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圖的選擇教學反思
Ⅰ 統計圖的選擇
比較所佔大小,一般用扇形統計圖
比較前後數量變化,一般用柱狀統計圖
比較前後增長變化,一般用折線圖
Ⅱ 選擇一幅折線統計圖進行分析,談談自己的感想
他劈腿分手一個月,他跟她認識不到幾天就同居談婚論嫁,我跟他好了七年,給的各種承諾都因為那個女
一年來,我通過不斷努力,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成功的經驗和感受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布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准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或查閱資料,經歷搜集數據的過程,搜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5、利用多媒體教學軟體自我探索
在教學《七巧板》中,教師事先讓學生上網查詢課件,讓學生去拼七巧板,改變了過去單純由教師講,學生死記的教學方式。兩個班學生興奮投入了學生。
二、不足和今後在教學中應注意
1.營造有利於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繫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能力,能製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6.教學研究側重於:
(1)探究式、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和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探討;
(2)怎樣具體落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學交流。
本學年所任教的(1)班與(2)班中,(1)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製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復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袁鵬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為積極。而(2)班的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繫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鄭州市第十九中學
楊尚茜
2007年8月10日
Ⅳ 《1格表示多少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教學反思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第一學段●數據統計的過程●統計表●象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平均數
四年級上冊●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簡單的統計活動
五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簡單的統計活動
本單元是在學生經歷了簡單的統計活動,學習了單式統計圖,了解了刻畫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活動。
本單元的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特點。
1.注重使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根據《標准》的要求,統計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要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深入到統計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教材注重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統計活動,使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例如,在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中,教材設計了一個「比較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的問題情境。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收集數據,養成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在測量全班同學身高的實踐活動中,教材呈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最後教材還提出了這些數據對兒童體育服裝設計者有什麼幫助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2.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現實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力求通過選擇現實情境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統計的實際意義;著重於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並且教材中統計內容的學習素材,都力求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例如「比較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測量全班同學的身高」「我國居民國內旅遊的人均消費情況」「降水量的比較」「我國平均每天創造的財富和消費的財富的比較」。通過處理與自身關注的問題有關的數據,學生開始懂得數據可以用來描述現象、回答問題和作出預測。
Ⅳ 如何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已整理的數據
那要看你整理的數據是什麼了
折線統計圖:趨勢上升或下降
餅狀統計圖:百分數
條形統計圖:差距
當然還有很多。。
Ⅵ 在統計圖這部分內容教學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1.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使學生知道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描述數據,培養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2.通過對三種統計圖的認識、製作和選擇,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據處理的能力及統計觀念,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和我們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培養統計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Ⅶ 選擇一幅扇形統計圖進行分析,並寫成200字左右的數學日記,談談自己的感想
李強、王軍、陳歡的課外書數分別是15本、27本、18本,制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他們三人課外書的情況.
分析:製作成扇形統計圖就必須得先求出每個人的課外書的數量佔三人擁有的課外書總和的百分比及對應的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解:三人共有課外書15+27+18=60本,
李強的課外書所佔的百分比為25%:王軍的課外書所佔的百分比為45%:陳歡的課外書所佔的百分比為30%:
所佔的圓心角分別為:
25%×360º=90º
45%×360º=162º
30%×360º=108º
所以畫扇形統計圖如下:或扇形統計圖分析
統計圖在統計資料整理與分析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答資料分析測驗中有關統計圖的試題時,既要考查直觀形象,又要注意核對數據,不要被表面圖像所迷惑。統計圖一般使用條形圖、扇形圖、曲線圖、網狀圖來表示統計數據,考生在解題時首先應讀懂統計圖,分析試題是以圖形反映的信息為依據,看不懂資料,也就失去了答題的前提條件,應當把圖形內容的閱讀和理解作為正確答題的首要條件。
扇形統計圖是圖形統計考察的主要內容之一,知鳥教育人事考試網 的專家結合歷年真題給廣大考生指導。
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各個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數。通過扇形統計圖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單位1),用圓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佔總數的百分數。作用是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數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扇形面積與其對應的圓心角的關系是:扇形面積越大,圓心角的度數越大;扇形面積越小,圓心角的度數越小。
Ⅷ 關於統計圖的選擇題
1.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參加各種小組的情況
A.條形統計圖
2.兩個百貨公司一個季度的營業額情況
A.條形統計圖
3.我國幾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
B折線統計圖
4.學校各年級的人數
A.條形統計圖
5.某超市各種商品的銷售額
A.條形統計圖
6.旅遊人數的變化情況
B折線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