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荊門教育雲

荊門教育雲

發布時間: 2022-03-23 18:53:07

⑴ 荊門市掇刀區華明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怎麼

荊門市掇刀區華明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是2018-03-29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荊門高新區掇刀區月亮湖北路46號。

荊門市掇刀區華明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800MA493EWR1B,企業法人楊風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荊門市掇刀區華明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自修自學輔導、中小學課外培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荊門市掇刀區華明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荊門職業學院有哪些專業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8

⑶ 怎樣把手機相冊里的照片傳到荊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

如果、該平台有傳照片功能,都可以傳的。我沒帳號不知道。

⑷ 湖北教育雲為什麼會登陸失敗

荊州市,武漢市,荊門市,黃石市,鄂州市,咸寧市,襄陽市,湖北教育雲為這些會登陸失敗。

⑸ 教育資源豐富的湖北省,都有哪些很厲害的高中

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均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省內的中南和湖大的發展沒有形成良好的競爭,給予的扶持和力度也不夠,落後一步之後再想追趕就很難。一般說來有3+6的說法,3是指華師一附中,武漢外校,二中,這三所中學肯定是全國百強高中的襄陽第五中學,位列42。襄陽第四中學,位列59。武漢外國語學校,位列76。

黃岡中學名氣比華東五校都出名,很多人知道湖北有黃岡中學,不知道湖北有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超級高考工廠」的衡中,我們就不難看出華師一附中在湖北算是「擎天柱」一般的存在。特別是該校的一本升學率上每年保持了90%的比列,而且本科升學率接近百分之百。武漢外國語學校,武漢市第二中學,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武鋼三中,武漢三中等等。

⑹ 荊門新鷗鵬教育城的教育資源配套怎麼樣呢

新鷗鵬教育城尊享荊門雙優質學府資源——長寧實驗學校、荊門德藝學校,自建荊門首個國際雙語幼兒園,以學府書香氛圍,為美好成長奠定基礎。同時新鷗鵬教育MALL文教綜合體,除了引進依託巴川中學優勢教育資源,打造一站式學歷教育培訓中心之外,還將整合全球100多家一流培訓機構,覆蓋258個教育門類,涵蓋教育培訓、文化體驗、實體課程、興趣課輔等,實現0-100歲全周期教育體系,成為「一家人的學習中心」。

⑺ 荊門有哪些習俗

荊門人都知道,在春節期間有很多有趣的活動。每當進入臘月,不論城鎮,還是鄉下農戶就開始忙於過年的物資准備,不少家庭就要向在外地工作的親人傳遞信息,告訴他們回家過年,吃團圓飯,同時也向親朋好友相互贈送賀年片,相互送祝福,相互勉勵。其中,最普遍盛行的就是鄉村農戶和集鎮居民殺年豬、腌臘肉、曬香腸、腌臘雞、打糍耙、打年糕、磨湯圓、做米酒、磨豆餅(用大米為主料,配製綠豆、黃豆、小麥)攤成大餅切成條狀晾乾。

備臘八水,就是在農歷臘月初八這天,農戶家庭把大小水缸盛滿水,加蓋封存起來,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使用。據說,這種臘八水,一是可以治百病;二是夏天解涼;三老人喝了治百病,小孩喝了身體健康。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也就是農歷臘月初八,這天人們都在這天熬食臘八粥。關於臘八粥的配料早有記載:臘八粥用大米、黃米、薏米、綠豆、小米、紅豆、花生、紅棗等和水煮熟,有條件的可放點核桃仁、杏仁等及白糖、紅塘、葡萄乾以作點染。每年臘月初七,剝果滌器,終夜製作至天亮則粥熟矣。

荊門人在過年時也會製作各種各色的年糕。而在原製作的基礎上,荊門人又按照荊門各地的風俗和口味製作的有糯米粉、糯米漿,用石磨加工,干後加白糖製作,粉細粘嫩、香甜可口、色澤白亮,水煮不散、油煎不硬、久存不霉,還可以用糯米粉加豬油、香油配以玫瑰、桂花、薄荷、蓮子等製作年糕。茶食點心,有「酥皮」、方形、片糕、油氽、糖貨等多種花樣。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如今,荊門人民也和全國各地一樣,什麼食品好、美都可以製作出來,除了原有的一些老傳統食品,還增加了一些新的節日食品,比如:三十晚上吃餃子,這是北方的風俗,如今南北相通,口味相通,也邁入了神州新春美食。北方有的荊門也能找的到,荊門有的各地也會製作了。現在在荊門百姓中流傳一句口頭禪「好吃不如餃子」。

「掃塵」,也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俗話說:掃塵除舊迎新。在民間有這種說法,過大年三十,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開始整理房前屋後及屋內衛生。掃塵,又叫掃年。原本是古代勞動人民驅除疫鬼以求吉祥的宗教儀式,但掃塵除污穢又減少疾病,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對此,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六「除夜」條下說的很清楚,「十二月冬,不論大小人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

敬灶神,在荊門這個古老的地方,尤其是廣大城鄉農戶、居民敬灶神由來已久,這雖然有點帶迷信色彩的活動,但人們都是自然而然拜祭。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的好日子,這天一大早各家各戶就把供在灶門旁的「司令菩薩」請下來,有的是用木頭刻的,也有用石磚雕成的佛畫像,把佛像請在桌上敬好酒、好菜等,上香燃蠟,祈禱下拜,嘴念阿彌陀佛,為一年來灶王爺保存全家煙火平安所做的好事,表白一番,然後祈禱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完畢,連撒三杯酒倒在地上,表示敬灶王爺,最後燒紙錢,上第二道香火,再請灶王爺升天順利。

新春佳節貼春聯、掛年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和傳統文化。古稱桃符、門對、門聯,這在我國古書上早有記載。門神二字,最早見於「禮紀,麥驅大記:鄭玄注,釋茶、禮門神也」。但只是抽象概念,還沒有具體的名字。後人有認為是成慶「古勇士」或荊軻。

守歲,也叫守財。荊門城鄉居民有這個習俗,大年三十晚上不睡,特別是上了年歲的人更是如此,三十忙到晚上,主人在堂中生一盆火全家人圍火而坐,有玩牌的,有喝茶的,有講一年來全家人辛勤勞動的成果和經驗交流的,互相問好祝福的,這天晚上不能往地上倒水,也不能掃地,有說:三十晚上掃地就是「掃除吉祥,掃除金銀,要守住財寶」。

最有特色的民俗—民歌
荊門民歌,分布面廣,種類繁多,曲體結構大體分為單段體、多段體和聯曲體。調式特徵主要是徵調式。從內容上分,有近現代民歌、傳統民歌;從形式上分,主要有號子、山歌、田歌、小調、燈調、風俗歌等。
近現代民歌,產生於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到抗日、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時期,都有大量的民歌產生。其中絕大部分民歌在不同歷史時期,都不同程度地唱出了時代風貌和人民群眾的心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作用。
傳統民歌,大都是反映勞動人民反抗舊社會、諷刺和嘲笑統治階級的,也有訴說勞動人民苦難和揭露世道不平的。在封建社會里,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婦女的地位最低下,所以在民歌中也產生了一些涉及婚姻、愛情及家庭的內容。
自從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後,民間歌曲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具有了鮮明的階級性,明確的人民性,表現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群眾高度的革命情操和樂觀主義精神。全國解放後,隨著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興起,荊門民歌又有了新發展,出現了不少新編的民歌,起到了宣傳教育和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積極作用。
一、民歌分布
荊門民歌大致按山歌、田歌、號子和小調分布於山區、丘陵、平原三個區域。
城北山區主要流行山歌,其它歌種也有一些。與山區接壤的丘陵地區是水稻的主要產區,除了一定的新編民歌和小調外,田歌較多,它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曲調優美動聽。平原地區勞動號子較多,小調也較豐富。燈調在三個區域內均有。風俗歌曲目前僅見於漳河、栗溪兩鎮。
二、民歌歌種
(一)山歌:
山歌流行於荊門山區和部分丘陵地區。主要是農民上山砍柴及兒童們上山放牛時獨唱和展開對歌,一呼一應。平腔多,高腔少,均為徵、羽兩個調式,歌詞內容與形式不拘。成年人大都唱情歌,如《我愛姐的好勞動》、《太陽一出往上升》等。牧童則多唱調侃、戲謔人的歌;他們一群對一群,一山對一山,由遠而近,歌多為榮,歌少為恥。
(二)田歌:
1.栽秧歌:栽秧歌是田歌中的一種,主要唱於栽秧季節(農歷月間)。它是水田歌聲。如:城南的「花鬧葉」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歌曲優美動聽,調式為徵、羽兩個調式,歌詞取於流傳的小調歌詞,分甲乙隊或男女隊一問一答或一唱一解。有時也見景生情,隨意編造,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勞,提高栽秧速度。
2.栽秧鑼鼓:據有關資料記載,栽秧鑼鼓產生於明代前,詩人唐志諄曾作詩雲:「石城煙靄凈朝暾,雞犬人家桑柘繁;天上星槎來夏口,雲中江樹接荊門,郢中白雪不可和,蘆家莫愁猶有村;趁閑正喜看殊俗,打鼓插秧楊柳根」。它唱於栽秧季節,由兩位歌師一人持鑼,一人持鼓。唱腔停歇用鑼鼓填充過門。栽秧的人剛下田時,歌師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間後,歌師便隨著人群進入田中,面對栽秧人打唱,調式為徵調式,歌詞大部分選自古書、古戲。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勞和雜念,讓栽秧人集中精力,提高栽秧的工效。
3.扯草鑼鼓:一般是三人(一鼓二鑼)組成一個班子,專門為在秧田裡扯草人打唱的。扯草鑼鼓的鑼鼓經很多,較流行的有「起鼓」、「雙龍抱柱」、「將軍打獵」、「觀音坐蓮」、「水蛇子吐蛤蟆」、「九個當九個冬」、「大翻身」、「小翻身」(以上均在上午唱),「雲內發霞」、「喜鵲鬧林」(以上均在下午唱)以及「倒鼓」、「步步緊」、「吟詩鼓」等,以上這些鼓點大都是扯草人下田以前鼓師先在田埂上打的;等扯草人下田排好隊形後,開始扯草時,鼓師就跟著下田,在扯草人面前邊唱邊退。
扯草鑼鼓唱的內容,上午多半唱長的歷史故事(鼓師稱它「正本」),下午多半唱「花號子」等短小風趣的小段子,逗人快樂,為之鼓勁。
4.扯草歌:扯草歌主要唱於扯秧草的季節(農歷5—6月)。城南團林、五里一帶的秧歌(揚歌)很有代表性。曲調高昂,大部分是徵調式,有的歌襯詞很多。唱時分甲乙隊一領一合,由兩個或一個嗩吶伴奏。清晨、上午、下午都有不同的歌詞。清晨剛上工就唱幾句客氣話,如「客們上工早」「恭喜老闆莊稼好」之類的歌詞;上午唱正歌,下午則催老闆放工。扯草中也唱一些其它田歌,如:「猜地名」、「數蛤蟆」等,主要讓人們調劑精神,提高扯草工效。
5.薅草鑼鼓:薅草鑼鼓主要是指薅旱草而言,由兩個歌手一人持鑼,一人持鼓演唱,每段唱四句,每句結束時用鑼鼓填過門。歌詞主.要唱古人、古書。
(三)號

1.硪號子:硪號子主要是打硪夯土時唱的,,由一人領唱,大家合唱,叫號的目的主要為了使勁均勻,起落一致。硪號子在荊門有十餘種,主要有「陝號子」、「慢號子」、「一字硪」、「雙號子」、「二四硪」等。它的節奏性強,歌詞廣泛。有唱古書、古戲的,也有見景生情,隨意編唱的。
2.搬運號子:主要唱於城鎮的搬運工人,有唱詞的不多,主要唱襯詞,音樂節奏感強。號子的種類很多,抬重件時有「重件號子」,抖包時有「抖包號子」等。
3.船工號子:船工號子是解放前航運工人的歌聲。由拉纖工人叫喚,一領一合,步伐統一,使勁一致。流行在江漢平原一帶的,有拉纖、搖櫓、橫江等十餘種。
4.榨油號子:是榨油坊工人的歌聲,解放前榨油大多數是用人工撞榨,動作有輕重之分,輕則是拉撞桿(唱歌詞),重則送出撞桿(唱襯詞「哎」),一般情況是兩人進行工作,甲為正手,乙為副手。由甲領唱,乙幫腔撞一次,動作一致,用力越猛,出油率越高。
5.耕田號子:流行於城北栗溪、鹽池及子陵一帶,主要是農民耕田調犁、趕耖、打斫滾轉拐時有節奏的呼喊。耕田喊號子能使耕牛聽使喚,人不疲勞。
(四)燈

荊門的燈歌主要是每年春節期間表演高蹺、綵船時唱的。高蹺為三人,一男二女;綵船也是三人,一駕船女子,一撐船老漢,一老太婆手持破芭蕉扇趕船。無論高蹺、船都有鑼、鼓、鑔、金鑼、馬鑼伴奏。由一人領唱大家幫腔,有時也是大家一起唱。歌詞有上下句為一段,也有四句一段和多句子,唱腔比較歡快熱烈,節日氣氛比較濃厚。
(五)風俗歌
「喪鼓」,山區人民稱為「座夜」,一般是老人去世後,由主人請來四、六名或八名歌師在靈堂,圍坐成圓形,兩人同擊一鼓,邊敲邊唱。開始唱緩慢而悲哀的第一曲;約半夜轉唱第二曲加上鑼和鑔,天亮時進入第三曲(歌師稱轉陽)鑼鑔鼓一並齊奏,速度較快,歌詞來源於古書或唱亡人生前的事跡。可由一人唱,兩人唱,循環不斷進行,主要是陪同亡人過夜。

社會民俗
一.婚嫁習俗:狀元席
在湖北省荊門,所說的「狀元」,不是指科舉時代在京城考取的「狀元」,也不是現在高考錄取學生尊稱的「狀元」,是指在封建社會男青年結婚這天吃的一頓「午飯」,「陪新郎」或稱「小登科」、「陪狀元」,所以叫「狀元席」,又叫陪「十弟兄」。男的結婚這天,在農村有的地方稱「過期」。「過期」以前長輩都稱他「娃子」,別人也這么稱呼:「過期」後就成「大人」了,即使是年幼無知,也要裝作一個大人的樣子。
結婚這天,非常熱鬧,也很講究.屋裡屋外打掃得千干凈凈。有錢的家庭要將房屋裝飾一新,無錢的家庭也要把新房布置一番,請屠戶殺豬,請廚師做酒席,請喇叭迎客,請茶水師傅燒茶,門上貼大紅雙喜宇和婚聯,顯出一振喜氣洋洋的氣氛。
席前,新郎要剃光頭刮鬍須,戴上輾有紅頂珠的瓜皮帽子,穿上新縫制的長袍長衫,腳穿新鞋襪,向祖宗行「八大禮」。下午兩點左右在堂屋正中間,擺上一張八仙桌,四條板凳,禮儐先生把新郎請柬在桌旁正中坐著,裝新的(幫新郎料理穿戴事務)兩人分坐左右,接著將親兄弟、叔伯兄弟、表兄弟等請來陪席,一般以未婚為好。上首、下首各坐三人,兩旁各坐二人,恰好十人,叫陪「十弟兄」。喝酒很有講究,問新郎是喝「一年」(即十二杯),還是喝一個月(即三十杯)?這天新郎為大,親朋好友都來敬酒;當菜端到四、八、十碗時,喇叭師傅要來吹大號,以示祝賀。第三次來時新郎要拿出「封子」,就是給喜錢;廚師也忙著送來「腰花湯」,新郎也要給「賞餞」。喝酒時,還要「出令」,就是「吟詩作對」,不會說的人就要用喝酒懲罰。
這天,族長或老師要給新郎取上號名,俗稱「大號」。把號名寫在一個精緻的木匣上,兩旁對聯一副,到了晚上「升號」,掛匱由能說會道的人抱匱,沿梯而上,升號人唱贊歌如:「上一步,榮華富貴,上二步,金玉滿堂,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海名揚……」將號匾掛在堂屋牆上,然後順梯贊唱而下,折騰一天,半夜方告結束。

二.生子習俗:
1.洗九(祝米)
生小孩以後,娘家要「送祝米」。 「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進行,通稱「洗九」。日子確定後,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筆錢去「送祝米」。凡生頭胎,耍「抬盒」,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盞,盒漆得紅亮,中間一根杠供兩人抬。盒底層裝槽米兩斗,中層油條200根,上層裝大小衣料、項鏈、長命鎖、雞蛋、紅糖等,盒頂用繩子拴兩只母雞,外面用紅紙貼封,寫上喜慶祝詞。啟程由外公牽頭,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講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鑲成,內物透明,可供路人觀看,以示榮華。所送除食物外,衣料是絞羅綢緞,還請嗩吶送行,外公外婆得坐「椅兜子」。中下等家庭則用一擔籮筐挑東西去送「祝米」,禮物數量少,質量差一些,籮筐上面放鬆、柏枝各一根,表示雖「清貧」,卻「親近」,要親朋不要見笑。貧窮家庭只是用小籃子提點力所能及的東西,客套話是「不怕空手漢,只怕不來人」、「人到情到」。
「洗九」規矩較講究。外公、外婆等一行到來.鳴放鞭炮,用大號迎親,外公、舅父等男客請到客房,外婆、舅母等女客請到堂屋,上煙敬茶之後,禮儐先生派人發些油條給滿堂客人,以示主人「大方」。吃飯時坐位非常講究,長輩坐上席,晚輩坐下席。上席有大小之分,親的坐大首,疏的坐小首,佳餚滿桌,酌酒敬酒連續不斷。第二天早餐,因都是「己親」,酒糟內加三個雞蛋,以示重謝,飯菜則較隨便。
月子里的產婦,很多禁忌,孕婦和來「好事」的婦女不能進內屋,說是怕「蹋奶子」。小孩「滿月」後,小倆口則帶小孩和禮物去娘家走親,也叫「出窩」,以示對「送祝米」的回謝。

2.抓周習俗
湖北省荊門,小孩出生一年叫周歲,周歲這天請客叫「抓周」。有的叫過「百歲」,意思是希望小孩長命百歲,也有的地方叫「長尾巴」、「吃面」,稱呼不一,內容一樣。
「抓周」是一種比較墒便的請客和聚會,規格不太高,禮節也不十分講究。「抓周」這天,主人屋內屋外收拾得乾乾凈凈,不必細說,請一兩個婦女燒火,煙茶由家族或家裡人敬奉客人,注重的是對小孩子梳洗穿戴,特別講究,新衣新帽新鞋襪,即便是舊衣服也要洗干凈。客人主要是外婆、舅母、姨母,也有家族和親鄰,送禮多的是外婆,其次是舅母、姨母等。禮物大多是小孩穿戴和玩具之類.也有送紙幣、送銀元的。吃過中飯以後,選一間比較寬敞的房子,中間並列兩張方桌,上面鋪上布或席子,將客人送來的東西各選一兩件放在桌上一端,抱來小孩放在桌上另一端,讓小孩向前爬,用手抓最喜歡的東西,這就是最有趣的一幕,也是真正「抓周」的時刻。親朋好友聚攏在一起,在沒有任何指點和暗示的情況下,看孩子拿什麼東西,用這樣的方法預測其一生的發展和志趣。

⑻ 湖北教育雲怎麼發動態

咸寧市,武漢市,十堰市,孝感市,省直轄縣級行政區劃,黃石市,鄂州市,荊門市,荊州市,湖北教育雲這么發動態。

⑼ 湖北教育雲怎麼修改昵稱

武漢市,荊門市,咸寧市,隨州市,黃岡市,鄂州市,荊州市,襄陽市,湖北教育雲這么修改昵稱。

熱點內容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