和發揚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從洛陽去探望在荊州當刺史的父親。由於胡質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於胡威去看望父親時,沒有一車一馬,也沒有僕人隨從,只有他獨自一人騎著毛驢上路。途中住宿客棧時,胡威自己劈柴、做飯、放驢。同住客棧的得知他是荊州刺史胡質之子後,無不驚訝而欽佩。在荊州小住幾天後,胡威向父親辭行,胡質很想拿點什麼東西表示一下做父親的心意,翻來翻去,總算從家裡翻出了一匹絹。他對兒子說:「兒啊,父親雖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祿,這匹絹你拿著,就算父親給你的路上的盤纏吧。」可沒想到胡威不但不領情,反而責問父親:「人們都說您清正廉潔,為官不貪不佔,那不知此絹從何而來?」胡質先是一愣,然後解釋道:「這是我節餘下來的。」胡威這才放下心來。
後來胡威歷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職,他也同父親一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晉武帝司馬炎聽說胡氏父子為官清廉的事跡後,很感動,馬上召見胡威,對他父子兩人的廉潔奉公行為大加贊賞。期間,司馬炎問胡威:「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親。」晉武帝又問:「為什麼?」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不願意讓人知道,我是恐怕別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親差遠了!」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胡威去世。因他政績突出,為官清廉,朝廷特追賜他為鎮東將軍。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黃金難換心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去一包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李汰還揮筆寫下一首表露心跡的拒禮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知乾坤有鬼神。」
兩袖清風
明 朝的於謙,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的故事就發生在他身上。一次,他要進京辦事,一些同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帶上土特產,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 也是送個人情啊!」於謙聽罷賦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天朝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便是成語「兩袖清風」的來源。
海瑞上任
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縣。他上任時,一不坐轎,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騎著一頭騾子,帶著書童海安,悄悄地進了淳安縣界,沿著茶園小溪一條小路向前走去。
再說茶園小溪,有個姓馮的大財主,方圓十來里都是他的田莊,他又是淳安縣衙馮縣丞的結拜兄弟,平日仗勢欺人,當地百姓背後罵他「馮剝皮」,到縣城裡去,都不敢打他家門前經過。
這天,馮剝皮正和馮縣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聽到門外吵鬧,就綳著一副木板臉皮走了出來。只見七八個家人跟一個騎騾的窮秀才爭吵,馮剝皮站在台階上大聲罵道:「呸!哪裡來的瞎眼烏鴉,竟敢在大爺門前吵鬧!」立即吩咐打手:「快把這個野種拉下來,騾子沒收!」
打手們一擁而上,不由分說,就將海瑞從騾背上推下來,把騾子牽走了。海老爺見他們白天打劫,肚皮都氣炸了,跑上前去問:「你做事講不講理?為何無故搶我的騾子?」馮剝皮冷笑一聲:「咦,你這還不懂?你的騾子從我家路上經過,當然得沒收!」海老爺也大笑一聲:「自從盤古開天地,大路一萬八,小路三萬六,哪一條不是老百姓走出來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據,這條路是你家的,拿出憑據來看看!」馮剝皮被問得無話可答,把木板臉皮一放,喝道:「來人啦!掌嘴!」一聲吆喝,就有四五個打手擁上來要綁海瑞。
海老爺站在原地動也不動,說:「慢來!我一不偷,二不搶,你憑什麼綁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憑什麼掌我的嘴?」馮剝皮笑道:「好哇,你以為我無法治你嗎?來人,快請縣丞兄出來!」這時,馮縣丞正在中堂喝得暈頭轉向,吃得滿嘴掛油,一聽有請,連忙理理衣衫,搖搖擺擺地走了出來,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膽,敢在這里吵鬧,打攪本縣吃酒?來人啦,把他拿下!」
海瑞被連人帶物拽進中堂。馮縣丞喝道:「馮爺的房子在這里,屋前的路就是馮爺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該牽走你的騾。你喧鬧不休,擾亂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來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
家丁們奪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腳打開一看,只見裡面整整齊齊放著知縣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驚,馮縣丞看了,也嚇得倒吸了一口冷氣,他想: 「這窮秀才哪來的官服?聽說最近朝廷要補個知縣來,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這時,海瑞從懷里掏出吏部文書和印信,亮在馮縣丞的面前。馮縣丞和馮剝皮一見,「撲通」跪倒在地上,連連磕頭:「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後來,海老爺把馮縣丞革個職,狠狠打了馮剝皮40大板。茶園一帶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說:「海老爺沒上任就給老百姓出了怨氣,真是海青天哪!」
徐文長送壽聯
這是一個春光明艷的好日子,蘇州近郊吳縣的鄉村,路兩旁麥黃秧青,百花飄香。徐文長。悠悠地踱著方步走著,卻見路旁男女都滿臉怒氣,有的還在抹淚。徐文長好生奇怪,就問道:「諸位鄉親父老,有何為難之事?」「與你說也是白說!」「不妨說說廠這時,有位老者見徐文長一片誠心,就說道:「徐知縣五月初三壽誕之日,要我們鄉民為他祝壽。如今青黃不接之時,百姓連飯米都艱難,哪來的錢呀!」
「知縣生日,要鄉民為他祝壽,有這等怪事!」徐文長心裡這樣一想,立即就知道這肯定是個貪官污吏。他略一沉思,接著說道:「不用愁,你們這位徐縣爺,與我徐文長是堂兄弟,既然要你們送禮,我就為大家寫副壽聯,你們送去不就省禮了嗎?」
吳縣知縣徐謙也是三考出身,久聞徐文長大名,壽誕之日,見鄉民獻上徐文長寫的對聯相賀,心中大喜,忙將賀聯攤開。不看猶可,一看可把徐謙的臉也氣歪了,只見壽聯上寫著:
大老爺過生,金也要,銀也要,銅錢也要,紅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該死,稻未熟,麥未黃,高粱未有,青黃兩不接,送甚東西。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雖是大白話,卻含意深刻。徐謙被刺得好不氣惱,大聲叫道:「狂生大膽,竟敢諷刺本官!」說著,驀地丟下一簽,要衙役去抓徐文長。這時,一位書生模樣的人踱上公堂,只見他對盛怒的徐謙一拱手,說:「有勞大人相邀,我徐文長就在這里,何用去抓。徐大人請我相見,有何見諭?」
徐謙有些才學,就故意在對聯上做起文章來,他說:「既然你擅對聯,那我有一上聯,你能對出來嗎?」徐謙心想,如出一個怪聯,徐文長對不上,那就可以當堂對他發作了。於是徐謙接著說:「如不能對上,那就休怪本官不講情面!」
徐文長知徐謙用意,慢悠悠地說道:「真金不怕火,就請大人賜上聯!」
徐謙突然出了這么一個上聯:
雲鎖山頭,哪個尖峰敢出?
語含雙關,有點威脅味道。徐文長也不計較,抬頭只看外面的天,半晌無語。徐謙斷定他對不上,就大喝一聲:「何來狂徒,竟敢冒稱徐文長,還不給我拿下!」眾衙役正要動手,只見徐文長突然哈哈大笑,然後正色說道:「且慢!」
「為何久無下聯?」徐謙氣勢洶洶。不想徐文長用手指天,說:「我不是早對出來了,難道徐大人真不領會?」
徐謙一愣,說:「那就快說!」
日穿洞壁,這條光棍難拿!
徐謙聞聯,目瞪口呆。
王衍巧防「貪內助」
王衍是西晉大臣,位及三公。他本人不是一個貪官。可他的妻子郭氏,卻是個貪財聚斂的人。王衍知道,「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的妻子,不僅能夠相夫教子,而且能夠遠罪豐家。相反,一個貪婪的妻子,卻常常會將丈夫推上犯罪的道路。因此,王衍想了不少辦法,以遏制這個「貪內助」。
首先,王衍終身不言「錢」字,他想以此表明自己的淡泊的心志,逐漸轉化「貪內助」的貪欲。有一天,他老婆想試探他,叫僕人用錢把床圍起來,使他無法下床。但是,王衍早上醒後,仍不言「錢」字,而是叫僕人「把這些東西拿走」。
其次,藉助外在因素,用強力震懾「貪內助」的貪性。當時,幽州刺史李陽是西晉京都有名的大俠客,郭氏非常懼怕他。王衍就充分利用這個外力,每當郭氏對錢財起非分之想時,王衍就勸她說:「不只我說你這樣不行,李陽也說不行。」郭氏聽後,果然有所收斂。
上述兩個辦法,雖然不是很智慧、很得法,但卻是文武並用、軟硬兼施,王衍可謂用心良苦。也正是因為盡可能地遏制了妻子的貪欲,身處亂世的王衍才不至於被貪妻拖累,才能夠在渾濁的官場上保全自己。
陶母教子
陶侃是東晉潯陽人,曾任荊州、江州等地刺史,是晉代很有作為的官員。
陶侃幼年喪父,家中十分貧窮,他的母親湛氏靠紡織供養他讀書,湛氏還教導他要好好做人。
長大後,陶侃做過管理捕魚的小官,名謂「魚梁吏」。一次,很愛母親的他派人給媽媽送去了一罐魚干,以表自己的孝心。誰知湛氏見了,並不領情,她讓來人原封不動地把東西帶回去,同時還捎去了一封信。在信中,湛氏批評兒子道:「你在外當差,把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是不孝順,你這樣做會讓我為你擔心啊!」
陶侃聽了母親的教誨,十分後悔,此後再也不敢占公家的東西。後來,陶侃成為一名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陶侃的成就,與他母親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
鄭板橋巧宴貪吃知府
「衙齋卧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做山東濰縣知縣時,送給巡撫的一幅畫竹上的四句詩,真摯地寫出了他關心人民疾苦的虔誠願望。言出行隨,他當知縣幾十年,從不中飽私囊,巴結賄賂上司。真可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傳說,他在范縣當知縣時,有一年初夏,知府來巡視,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對吃有一肚子的學問,也非常講究,不管到什麼地方,吃什麼都要事先徵得他的同意。
這一天,司廚問鄭板橋拿什麼菜招待知府,鄭板橋揮筆寫下了「四菜一湯」——「四菜」是「青龍卧沙灘,白皮顏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鵝蛋」。一湯是「門泊東吳萬里船」。鄭板橋還面授機宜,令其報給知府。
知府看過呈上來的菜單,滿心歡喜,認為盡管樣數不多,可都是沒有品嘗過的新鮮佳餚,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飯端上來以後,知府卻眉頭緊皺,臉上「晴轉陰」,原來「青龍卧沙灘」是麻汁黃瓜,「白皮顏又煽」是酸醋澆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蔥拌豆腐,「油酥天鵝蛋」是油炸黃豆粒,「門泊東吳萬里船」則是一碗雞蛋湯,上面還漂著半個蛋殼。
他看了半天,無法下筷,鄭板橋卻在一邊連連相讓,弄得知府不好發作,只得作罷。
⑶ 急求一篇《書香進校園》作文,700字的
《書香為伴作文》
人累了,喜歡獨坐一室,讓疲憊之身得以安寧;心累了,喜歡捧起一書,讓浮躁之心得以慰藉。
書是流消的血液,書是靈動的生命,書是無盡的源泉。在書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釋放,是溫馨的寧靜, 是激烈的舞動…………
回首讀書的日子,我仍忍不住怦然心動,一路走來,山高水遠,我對書始終保持著一種綿綿不盡的情感,夜闌人靜,一書在手思緒萬千。拜讀古今中外燦爛的文學長卷,卷卷都綴滿一個深深的情字,翻閱人世千般氣象,萬種風情的 紙頁,觸摸書中所訴故事的經脈,展讀書中人物的笑顏,捧書中文章的內涵,那行雲如水的語句,花雨繽紛的意境,真摯動人的情感,傾刻間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一般,有書的日子,充實,快樂,振奮,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溫潤中閃光,炫彩,歌唱。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面對的不是鋼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鮮活的生命,嬌嫩的心靈,祖國的未來。所以,作為教師必須錘煉自己的語言技巧,提高語言的感召力、說服力、鼓動力,拓寬自己的語言內涵,增強語言的親和力、凝聚力、向師力,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再現語言趣味性、靈活性、厚重性。當我們擁有了精妙的語言技巧,高超的駕馭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實際上就是擁有了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那時候,我們的每一句話都會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而這些能力的獲得,只能信賴於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教起書來才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妙趣橫生,事倍功半。
讓研讀教育名著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讓我們的生活再添幾縷書香吧!讓教育先賢的智慧,把我們課改實踐的前行之路照亮吧!讓我們在打造綠色課堂,全面實現新課程育人目標的實踐中實現我們的專業成長吧!
漫遊在教育書籍中,我的心潮此起彼伏,《愛心與教育》讓我知道了為人師者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民主與教育使我明白了學生也的有說「不」的權力,《我的教育理想》讓我懂得了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理想、有文化、有愛心。所以,教師讀書既要有栽花,也要用心插柳。
與書為友吧!因為讀一本好書就象嚴冬里遇到了炭火,它會以無私的自信給你燃起澎湃與激情。
與書為友吧!因為讀一本好書就像酷熱的夏天遇到了濃陽,在你孤芳自賞時,給你浮躁的心靈泛起輕爽的涼風。
與書為友吧!因為讀一本好書,就像迷途的航船遇到了航標燈,高揚理想的風帆,駛向人生的旅程。
「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與書為友,以書為鑒,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書香伴我行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沐浴。
書雖然不會動,像是死的,但是裡面的知識是活的,它是一個人生活.必不可缺的「調味劑」,也是一個博古通今的學問家。
幼時,翻著《老夫子》《哆啦A夢》等漫畫書,沉浸在歡笑聲中,不知疲憊。上學了,作文書便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每天捧著《作文大全》吸取其中精華,現在寫作水平也不斷提高。不久,我又迷上了四大名著,看〈〈西遊記〉〉,讀〈〈紅樓夢〉〉,品〈〈三國演義〉〉,閱〈〈水滸傳〉〉幾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時常被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的團結精神所感染,也敬佩水滸中108好漢一起替天行道,更迷戀於紅樓夢,三國演義一波三折的情形,扣人的故事,緊張的心情始終不能平靜,小學快畢業了,老師建議我們看中外著名文學作品,於是,我去書店「淘寶」………
我為阿廖沙的童年感到嘆息,被魯濱遜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所感動。〈〈城南舊事〉〉,〈〈圍城〉〉,〈〈駱駝祥子〉〉,〈〈朝花夕拾〉〉……..一本本優秀名著使我沉醉,使我沉思。開心時會心一笑,難過時輕輕嘆息。初一結束時,書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書香伴我走過14個春秋之際,我悟出一些道理:
開心時讀書,快樂增倍。難過時讀書,憂傷減半。空閑時讀書,寂寞全無。閑情時讀書,心靈歸宿。
最是書香能至遠,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書樂
「善良的公主化成了泡沫,永遠消失在大海里了……」當我還在搖籃中的時候,媽媽就在我稚嫩的耳邊誦著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漂亮的白雪公主、善良的小矮人伴隨著我一起成長。從此,我的腦海里便有了美與丑、善與惡的概念,讓我開始踏上與書接觸的第一步。
慢慢的隨著我的一點點長大,媽媽總少不了給我買許多的書,我和媽媽爭著看,常常會為了故事中情節各執己見,爭得面紅耳赤。現在我才明白媽媽是為了讓我愛上讀書而陪著我學習的一種策略。不過,我一點也不怪她,因為她為我在讀書的道路上鋪好了第一塊路石。現在讀書簡直就成了我的一大嗜好。在學校上次舉行的「捐一讀千」活動中我捐了五本書,但是我如飢似渴的飽讀了幾十本書了,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我都讀得津津有味。我覺得讀書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它可以讓整個世界變得更有趣,令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讓個人變得更有品味。讀書,還可以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
在看《中華上下五千年》時,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伏爾泰曾說過「勞動是快活的根源。」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勞動也是一種快樂。達爾文說:「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這句話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我愛看書,是書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識的海洋里;是書令我寫意地徜徉在科學的世界中,是書令我學會了真、善、美;是書令我明白了是非黑白;是書教會了我獨立自強;是書讓我領會了人生的真諦。
書,我的朋友,我的最愛!
⑷ 寫一段話--表現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的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當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爺爺和奶奶都把孩子當做小皇帝、小公主,關懷備至,寵愛有加,讓這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些孩子養成了只想索取、不思回報的不良習慣,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是大發脾氣,就是無理取鬧,甚至離家出走,鬧得家庭不能安寧,還給社會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子女,子女就應當孝敬和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古詩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講的就是要尊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人尚且懂得感恩,我們生長在新時期,更應懂得感恩,做到感恩。
讓每個孩子都學會把感恩放在首位,真正體會家長、老師、同學之間的愛,認識到做人的真正道理,引導他們最大可能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自己的終身發展打下扎實基礎是學校的教育職責。讓每個生命個體學會感恩,學會做一個有健康思想道德的社會公民,比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看待父母、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很難想像這個人怎麼還會去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所以,我們學校認為有必要把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孩子懂是非、明事理、敬長輩、尊師長、感恩父母,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地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
一、在各門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
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都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其中,語文、思品教材中就有許多感人至深、充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如品德課中的《父母的疼愛》、《我從哪裡來》、《祝你生日快樂》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資源。如我校一位老師在執教《父母的疼愛》一課時,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記錄父母每天忙碌的事情,從煩瑣的家務到緊張的工作,計算出父母每天為自己洗衣服、燒飯、接送自己上學放學、幫助輔導作業需要花的時間。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有關父母疼愛自己的感人故事,在觀察和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父母的愛無處不在。正是有了父母的細心呵護,自己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繼而鼓勵孩子們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感恩的真心付諸於實際行動。比如給父母梳梳頭;給父母洗一次腳;跟父母談談學校里的趣事。這樣把課內學習和課外行動有效地結合,實施感恩教育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許多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學生也從中體會到了孝敬父母和關心他人的快樂。
二、寓感恩於活動之中。
通過豐富多彩、富有童趣、受孩子們喜愛的德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鍛煉和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讓孩子們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學會做人。在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動主要以少先隊組織為載體的活動。
1、感謝父母的養育。
「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不會愛他的祖國。」同樣,一個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報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謝他人的感恩。開展感恩教育,從孝敬父母著手。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親身體驗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家庭的部分工作。學校少先隊組織學生開展每天做半小時的家務。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每天參與家務勞動,由家長對勞動情況做好登記。每個月進行一次檢查、匯報,凡是能夠堅持每天做家務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一張孝心「星級卡」。同時,表現最好的小組獲得「孝心小獎杯」。
在家務勞動開展半個學期以後,學校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做家務的感受。學生談到了在學校經過一天的學習,做完作業還要做家務非常辛苦,有時很想不做。讓他們換個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媽媽在忙碌的工作後,仍然要做家務,所做的家務跟自己比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讓學生要懂得感謝父母。作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點,父母就可以輕松一點了。
父母生養了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的辛勞感受不深。光是媽媽生產所承受疼痛就是很直觀的教材。各班陸續召開「孝敬父母」主題班會,通過讓學生觀看兩位父母分娩的實況錄像,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認識到父母是非常偉大的。學生還回憶了父母曾經為自己所做的、讓人感動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記在心中,就是會感恩的開始了。
我校還利用不同的節日,如: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有意義的勞動節,讓學生通過節日,為媽媽做飯,給父母寫感謝的心裡話,策劃、參與一天生活情況。學生從生活中小事中為父母著想,從行動上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2、感謝老師的教誨。
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在現今社會中,對於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人們漸漸淡忘。我校也出現學生在校敬老師,在外躲老師的奇怪現象,針對這一現象,學校少先隊發起倡議,開展「誇誇我心中的好老師」徵文活動;「老師一天的工作」搜尋活動;「我為老師獻支歌」主題隊會活動;通過活動的准備、開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在教導自己時的辛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正含義。
教師節時,倡議學生親自動手為自己喜歡的老師做一張「感恩卡」,藉此表達一份感謝之意。
3、感謝同伴的幫助。
在我校活動著一批特殊的孩子,他們在肢體上或智力上有一定的殘疾,但是,我校的殘疾兒童感受到的是全校同學的關心和老師的愛護。上課時,老師的教學會顧及殘疾孩子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下課時,同學們會爭先恐後地幫助有困難的孩子上廁所;體育課,當他們不能參加時,肯定會有夥伴留下來和他們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我們發現愛心無處不在,不僅充斥著整個校園,甚至還延伸得更遠,在四川儀隴也有我們的小夥伴,那是我們的友誼學校——四川儀隴銀山小學,同學們知道那是一個西部落後的地區,所以大家自費為銀山小學的夥伴們訂閱了《少先隊活動》、《小幹部雜志》等,同學們希望大家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我校在同學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國助殘先進集體」、「『手拉儀隴小夥伴,心繫西部大開發』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都來之不易。
4、感謝社會的關愛。
開展「服務群眾,回報社會」感恩活動。同學們深入到各居民小組,清掃大街小巷,清掃衛生死角,凈化美化環境,關心慰問老人,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這項活動是我校感恩教育系活動之一,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和服務意識,以學生的實際活動,回報社會的關愛, 而且我校的感恩系列活動將會堅持下去,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培養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自然的良好品質。
三、營造溫馨的感恩氛圍。
良好的人文環境,會在潛移默化中起到育人的作用,校園的良好文化氛圍也更有利於德育工作的開展,把至真至純的親情帶進校園,讓一種溫馨的感恩氛圍打動每一位老師、學生。一年多來,我們努力營造形式多樣的感恩氛圍,為感恩教育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寫寫畫畫表心意。
許多孩子知道父母是很關心自己的,但是,他們往往會認為父母的這種付出是天經地義、無需感激、不談回報,他們無法體察到父母對自己的良苦用心。針對這種現象,學校號召大家一起走進父母身邊,了解父母的生活點滴,做一回生活的有心人,把父母細心呵護自己的感人故事用最真情的文字表達出來,朴實無華的語言之中傳遞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真實情感!有些學生擅長用畫筆去描繪一個個感人的畫面,盡管畫中透著幾分稚氣,但也是孩子們內心最直白的語言!真情構築的文章、感激堆砌的畫面,飛遍了虹小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它們跑到了各班的隊角中,選進了學校的宣傳窗里,走進了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里,也融進了老師和學生的心坎里。每個故事,每個畫面,都盡顯親情的可貴和偉大。這樣的耳濡目染,打動了學生單純的心靈,這樣的氛圍效果更甚於一堂品德課。
2、看看演演話親情。
我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在影片的選擇上,我們不是盲目的。結合我校開展的感恩教育,選擇一些充溢著濃濃擒請的影片,讓細節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如《漂亮媽媽》、《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等精彩的影片在放映後,都引起了學生之間不小的轟動和震撼,看完電影後,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小小的討論會,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和啟發;在課余時間讓學生演演影片中最感人至深的片段,這種重現又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沖擊;然後,拓展到生活動,把真實生活搬進自編自演的小品中,既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又潛移默化地進行了一次品德教育,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只有心懷感恩,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加美好。相信我校會在感恩教育這條路上走出一片美麗風景。
回答者: 於安乾 - 一代宗師 十四級 11-15 12:09
⑸ 求超感人的親情故事1000字左右的,急~~謝謝
我和陳明是好朋友…一把奪過他的紙船…
我將小木船惡狠狠的摔在地上:「我討厭你!」我們互相說著,回到了教室。
陳明從此疏遠我,領著一大幫子開心的玩,我卻落得一個人邁著沉重的步子看風景。過了幾天,陳明向我走過來,說:「去玩么?那天是我對不起你,我讓你當老二。」
在同齡人群中,當老二是很神氣的。但他堆起的笑讓我很不自然。這天選班長,我沒有投她,他少了我三票,我當選。她生氣的說:「我讓你當老二你都不投我!」「呸!還說愛惜他人物品,就你?」我們成了不共戴天的人。
我終於找到了玩伴,但有時候還不由自主的轉過頭去看陳明。陳明也時常看我,有時相遇時咧他嘴一笑,我厭惡的轉過頭。
手工課上,他忘帶用具被老師批評,可是,手工課代表的陳明卻舉起手,老師問他,他說:「我的用具是他借給我的。」又對我說:「活該。」
周圍的同學都鼓起掌來,我心裡一怔,望著陳明,從他的眼睛可以看出出他醜陋的心。我笑了:「其實,我很討厭和你一起玩的! 「我有禮物送給你。」我們一塊說出了這句話並拿出了禮物——小炸彈,對視一望,破涕為笑了。
⑹ 幼兒園爸爸媽媽講故事嗎
活動之初先由家長自願報名,家委會成員起表率作用一馬當先。每周三晨間活動時,由一位家長進校園講故事。為了讓孩子們聽到精彩的故事,家長們可謂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有的和自己孩子一起表演親子故事、有的針對故事帶了許多小問題來和小朋友們互動。家長們講的故事格外有趣,孩子們表現得異常專注,個個目不轉睛、豎起小耳朵靜靜傾聽。每當故事講完了,孩子們未滿足的眼光仍在意猶未盡地看著。家長們雖然是第一次上台,面對這么多小朋友,也顯出了些許的緊張,但是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毫不遜色。故事講完,孩子們興奮的鼓起小掌,特別是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上台講故事的小朋友臉上更是露出了無比自豪的神情!活動已經進行兩周了,已經有兩位家長大方勇敢的展示了自己,家長們也表示,她們以後願意陪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⑺ 校園好人好事事跡 要例子 不要太長
一、勤奮刻苦,是同學的好榜樣
XXX在學習上,她始終以勤奮刻苦、謙虛好學的態度來對待。她在學習上有著一套很好的方法,堅持課前認真預習,課中專心聽講、做好筆記,課後認真復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老師、同學請教。她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成為了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
她不僅認真鑽研課本知識,還充分課余時間閱讀其他有益書籍,每當一有空就讀書,一有書就愛不釋手,飯後睡前總是手不釋卷,從童話故事到歷史讀本,從自然科學到天文知識,她都讀的津津有味。廣泛的閱讀開闊了她的眼界,同時也提高了她的寫作水平。
她不僅認真搞好自己的學習,還積極幫助其他同學。每當看到哪位同學在學習上遇到什麼困難時,她都熱情地去幫助,看到有同學因生病了耽誤了功課,她會利用周末時間,主動幫助補課,直到趕上為止,她勤奮刻苦,樂於助人的表現深得同學們的喜愛,也得到了老師、家長的好評。
二、聰明能幹,是老師的好幫手
作為一名班幹部,她處處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校紀校規,發揮了示範表率作用。老師不在時她主動維護好班級的紀律,對於不文明的行為敢於及時勸阻,並能每天堅持主動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掃任務。她團結同學,熱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三、乖巧懂事,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在學校里,她是同學們的好榜樣,回到家,她更是一名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下課回家,她便認真、獨立完成家庭作業,還主動幫助父母幹家務,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堅持做好。每當有親戚朋友來訪,她都會以「主人」的身份,熱情的招呼客人,給客人端茶倒水,還與客人聊天,讓客人感覺很親切。
同時,她還與周圍鄰居和睦相處,尊重老人,經常幫身邊老人幹些力所能及的事,與人為善,深得鄰里喜愛。
四、禮貌讓書給同學
這個星期六上的是星期三的課,早上下課後,出去轉了轉,輕松一下,偶爾看到對面三樓上的三個女生無意間書從樓上掉了下來。
樓下一個男生跑了過去,拿起書一看姓名,又把書放在原來的地方,又跑走了。過了一會兒,兩個女生跑了過去,拿起書,四處張望,好像在尋找著什麼,等了好長的時間,那個三樓的女生跑了下來,一樓的兩個女生很禮貌的把書還給了那個女生,那個女生也連忙說謝。這好比一場公德比賽,勝利者是那兩個樓的女生。
一件小事可以讓我懂得那兩個女生心地善良,我所需要的榜樣不正是她們嗎?讓我們向她學習吧!
五、公交車上讓座給老人
上星期六我坐上了公交車,踏上了去奶奶家的旅程。天氣晴朗,空中萬里無雲,卻冷風習習。
做上了公交車,同我一起上車的還有一個年邁的老人,車上僅只有一個座位,可我與老爺爺卻是兩個人,那一瞬間我做了一個短暫地思考:我是自己坐是讓這位老人坐?作為一個有禮貌的中學生,我想應該讓座。
我並沒有坐,而是站在一邊看著,過了幾分鍾,一位大哥哥站了起來,對我說:「你做吧!」這是車內的乘客都用自己的手鼓起了掌,我坐了下來。到站了,我下了車,想想:幾個人的一點舉動就構成了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禮貌可以讓人變得和善、友愛。
⑻ 寫一件發生在校園里令人感動的故事
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都在不經意間悄然消失。春去春來,花謝花開,然而,生命中有些感動的瞬間則一去不復返了,感動,是上天賜於人類最美麗的情感。
如果生命是條河,感動就是河面上晶瑩的水花;如果生命是草原,那麼感動就是點綴在草原的鮮花。人生若無感動,那心靈就只能是被空虛和冷酷填充,如同一具行屍走肉。我們曾在過去的歲月里遇到感動,也許會收藏心底,但不要把它永遠塵封。
在旅職待的日子已是最後一年了,彷彿剛進校園時的情景還發生在昨天,那個莽撞的我還闖錯了班級。在別的教室坐了半天才反應過來自己的班級在樓上,真想找個洞鑽進去。真是丟死臉了,那麼大個人還走錯班級,立馬帶著包包從後門溜走,哈哈。真是烏龍。
在旅職的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要說最感謝的是誰,那麼一定是毛老師莫屬了。我覺得最幸運遇到個那麼可愛的老師,雖然是個老師,但還是跟個小孩子一樣。總是帶著燦爛的微笑,像一陣輕盈的春風。
深深體會到師如朋友的意義,在全世界我最怕的兩類人,一是警察,二是老師。
至於為什麼是警察和老師,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就覺得他們特威嚴。只要站在我面前我動都不敢怎麼動,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能躲著躲。嘻嘻……看得出我是個屬於內向的女孩子了。選擇了旅遊專業來到了旅職成為了國酒的一員,這一切似乎都被安排好一樣,有時候真的覺得什麼事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要學好這個專業的首要條件就是外向。
在國酒的日子我對自己的評價就是每天到濱江玩,過得很開心,但是最開心的時間除了放學就是,到了中午,就有好多時間可以去毛老師的辦公室轉悠咯,然後聊聊天。除了每天必備的教室上課,辦公室也是我經常報到的地方。對我來說帶給我不僅僅是學習上的知識,更多的是人生的啟迪。你給了我很多的機會,參加學生會選拔,雖然沒進,但也算一個經歷吧,5月的新生家長接待,讓我接觸了很多除自己班外的人,增大了自己的一大友圈,也認識了幾個很好很好的朋友。接待四川同學逛杭州的經歷讓我在導游
證口試中不那麼害怕,並且推薦我讀了黨校,擔任了班級中的學習委員雖然還兼英語課代表,德育課代表,增加我的責任感,等等還有很多這些經驗都是我一生受用的。想說的還有很多,但是話到嘴邊都匯聚成了一個微笑,對你的喜愛,對你的感謝。
之後因為考導游證的原因,來到了095班,5班的同學跟老師對我很不錯,使我很快就適應了,融入了那個集體。但是自己依然是國酒班的人,看到自己的班主任就更加親了,再過個10天不到毛老師就放完產假回校啦。我還記得那一個場景在校園的門口你走之前對我說了聲:「要好好考導游證」。雖處在秋天卻感覺在春天。又可以見到可愛的毛老師了,這樣沒地方去的時候還可以去看看毛老師。我是毛老師教得那麼多學生中其中的一個。但是毛老師是我遇到老師的老師中最好的一個。
一個叫「流逝」聽見了一種在自己身體里類似沙漏的聲音。於是開始尋找一種叫上進的態度,聽說跟文字沾上邊的小孩都帶點憂慮,我用文字表達著最值得珍惜的這一份深深的感動。
想對你說的話也有很多,似乎幾個中午也說不完,但是一定要對你說,遇到你真好。
⑼ 作文寫一個感動的故事關於家人兩百字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像一朵嬌嫩而未綻放的小花,需要有人來照顧、來呵護,而照顧我們的就是那花園中最辛勞的園丁——父母。在我們備受關注的時候;在我們接受表揚的時候;在我們走向輝煌的時候,何成想過為自己的父母做點什麼呢?青春期的孩子有些叛逆,其實自己心裡很愛父母,可又因父母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往往跟父母作對。正因為如此,我們學校舉了「孝道文化進校園」的活動。讓同學們懂得孝順,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其中有一項就是「為父母做一件事。」今天放學後,我邊走邊想,幫父母做一件事,那有什麼難?我就為父母做一次飯吧!想著,我就急忙調頭走向小市場,購買食材,不一會我就滿載而歸。回家後,趁爸爸媽媽沒在家,我開始做飯,先把西紅柿切出來了,然後,雞蛋也打好了,我照貓畫虎的地把煤氣打開,小心翼翼地將雞蛋倒入鍋中,誰知那可恨的油點濺到我的胳膊和手上到處都是,還燙了好幾個泡,但我還是堅持做完了這頓飯,我欣慰地把做好的飯菜端到桌子上。這時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們吃著可口的飯菜,愉快的談心。吃完飯後,媽媽為我搽葯,因為做飯的時候把手燙傷了,起初我不想搽,這點小傷算不了什麼,可又不想讓媽媽為我操心,於是乖乖的搽葯,看著媽媽輕輕地為我搽葯,眼淚在眼圈裡直打轉,這淚水不是因為疼痛而引發,而是因為,我才做一頓飯就受了傷,可媽媽天天為我洗衣做飯照顧我,何嘗有過一句怨言?我不禁的流下了淚水……一件小小的事,卻隱藏著不簡單的意義,通過這件事我也明白了許多,父母對我們的愛是世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所以我們要銘記這份恩情,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自己明白——奉獻比得到更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