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燈光教學設計

燈光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19 16:01:57

① 《燈光》的作者王願堅

本周課程的主要目的:

1、學習革命先輩面對巨大困難堅貞不屈、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和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

2、被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3、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文、講話等幾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特點。

本周課程的主要目標:

1、能學會本周的生字、新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能學習革命先烈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的精神,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發奮學習。並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4、能體會含義深刻的重點詞句。

5、能分辨事物和聯想。

6、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能獨立地分辨事物和展開聯想,並體會聯想部分對贏余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2、理解文中的重點句子和含義深刻的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1、能了解文中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論點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建議:自讀感悟;研究性學習。

有效教法建議:自讀感悟。

新型教法實驗:研究性學習。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燈光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剛過完年,你還記得過年時,各企事業單位、每個家庭都張燈結綵。一到晚上,真可謂百燈爭光,霓虹閃爍。當你沉浸在這彩燈華照之時,可曾想到過去,可曾想到那些為今天幸福生活犧牲的先烈們,他們雖然沒有看到這美好的燈光,但他們卻為我們創造了條件。今天,就讓我們到戰場上去,看一看郝副營長為我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猜測題目的意思。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作者王願堅是著名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他的作品有《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電影《閃閃的紅星》就是他的編劇。

這篇課文寫於1947年,是他參軍後的第二年,距全國解放還有兩年。

3、自由讀文,掃清字詞障礙。

4、指名讀文,讀中感悟。

三、 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1、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根據「閱讀提示」一邊讀一邊思考。

2、投影出示:「閱讀提示」中的問題。

3、學生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勾畫問題的答案,教師巡視指導。

4、自己讀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

5、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相機指導。

匯報第一個問題:「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1)學生匯報時出示課件: a、 多好啊!

b、 多好啊!

c、 多好啊!

(2)填空:每次「多好啊!」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

(3)其他同學補充。

(4)教師小結:第一次:作者漫步在天安門廣場,聽到遊人觀燈時發出了贊嘆。第二次:郝副營長在戰斗前看一本書,由書中插圖 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讀書而陷入沉思,自言自語道。第三次:郝副營長憧憬未來,深情地說。

(5)課件出示:a、 多好啊!這是對 贊美。

b、 多好啊!這是對 贊美。

c、 多好啊!這是對 贊美。

(6)說一說填好的句子。

A、祖國 b、電燈 c、未來

匯報第二個問題:根據他們在說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來匯報。

第一次:看天安門廣場千萬盞燈照耀著周圍的宏偉建築,襯托出首都的壯美,他可能會想到,我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國家裡是多麼溫暖,多麼幸福,多麼自豪啊!我們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第二次:郝副營長借火柴的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書上的插圖。他看到圖上畫著一個孩子正在吊著的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可能會想,那燈多亮啊!燈光多柔和啊!我要是能親眼看一看這又方便又明亮的電燈該多好哇!

第三次:郝副營長又望了一眼圖畫,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這時他也許會想,革命勝利以後,將會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好,為創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地工作。我們千千萬萬的勞苦大眾將在明亮的燈光下工作,勞動人民的子女將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和人身自由,那是多麼幸福的社會呀!

四、 再讀課文,體會理解

1、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郝副營長的句子,體會郝副營長大無畏的英雄形象。

2、通讀全文,感悟文章的中心。

3、文章開頭和結尾之間是什麼關系?(前後照應)

五、 總結全文

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它表達了人物的什麼品質?

(本文贏余了作者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回憶起戰爭年代,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歌頌了革命先烈無私奉獻,英勇獻身的精神,說明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激勵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發奮學習。)

2、同學們,先烈為我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同學們,有沒有決心?

六、 課後練習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要求查字典。

帶點字
查部首
除部首還剩幾筆
字義

憧憬

璀璨

沉思

千鈞一發

3、用合適的關聯詞語把下面的兩句話連起來。

(1)郝副營長只有22歲。 郝副營長已經打過不少仗了。

(2)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猛烈的阻擊,在黑暗裡找不到突破口。

後續部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

② 誰知道王願堅的《燈光》的資料 速度 在線等啊

王願堅的作品 燈光閱讀指導 《燈光》是閱讀課文,課文內容主要是寫作者對往事的回憶。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閱讀,找出課文中哪些內容對現實的描寫,哪些內容是對往事的回憶,分析作者為什麼會產生這許多聯想,從中領會革命先烈們的偉大精神。 讀《燈光》,回答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怎麼想起這件往事的? (2)「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體現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問要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並理解課文如何由寫現實過渡到回憶。第(2)問要求對比分析「多好啊!」這句話在文中出現的場合,體會說話人的心理,通過對比,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點:(1)課文主要講的是解放戰爭時期,郝副營長非常嚮往孩子們在燈下讀書的生活,以及在戰斗中英勇獻身的故事。作者是看到天安門美麗的燈光,並聽到「多好啊!」這句郝副營長說過的話後想起這件往事的。 (2)共出現兩次。第一次,是天安門廣場上一位遊客見到美麗的燈光時對天安門夜景的贊嘆。第二次,是郝副營長在戰斗之前看到一本破書插圖中孩子在電燈下讀書的場面時說的,當時他對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十分嚮往,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在電燈下幸福地學習和生活。[編輯本段]《燈光》讀後感 《燈光》讀後感我們看書、學習和工作大都離不開燈光,提到燈光,我不猶得想起了大作家王願堅寫的一篇課文-----《燈光》。這篇課文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主要講了,八路軍突擊的事情,讓部隊找到突破口,為了今後的孩子能在電燈下讀書,他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本篇文章有兩處地方,使我又感動又深有體會。第一處:「赴明兒勝利了,咱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我讀了這句話,我知道郝營長對勝利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同時也期望自己用上電燈,孩子們也用上電燈,在明亮的燈下學習、讀書。我感到了郝營長他很關心下一代,為了讓孩子在燈下學習,他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郝副營長和我比,我則顯得很渺小,因為我不懂得關愛他人,自從「見了」郝副營長,我就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品質。第二處:「這位年輕的戰士不惜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我讀到這里很感動。郝營長犧牲了,可他的犧牲是為了孩子,為了讓他們用上電燈,在燈下學習,所以他的犧牲是光榮和偉大的。他在犧牲前想的還是孩子,關心的還是他人,這種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將我折服。同時我又覺得很慚愧,以至一時說不出話來。郝副營長犧牲前還沒見過電燈,真實有點遺憾。我見過電燈,所以一點也不遺憾。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留一點傷感。全文讀完了,郝副營長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電燈,一直刻在我腦海深處,永遠牢記,牢記在心。

③ 燈光一課的教案。要快!!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先寫在解放戰爭時期一次圍殲戰就要打響的時候,郝副營長借著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書的插圖,圖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讀書。這幅插圖使郝副營長陷入對未來的憧憬之中;戰鬥打響後,後續部隊遭到敵人炮火的襲擊,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用火光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結果暴露了自己。戰斗勝利了,郝副營長卻犧牲了。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卻是戰爭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後代過上安寧生活,郝副營長和很多革命志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用平靜的口吻寫出自己的回憶,卻蘊涵著深沉動人的情感。

與《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樣,本文採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結尾又回到寫燈光。首尾照應,結構緊湊,文脈相通,含義深刻。課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對往事的回憶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調詳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而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作者卻用白描的手法「略寫」,兩相對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執著的理想。

本課的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這是寫郝副營長在激戰前,嚮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時的神態。從這種神態里,我們理解了他英勇戰斗的偉大動力,感到他那顆為解放中國人民、為造福人民而跳動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實在的景象,在這里正好襯托郝副營長對光明的嚮往。

②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這句話感情深沉,含義深刻。話中稱「年輕的戰友」,是對年僅22歲就在戰斗中犧牲的郝副營長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後代的幸福和安樂,「孩子們在電燈底下學習」成了「幸福與安樂生活」的一種象徵,強調了郝副營長是為了理想而英勇獻身。最後一句話既是對前面的情節的呼應,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贊嘆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

③事情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本文開頭運用倒敘的手法,由天安門廣場的燈光寫起,敘述過去的事情,現在結尾又回到寫燈光,與開頭照應,顯得結構緊湊。當然,除了寫作技巧上的意義,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作者在這句話里寄託的哀思和願望,那就是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也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2)對詞語的理解。

豫皖蘇:豫:河南省的簡稱。皖:安徽省的簡稱。蘇:江蘇省的簡稱。

宏偉:(規模、計劃等)雄偉壯大。

圍殲戰:包圍起來殲滅敵人的戰斗。

交通溝:陣地內連接塹壕、工事,供交通聯絡的壕溝。也叫交通壕。

倚:靠著。

胸牆:為了便於射擊和減少敵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損失,在戰壕邊沿用土堆砌起來的矮牆。

黑魆魆:形容黑暗。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等於30斤。千鈞一發指千鈞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極其危險。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本課指天安門廣場燈光耀眼。

華燈:雕飾華美或光華燦爛的燈。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戰地、圍殲、茂密、突擊、殲滅、注視、漆黑、陷入、憧憬、阻擊、點燃、性命、焦急」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

4.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引導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本課是略讀課文,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教師可以提覆蓋全文的問題,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中的一些細節。例如,讀完課文,你覺得哪些句子深深感動了你?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個別重點句可作適當點撥引導,加深學生的理解。

3.如果學生的自讀自悟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就重點部分加以指導,幫助學生從中體會郝副營長的獻身精神,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指導時,可以以「多好啊」或「燈光」的描寫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探究,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交流。

4.對於郝副營長的回憶,是天安門廣場上群眾對於燈光的一句贊嘆「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現了三次,是整篇課文的「文眼」。因此,本課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之間的關系:課文三次出現的地方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了什麼,會想到些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第一次說這話的人是在欣賞這美麗的景色時發出的由衷的贊嘆。正是這一聲贊嘆,引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

(2)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戰爭時期,條件極其艱苦,很多人從沒有見過電燈,郝副營長也沒有見到過,他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第三次說這話的仍然是郝副營長,他相信戰爭勝利以後,孩子們能在燈光底下學習,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5.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可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交流討論之後,指導學生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教學案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

1.導語:《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

2.通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詞。

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三、精讀往事部分內容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2.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第一句: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宏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第二句: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第三句: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第四句: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第五句: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3.學生就這些重點句子自讀思考,互相討論。

(1)「我」為什麼看到天安門廣場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郝副營長注視著那幅圖,在默默地沉思什麼?

(3)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麼呢?

(4)課文的題目是「燈光」,你覺得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充分發言,積極討論。)

5.有感情地朗讀回憶往事的這部分內容。

五、相關鏈接

王願堅(1929—1991)當代作家,山東諸城人。1943年以前在家鄉讀書,1944年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次年參加八路軍,在一個軍分區宣傳隊當宣傳員。解放戰爭期間,在華東野戰軍一個縱隊的報社任編輯和記者。1947年入黨, 1952年調《解放軍文藝》任編輯。1956年至1966年,參加革命回憶錄《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1972年和1975年先後兩次到長征路上采訪。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足跡》《路標》以及電影文學劇本《閃閃的紅星》(與陸柱國合寫)。

④ 誰有旗語和燈光通信的教案跪求

<
1.教師撰寫教學來案例,是教師不源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⑤ 《燈光》這課的高級教案(在線等)

燈光-教案2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現,體會句子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l、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郝副營長的美好心靈,學習他不怕犧牲的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體會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辨別美的能力。 二、學法引導 學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部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難點 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三)解決辦法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步驟 (-)揭題,練說 1、板書課題。 2、練說。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文,練說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這里教師可設計幾個填空,輔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後,可引導他們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弄清文中三個「多好啊」間的關系。 (課文三次出現「多好啊!」這句話,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來,標上序號,然後讀一讀上下文,找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們說這些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然後通過小組交流、集體匯報的形式,幫助學生弄清這一問題。第一次說這話是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是引起我回憶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說這話的是郝副營長,他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第三次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激情,練讀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可採取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自由感情朗讀全文。 (學生在感情朗讀當中自然感受到當前生活的幸福,聯想到先烈的獻身精神,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1、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2、練筆:仿照課文的敘述形式寫篇作文,內容自選。

燈光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中國學習聯盟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7

教案示例

《燈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清課文脈絡。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通過填空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多好啊」的句子,加以體會。

(1)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指導朗讀(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

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

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點是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動

搜集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新中國的故事,召開「踏著先烈的足跡」故事會。((5)燈光教學設計擴展閱讀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參考資料:http://study.feloo.com/jiaoan/yuwen/6/200501/7637.asp

⑥ 求王願堅《燈光》的歷史背景 註:是寫作時(也就是1947年)的寫作背景,不是王願堅的資料,也不是教案

事情發生於1947年,解放戰爭時期,大概是中原地區。所以我判斷應該是,我軍的戰略反攻時期,就是挺進中原。文章說是初秋,劉鄧大軍正好是1947年6月30日反攻的,而且在1947年得10月10日中央發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時間正好吻合。
國共兩黨與1945年抗戰結束後就開始和平談判,但都無重大成果,軍事摩擦倒是不斷。1946年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解放戰爭爆發。第一階段,1946年夏至1947年6月中共屬於守勢,甚至離開延安。第二階段,1947年7月至1948年9月,戰略反攻時期,故事應該發生於這一時期。如果上點綱的話,營長生的光榮,死的偉大!毛主席當初對於能否反攻成功,力挽革命事業之狂瀾,也沒有十分把握,已經做了最壞打算,取得輝煌勝利,有點意外,這也是多虧了前線將士浴血奮戰。所以,這充分證明營長的犧牲多麼具有歷史革命意義。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多麼來之不易,都是如營長一樣的英雄的鮮血與盛,生命換來的!
這么說可以嗎?

⑦ 五年級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教學設計.wps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和課件;煙箱、吸煙儀器;直管和彎管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紙屏

三、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四、教學難點
運用光的直線傳播理論來解釋影子的形成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裡來,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呢?(光)課件出示圖片
嗯!我們要看到這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麼,光是從哪裡發出來的呢?
學生舉手發言
同學們說的真好。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從光源發出的光又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呢?
學生討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板書課題:3.光是怎樣傳播的)

(二)、實驗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師:實驗出真知。今天,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來進行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2)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第28-29頁,明白實驗的方法和步驟(最好請個別學生描述一遍實驗的操作)
(3)8人一組自行操作
(三)深入探究過程
1、師:現在讓我們當一次小科學家,研究一下,怎樣能讓光通過三個小孔在紙屏上留下光斑?老師在這里為每一小組准備了一組材料——三張有小孔的卡紙、一張紙屏、一支激光筆、5個書夾。大家在實驗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把它記錄在實驗報告單上,實驗時間為10分鍾。
2、注意:不要用眼睛直對光源
3、實驗:出示幻燈片:你能完成挑戰嗎?讓光通過三個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小組匯報實驗現象。初步得知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4、進一步驗證:當三個小孔對齊時能在紙屏上看到光斑,移動第二張或第三張卡紙,會出現什麼樣的現象,進一步說明了什麼?(光斑相應的出現在第二張或第三張卡紙上,原因是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它被移動的卡紙擋住時,就無法照到紙屏上,因為它不會拐彎。當卡紙繼續移動,不再遮擋光線時,光又透過兩張卡紙的小孔,照到最後的紙屏上。)
小組匯報實驗現象及結論。
5、師:通過我們的反復實驗,我們能進一步說明什麼?(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通過這么多實驗的證實,我們終於能把我們的猜想上升為結論了,今天我們通過實驗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學生齊說)
(意圖:通過這一實驗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光是沿直線傳播這一規律的理解。並使學生明白:一個結論的得出應該通過反復驗證,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其它的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師:打開激光筆,照射教室的牆面,問:看,教室的牆面上出現了光斑,但是你們看見了光的路徑么?
2、演示煙箱實驗:利用噴煙儀器,在透明的長方體盒中噴入少許的煙,在紙盒外部用激光筆對准盒子內,從一端照射到另一端,發現一條筆直的光路。
師:煙箱實驗再一次驗證: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師:我們通過驗證證實了光的傳播路徑,那你們知道光傳播的速度是多少嗎?我們來看一段資料,相信同學們會對光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出示課件:科學小常識)

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鍾。
(學生齊讀)

(五)、影子的形成
1、猜謎語:一個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說話。是什麼呀?

它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

那你知道它的原理師什麼嗎?說一說你的理由!

從光源發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時,物體向光的一面被照亮,在背光的一面形成一個光線找不到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子。

(六)游戲探索
1、材料:一根直筒、一根彎筒、教室的白熾燈燈光。
2、師:怎樣利用直通、彎筒和我們教室的白織燈燈光來證明光沿直線傳播的呢?
生:用直筒看燈燈光,能看見;用彎筒看燈光,看不見。
師:這位同學的猜想對嗎?誰來試一試。
3、6小組分別選1位學生上來觀看。(結論與猜想一致)
4、通過驗證,反面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不會拐彎。

(七)實踐應用
1、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運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你們仔細想想看。(幻燈出示圖片——射擊、射箭運動,木板的邊是否平直…….)

七、總結
這節課,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和探究,懂得了很多知識,誰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和快樂呢?
學生總結

八、作業設計
解決問題:老師很喜歡在陽台上種一些花花草草,可是老師家裡的採光不好,他們經常曬不到太陽,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九、板書設計
3.光是怎樣傳播的
猜想→實驗→結論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速:每秒約30萬千米
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8分鍾

⑧ 巴金《燈》的教學案例

《燈》教案
備課人: 江蘇省阜寧縣陳集中學 朱益剛

教學目標: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象徵手法,領悟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雋永的語言

教學重點:領悟文章蘊涵的情與理

教學難點:讀出文章真摯美、蘊藉美

學法指導:四讀學法(針對散文特點教者自己設計)

一讀 感知——讀出「文意」 (默讀 領讀)

二讀 理解——讀出「文脈」 (速讀 瀏覽)

三讀 領悟——讀出「文旨」 (自由讀)

四讀 鑒賞——讀出「文味」 (品讀 誦讀)

學法闡釋:四讀首先並非是僅讀四遍或四次而是指閱讀中的四個階段,教者自稱為四輪;其次並非是簡單的重復和循環而是逐層深入的;第三,並非是割裂的而是有機融合的;最後,每輪的閱讀任務並非是單一的而是在互相滲透中而有所側重。

教 法:四讀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 在四輪閱讀思考表達過程中注意設計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啟發引導學生深入地解讀課文

教法闡釋: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課堂上「當家做主」;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興趣,讓學生結合自己體驗,自主閱讀喜愛的段句,讓學生與文本「自由戀愛」;利用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提出自己個性化的見解,主動參與課堂論辯,讓學生的觀點形成碰撞和交鋒,讓課堂「百家爭鳴」;設情境,留空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靜心沉思,設計探究話題,創設拓展鏈接,引導學生課後探索,開展研究性學習。

拓展方案:引導學生課後探索,可就中外文學作品中「燈」這一意象開展研究性學習。

合作方案:課堂分組閱讀 分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導入。

導語:在一個風雨凄冷的黑夜,你迷路了,你的耳邊只有呼呼的風聲

和孤鳥的悲鳴,此刻你可能最企盼出現什麼?家 燈

同學們或許會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中這樣一席話:「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在陰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可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這正是冰心先生心中永不熄滅的一盞燈,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盞燈在搖曳在心靈深處,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巴金先生的名作——《燈》。

二、 一讀 學生談第一感想。

問:1、文章讀完後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麼?分組推選同學回答

燈給人光明、勇氣、希望、安慰、溫暖、信念

2、哪些語段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

教師小結:全文圍繞著「燈」寫,燈在寒夜裡給自己、給別人帶來勇氣,給風雨中迷途的人指路,給親人、愛人導航,給垂死的人帶來生的勇氣、生的希望。

三、 二讀 找出文中線索,理清作者思路。

問:文中線索是什麼?作者思路是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歸納)

線索:燈

思路:眼前(燈)——回憶(燈)——眼前(燈)——聯想(燈)——眼前

聯想:記憶中的燈 傳說中的燈(親情之燈 愛情之燈) 友人心中生命之燈

四、三讀

1、 結合具體詞、句體會文章所滲透的情感。(分組討論、讓學生講自身體會)

①找出反映作者情緒變化的詞語。窒悶—暢快—微笑

② 「我應該感謝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燈光」、「我愛這樣的燈光。幾盞燈或一盞燈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徹黑暗,可是它也會給寒夜裡一些不眠的人帶來一點勇氣,一點溫暖」——對燈的熱愛、感激之情

③「難道是我的心在黑夜裡徘徊,它是被噩夢引入了迷陣,到這時才找到歸路」、「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有等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會用沉海底」——作者苦悶又不甘沉淪,寂寞無奈的人生之旅中,對「燈」的嚮往親近之情

④ 「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作者感到祖國的希望和光明,是對抗戰必勝的信念,點燃全國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燈。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看見正義勝利的時候。 ——巴金

⑤寫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含蓄表達了人類嚮往光明,堅定信念,正義必勝的信念,抒發生命需要支柱的感想。⑥⑦⑧⑨

教師引巴金語小結:我生活過,奮斗過,掙扎過,哭過,笑過,我從生活里得到一點東西,我便把它寫下來。 ——巴金

2、結合具體語段,領會象徵手法,探究文章蘊含的哲理。(學生分組交流,發表個性化見解)(聯系課後練習三)

①在逆境中、困難中不甘沉淪,勇敢面隊,心存希望,光明必現。

②「光碟機散了我心靈里的黑暗,熱促成它的發育」——點燃心靈之燈,引照漫漫人生路,熱愛生活,追求光明。

③「我們不是但靠吃米活著的。」

希望就是生命,生命就是希望。 ——牛頓

托物言志 燈—象徵—溫暖信念光明希望理想

五、四讀 誦讀感受最深刻的語段,體會文章的真摯、含蓄與深刻。

讀出文中蘊涵的真摯情感和雋永哲理。(第6段、12段等)(分組閱讀比賽)

六、學生主動質疑。

七、一句話結束本課:

「心靈之燈不滅,生命之光永存。」(學生掌聲)

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燈,理想之燈,信念之燈,在學生高昂的情緒中結束本課。

八、作業

1、 以「燈」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2、 課後搜索積累描寫「燈」的中外名篇,理解這些作品中「燈」的意境構成,總結歸納作品的藝術手法、主題特徵。(冰心泰戈爾)

⑨ 《燈光》教案

燈光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中國學習聯盟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7

教案示例

《燈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理解革命先烈對未來的憧憬和為此作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教師提問:①你見過什麼燈?它們的形狀是怎樣的?分別用在什麼地方?②這些燈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如果沒有這些燈,生活會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燈生活又變得怎樣?

(學生聯系實際,在說的過程中已經對「我」漫步天安門廣場感到「光明」和「溫暖」有了具體的認識。)

二、理清課文脈絡。

1.讀課文,弄清人物間的關系。

(「我」與郝副營長,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目的是一個,即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2.讀課文,通過填空弄清火光與燈光的關系。

(1)戰斗間隙,郝副營長劃著______,借著______看一本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______。他充滿了對未來的______。

(2)守敵的圍牆被炸開一個______,突擊連馬上______,後續部隊在黑暗裡______,在這______的時刻,郝副營長劃著火柴,點燃了______,______為後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3)戰斗勝利了,現在孩子們能夠在______學習,可他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______。

(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營長對燈光充滿了無限的嚮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用點燃那本書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勝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輝的時刻。)

3.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三個「多好啊」的句子,加以體會。

(1)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又漫步在廣場上,忽然背後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對天安門廣場「燈光」的贊嘆,引起「我」的回憶。)

(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郝副營長看了書中插圖後,對圖上的孩子能在燈光下看書深感羨慕)

(3)課文第七自然段。(說這話的依然是郝副營長,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三、指導朗讀(指讀、組內讀、齊讀等形式)

1.指導學生讀回憶部分(3——11自然段)。

郝副營長的話要讀出沉思、詢問、回憶、憧憬的語氣;

激戰部分要讀出「猛烈」、「著急」;

戰斗結束部分,語速放慢,讀出對戰友無限崇敬之情。

2.指導朗讀課文首尾段。

這部分總的基調是流暢,讀出對戰斗深沉的懷念。

3.感情朗讀全文。

四、延伸拓展

1.簡介作者,鼓勵課外閱讀。

2.寫出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五、布置作業

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七根火柴》、《三人行》。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從郝副營長在戰斗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點是理解作者由具體的事物而產生的聯想。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時理解和感悟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社會的思想感情。

探究活動

搜集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新中國的故事,召開「踏著先烈的足跡」故事會。((9)燈光教學設計擴展閱讀中提供了部分故事。)

熱點內容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