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4歲兒童教育

4歲兒童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58:27

Ⅰ 求4歲孩子教育方法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舍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一、不要嫌煩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鍾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么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二、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4歲左右的孩子往往會自言自語,了解有關孩子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這種現象又被稱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平時我們用於交流的話被稱作外部語言,而不出聲的在頭腦中用以思考的話則是內部語言。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己具備了一定的外部語言,但還沒有形成內部語言。這樣當他們思考問題時,往往要藉助外部動作或語言的幫助。自言自語是孩子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過渡的形式。孩子在游戲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話,用語言補充行動,用語言指導行動。孩子自言自語時,往往不需要別人回答,當他們想出辦法時,還會自言自語他說出。因此,當大人聽到孩子自言自語時,大可不必擔心,也不要厭煩,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將逐漸消失。 三、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 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並非是讓他們將來都成為歌唱家或演奏家,其目的是使孩子通過與音樂交朋友,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音樂是一種美的事物,最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孩子能夠在學習音樂中找到樂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學會發現美、感受美。在彈奏樂器時,需要孩子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這就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通過持之以恆的練習,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從小樹立不怕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其頑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藝術修養,並形成良好的性格。對於 3 歲孩子而言,音樂啟蒙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音樂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如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樂曲陪伴孩子的不同活動,輕松愉快的抒情樂曲伴隨孩子起床和進餐;節奏明快的進行曲伴隨孩子游戲;優美安靜的搖籃曲伴隨孩子入睡……此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樂器,讓他們在彈奏中感受音樂美,還可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輕松活潑的演奏會或文藝晚會等……總之,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音樂交上朋友,並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培養孩子的耐性 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一句話、一張圖片、外界一點點新鮮的刺激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興趣改變得快、耐性及堅持性差等習慣。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養孩子的堅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導。家長可用親切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堅持完成所進行的活動。比如,孩子畫畫只畫了一半就想離開,家長應提醒孩子:「畫完了你給我講講畫的是什麼呀?」孩子一聽家長要看畫,就會畫完。 培養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漸進。孩子可能學習一會兒就煩躁不安了,這時不要強迫孩子,而要用游戲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堅持下去。開始時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了再逐漸延長時間。 對孩子的學習內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容易獲得成功,成功給孩子帶來繼續堅持的動力。這樣的活動,孩子會更自覺地堅持。 五、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又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鍛煉孩子語言表達的好方法。 當你打算給孩子講述某一本書的內容時,最好事先把它看一遍,熟悉其中情節。可以用語言吸引孩子的的興趣,如「你看,這兒有一本好書,你想看嗎?」或者讓孩子自己發現它,這時你再開始給他講述書中的故事。 家長講述故事時,語言盡量形象、生動,可以適當加些動作,一次講述內容不要太多,以免孩子失去興趣。同一個故事可給孩子重復講許多遍,他們仍會聽得津津有味,邊講故事邊讓孩子翻頁或者用手指圖畫,更便於他理解故事內容。逐漸地,孩子就能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對於單張的圖片,可以先讓孩子觀察,然後讓孩子把所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講給你聽,這時孩子就需要運用他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了。家長可以

Ⅱ 怎麼教育4歲左右的孩子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舍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一、不要嫌煩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鍾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么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二、正確對待孩子的自言自語 4歲左右的孩子往往會自言自語,了解有關孩子心理發展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這種現象又被稱為「自我中心言語」,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平時我們用於交流的話被稱作外部語言,而不出聲的在頭腦中用以思考的話則是內部語言。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己具備了一定的外部語言,但還沒有形成內部語言。這樣當他們思考問題時,往往要藉助外部動作或語言的幫助。自言自語是孩子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過渡的形式。孩子在游戲時,一邊做動作,一邊說話,用語言補充行動,用語言指導行動。孩子自言自語時,往往不需要別人回答,當他們想出辦法時,還會自言自語他說出。因此,當大人聽到孩子自言自語時,大可不必擔心,也不要厭煩,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言自語現象將逐漸消失。 三、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 讓孩子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並非是讓他們將來都成為歌唱家或演奏家,其目的是使孩子通過與音樂交朋友,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音樂是一種美的事物,最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孩子能夠在學習音樂中找到樂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學會發現美、感受美。在彈奏樂器時,需要孩子動手、動腦,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這就發展了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通過持之以恆的練習,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從小樹立不怕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其頑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藝術修養,並形成良好的性格。對於 3 歲孩子而言,音樂啟蒙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音樂環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如可以用豐富多彩的樂曲陪伴孩子的不同活動,輕松愉快的抒情樂曲伴隨孩子起床和進餐;節奏明快的進行曲伴隨孩子游戲;優美安靜的搖籃曲伴隨孩子入睡……此外,還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的樂器,讓他們在彈奏中感受音樂美,還可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輕松活潑的演奏會或文藝晚會等……總之,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的環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和音樂交上朋友,並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培養孩子的耐性 孩子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一句話、一張圖片、外界一點點新鮮的刺激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興趣改變得快、耐性及堅持性差等習慣。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不僅需要有聰明才智,還需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因此培養孩子克服困難、堅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養孩子的堅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導。家長可用親切的語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堅持完成所進行的活動。比如,孩子畫畫只畫了一半就想離開,家長應提醒孩子:「畫完了你給我講講畫的是什麼呀?」孩子一聽家長要看畫,就會畫完。 培養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漸進。孩子可能學習一會兒就煩躁不安了,這時不要強迫孩子,而要用游戲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堅持下去。開始時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對學習有興趣了再逐漸延長時間。 對孩子的學習內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容易獲得成功,成功給孩子帶來繼續堅持的動力。這樣的活動,孩子會更自覺地堅持。 五、看圖說話 看圖說話能豐富孩子的知識,又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鍛煉孩子語言表達的好方法。 當你打算給孩子講述某一本書的內容時,最好事先把它看一遍,熟悉其中情節。可以用語言吸引孩子的的興趣,如「你看,這兒有一本好書,你想看嗎?」或者讓孩子自己發現它,這時你再開始給他講述書中的故事。 家長講述故事時,語言盡量形象、生動,可以適當加些動作,一次講述內容不要太多,以免孩子失去興趣。同一個故事可給孩子重復講許多遍,他們仍會聽得津津有味,邊講故事邊讓孩子翻頁或者用手指圖畫,更便於他理解故事內容。逐漸地,孩子就能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對於單張的圖片,可以先讓孩子觀察,然後讓孩子把所看到的畫面用語言講給你聽,這時孩子就需要運用他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了。家長可以採取提問方式: 「這幅畫上有些什麼?」、「他們在幹些什麼?」等等,孩子講述內容會增多。孩子講得不好時,不要訓斥他。可以從易到難,開始講好一兩句話就行了。孩子若講話不分先後順序,或不斷重復多餘的話,如「然後、然後……」,或者一句說不完就急著說下一句,家長應耐心些,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讓孩子模仿,提醒孩子先想好了再講。逐漸地,孩子

Ⅲ 四歲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說,學會多少知識並不是首要的,因為知識是學無止境的,而且知識的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他良好的品格和習慣,以及教會寶寶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對將來的學習、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1、玩游戲。並不是網路上的游戲,可以跟寶寶玩一些家庭游戲,如給出兩幅相同的圖案,但是圖案上其實有細微差別的,讓寶寶在短時間內說出不同之處。
2、閱讀。給寶寶說書,或者買一些書籍,交給他們識字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
3、言傳身教。生活中遇見一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可分析講解,給寶寶提問題,吸引了寶寶還能鍛煉他們的觀察思考分析能力。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玩過的玩具叫寶寶自己收拾,寶寶能做的爸媽堅決不插手,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不事事依賴父母。
5、教會寶寶這個世界的美,拒絕醜陋。教給他們要樂於助人,謙讓,同時也交給他們不要相信陌生人,要懂得保護自己。
教育需要不僅要找對思路還要找對方法,雖然寶寶已經4歲了,但是他們仍然只是個孩子,對於外界基本沒有什麼抵抗力,如果不加以管教,有可能被誤導。

Ⅳ 四歲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兒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學齡前期,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性也在該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視這一時期的教育及心理護理。早期教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 體育: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還不夠,還必須開展一定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兒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煉,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 智育:早期進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傳授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把開發兒童的智力作為重點即發展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像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是為今後的教育打基礎的,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再學習就十分困難了,甚至無法補償,比如口語就是如此。一個人如果在學齡前期沒有練習說話的機會,待到成人後即使花費很大的精力,也達不到正常人的口語水平。我們要從培養兒童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方面做准備,而不能以識多少字,學了幾冊算術作為兒童智力高低的標准。 德育:是指對兒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來有三種因素,即對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學齡前兒童對事物認識水平比較低,許多抽象的道理還不能理解,只能夠了解比較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准,並且能夠培養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如禮貌、善良、誠實等。兒童的模仿性強,社會上許多事情都會不知不覺影響他們,如不主動地進行教育,兒童則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細致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兒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絕不是僅靠說教、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育:是指對兒童的審美教育。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會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某些藝術形式就是將這些美的內容加以提煉、升華的結果。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體驗生活中的美、並教給他們初步的技能技巧,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大都用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所以,藝術形式能夠引起兒童的注意和興趣,易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樂曲、舞蹈、詩歌、美工、文學作品等都是對兒童知識經驗少,理解和欣賞水平低,生理上還不成熟所以只能選擇那些淺顯易懂的作品。 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的行為、語言對培養兒童的美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和家庭環境的美化、成人的舉止、行為、服飾都很重要。 學齡前兒童,在心理護理上應注意心理特徵。此時的兒童抽象思維已經產生,能夠對抽象的數概念有所認識;創造想像也已出現,個別兒童還能畫出很新穎的畫面,編出有情趣的小故事。因此,家庭生活環境和社會生活環境都要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要讓兒童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真善美的陶冶,通過耳濡目染,培養兒童良好的品質,使其心理在一種健康、向上、友愛的環境中得到發展。在心理護理上,要十分注意方法,對兒童切忌採用粗暴簡單的訓斥,這樣容易使兒童產生自卑心理;也不能採用遷就、縱容的方法,這樣就會使兒童產生不辨是非,自以為是的心理,採用正面引導,循循善誘的方法,如通過勞動培養兒童勤勞、助人為樂的品德,讓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勞動後的愉快及幫助他人後的快樂。在兒童的心理護理上還應注意順其自然,要和兒童教育、兒童保健緊密地結合起來。護理得當,可使兒童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

Ⅳ 四歲小孩該教育些什麼

四歲兒童教育的方法: 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泄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四歲兒童教育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四歲兒童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對四歲兒童教育時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鍾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對四歲兒童教育,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內外的差異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對四歲兒童教育時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么說哦!

Ⅵ 4歲寶寶該怎樣教育

如果有人問:「幼兒最吸引人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專家一定毫不猶豫地說:「4歲」。但是對一般的大人而言,這個年齡卻是最令他們頭痛了。與3歲或5歲的時候相比這下,4歲兒童最不溫順;由於他們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家中有4歲兒的父母,有時被孩子煩得幾乎手足無措,甚至泄氣得不想理他們,這時候他們才深深體會到育兒工作實在不簡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父母親也必須經歷這一階段才能自我成長。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此外,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舍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4歲兒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4歲兒同時也有大方、自誇且喜歡吹牛的一些特點。如果談到他們有趣的話題,往往令大人自嘆弗如。總之,4歲的幼兒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日後會很巧妙地陸續表現出來。 迅速成長所導致的偏差和混亂,普遍地出現在4歲兒身上,希望大人以寬容的心來面對這些問題。 這階段的幼兒,家庭教育必須留意下列幾點: 1、不要嫌煩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語言的發達必須經過「聽與說」的階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應為小孩確立正確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眾。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慾望,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製造些愉快氣氛;而例如「羅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態度是最不應該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鍾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 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2、內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裡那麼健談了。尤其是面對陌生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這時候大人也許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很好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語言問題,不如說是社會性的問題。只要讓他們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3、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話 4歲兒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順利進行,粗話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會經常脫口而出,這時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會化禁止他們說粗話而干涉他們的交往,反而等於禁止了他們的生活。 當4歲兒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么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幼兒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1、 過渡與完成期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幼兒,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幼兒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兒園、還是未上幼兒園的4歲兒,都要重點式地讓他處理自己的事。 1、飲食 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兒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兒的食慾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兒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為過於熱衷說話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 「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兒的甜點是什麼?」「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幼兒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方法之一。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鍾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幼兒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2、排泄 到了4歲左右,排泄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游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里;幼兒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幼兒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3、脫衣服 這階段的幼兒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扣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兒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扣的習慣。 4歲兒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兒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4、清潔 盡管容易把衣服弄臟,但愛干凈也是4歲兒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干凈的幼兒,這時也會對臟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小孩不小心弄臟衣服時,請不要不聲罵:「臟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 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幼兒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5、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恐懼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為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卧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Ⅶ 淺談4歲兒童的教育方法

寫的很好,但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注意的還很多,每個孩子的教育都要因人而異,因此家長的任務還很重。

Ⅷ 如何教育4歲的孩子

4歲寶寶教育重點在於與幼兒園老師的不斷溝通,時常把握孩子的行為及興趣動向,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及時選擇合適的興趣。同時,孩子已經可以很好的溝通,並表達自己的願望,因此要多和孩子交流。 4歲的孩子容易惹人煩,因為話多。不要嫌煩,畢竟語言的發展就是通過不斷聽說交流得來,所以大人更多的是要修正孩子的說話方式,而不是禁止說話。修正的途徑主要是示範為主,同時也要當寶寶忠實的聽眾。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多製造愉快氣氛。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擔心他們會影響談話時,可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 以上的說法並非要父母隨時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鍾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這樣呀!」並注意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的。這雖然只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令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母親為晚餐忙碌時,由父親代為陪伴孩子也是個好方法,這時候父親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見聞告訴寶寶,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情感。 4歲寶寶在外面可能會較害羞,主要原因是社交能力正在加強中,不可急促,要讓他們慢慢習慣習慣不同的人和環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這種障礙了。 4歲寶寶接觸面更廣,因此很可能會模仿他人的粗話,聽到時不要太驚訝,首先要保證作為父母不講粗話,直接制止的方式不太適合,畢竟周圍的環境無法改變。因此,當孩子粗口時,告訴他「這句話不好聽,不應該這么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悶不吭聲,讓他以為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總之,寶寶是不斷在學習新詞彙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確的語言方法,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身心獨立、手腳靈活的4歲寶寶,大人可從他的生活習慣上看出成長、進步的狀況,這段時期即是所謂的「完成期」。4歲寶寶有過於自信、難應付的傾向,但對於事物的嘗試很熱衷,只要父母細心地加以指導,就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4歲寶寶學習獨立方面: 飲食:能夠正確地使用筷子吃飯是5歲以後,4歲寶寶雖然還不太會拿筷子,但也要讓他經常使用,以漸漸學會正確的方法。 4歲寶寶的食慾相當旺盛,不過,在興奮、疲憊、運動過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規律時,則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現象,這時候不要勉強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罷也無妨。 4歲寶寶通常和家人共同進食,但有時因為過於熱衷說話而中斷吃飯;當這種情形發生時,父母最好讓他獨處(不要和他講太多的話),不要讓他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 「你可以吃快點嗎」「不曉得待會寶寶的甜點是什麼?」「你幫媽媽把醋瓶子拿來好嗎?」像這樣給寶寶一點刺激也是預防不專心飲食的好方法。如果一餐飯吃了三四十分鍾仍然沒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後寶寶再叫肚子餓,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給予正餐。這樣才能使他養成吃飯定時的習慣,不過點心還是要照常供應。 排泄:到了4歲左右,排泄的習慣會逐漸養成,而4歲半時他已能自行用衛生紙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於熱衷游戲而將大便拉在褲子里;寶寶若在半夜上廁所,家長要從旁給予協助。 另外,寶寶到4歲的階段會慢慢對上廁所感到害羞,這時父母可以把握機會教導他,不該在別人面前說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話。 脫衣服:這階段的寶寶對於脫衣服會顯出很高的興致,但若脫不好還會發脾氣。這時候父母可以教導他們穿衣服的順序、襯衫和毛衣前後的區別、扣鈕扣的順序以及收拾換下來衣服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讓他養成這種習慣,4歲寶寶就已經可以自己處理換衣服的問題了。另外,鈕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話,也要讓他養成自己扣鈕扣的習慣。 4歲寶寶對於穿襪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樂意學習;一般來說,寶寶在5歲以前已經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時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斷穿衣服是4歲寶寶的特徵,這時候別責怪他,應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讓他自己發現。還有一點要提醒的是,要教導孩子不能光著身體在人前到處亂跑。 清潔:盡管容易把衣服弄臟,但愛干凈也是4歲寶寶特徵之一。在這個階段,像漱口、刷牙、洗臉、擦鼻涕、梳頭但不太會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就連一直到3歲都不太愛干凈的寶寶,這時也會對臟的東西敏感起來。 父母在寶寶不小心弄臟衣服時,請不要大聲罵:「臟死了!」只要指導他徹底做到飯前或吃東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讓寶寶洗澡,這樣飯後還可以讓小孩從事其他活動。洗澡時要教導孩子清洗每一個部位,若讓他自己一個人洗,很可能只會洗固定的一個地方。 睡眠:一般而言,睡眠大約是11個小時,但個人差別很大,並沒硬性規定。有的小孩有午睡習慣,有的卻不愛午睡,即使強迫他上了床,他也會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時溜出去玩。 勉強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別疲倦,否則就不用勉強他非睡不可。 另外,對黑暗懷有恐懼感的寶寶,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盞小燈,或是大人在旁邊為他念一段故事看著他入睡。有些寶寶很容易因惡夢而驚醒,因此,父母的卧室最好不要距離孩子的房間太遠。 平時要記得多和孩子溝通,4歲的寶寶機靈多了,希望上面說的能對你有幫助。

熱點內容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