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恐龍山中學

恐龍山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3-31 07:20:57

❶ 恐龍山鎮的人文歷史

盤龍古鎮與古村寨
川街古時是黑(井)易(門)鹽運道上的中途大站,舊名盤龍鎮。
1、共有五道大門、天井、地下通道、大堂等設施的鄭家大院(川街老街槐花樹村)
川街老街子槐花樹村有一片篇縱橫交錯、相互聯結在一起的建築群,這里是曾經的古宅子,清朝時期的鄭武舉(武舉人)官邸,其位置是今天的東抵川街老街(現在是牲畜交易處),西抵後山牆(有一條巷道隔開),男抵現在巷道,北抵槐花樹大橋至川街中學的馬路,古宅總共有五道大門,有天井、大堂等,但可惜的是大堂,在五六年前,鄭家榮(鄭武舉的後人)家翻新房子,被拆除,大堂的位置就是現在鄭家榮加的房子所在地,現在還非常清晰的能感覺出當年鄭家的輝煌建築,古宅龐大的建築脈絡還非常清晰。
2、具有非常高建築藝術價值的小星寺
位於現在川街中學新教師宿舍樓所在地,總體建築是巨型石頭和木頭構造而成,從現在的川街後街的川街中學出口(中期的糧食所,註:川街的連鎖多次搬遷,可分為早中晚,早期,位於川街後山頭川街中學旁邊;中期:川街後街,川街老公社旁邊;後期:川街新街),一直向上,有三個大台階構成,大台階有諸多小台階構成,據說小星寺里有一塊明朝建文皇帝親筆的牌匾,懸於小星寺中,後因文革破四舊(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小星寺被焚燒,其中牌匾被人抬出,但後來不知所蹤,一些文物也流落四方,現在川街老街的街道上,巷道里鋪的石板上都是銘刻了碑文的石碑,還有多個石獅子散落在路邊、陰溝邊。。。。。。希望政府能給予關注和收存這些散落的文物,整理這里的歷史文化,這里的很多老人對這些歷史都很了解,
3、現在的川街騎馬村西北有一段三四百米的石板鋪成的、布滿馬蹄坑印的就是當年的鹽運古道!以及騎馬村有一片古墓地,這里石碑、石柱林立碑文記載了很多歷史!!!
現在川街村委會木鮮花樹村、小武庄、文家箐、大量的沐姓村名,他們自稱是明朝執掌雲南政權280年的「沐國公」的後裔。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當時雲南尚在蒙元梁王統治之下,朱元璋親自部署,調集20萬軍隊,以傅友德為統帥,藍玉、沐英為副,對雲南進討。沐英智勇雙全,在曲靖白石江戰役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洪武十六年(1383年)正月,雲南平。傅友德、藍玉班師,平西侯沐英封為「鎮守國公」,留鎮雲南,自沐英十二傳至沐天波。無論爵號如何變更,人們都稱之為「沐國公」。明天啟六年(1626年),元謀土司吾必奎反,召各地土司率兵討伐,阿迷州土司沙定洲乘機進駐昆明,隨即進攻沐府,沐天波逃往滇西,沙定洲軍焚掠沐府,沐氏家敗人亡。1647年大西軍孫可望擁護永曆帝入滇,沐天波返滇,被南明王朝授予太子太傅雲貴都督黔國公。1659年隨永曆帝逃亡緬甸;1661年緬甸王執永曆帝獻給吳三桂,同時殺害了沐天波,沐氏在雲南的統治結束。
據袁嘉穀《滇繹》記載:「天波知國事已去,死亡在旦夕,而先人宗祀不可不繼,乃使其子分贅各土司。曰:諸蠻吾先人所撫也,魂可依焉,汝倚婦翁,猶不失為凈土。但沐天波之子沐忠顯雖娶石屏土官龍世榮女為妻,入贅龍家,藏於山洞、生子神保,仍被吳三桂以反叛罪連妻帶子,以及沐天澍二子捕獲,解送京城,發配寧古塔(吉林)。」 順治十七年(1660年),吳三桂完全取代了沐氏在雲南的統治和利益,沐氏族人及莊客也都作鳥獸散。
隕石坑內沐氏後人,最初改為木姓,直到清光緒以後,才又回歸為沐姓。如今隕石坑中的沐氏族人已發展到文家箐、魯家箐、黑蒲村,共40餘戶,有的還遷到坑外的梨園、小武庄,總戶數達100多戶,500多人,但每到清明節,仍回坑內祖塋掃墓。至今坑內道光以前墓碑都姓木,如道光二十七年的「鄉評醇厚岳父木公諱登科之墓」;清乾隆年間一座墓碑的浮雕,雕刻的仍是明代漢族官服造像,保留明代墓葬風格;而民國甲寅(1914年)立的墓碑,如「待贈鄉評敏達沐公諱正統大人之墓」已改為沐姓。
費孝通《易村》社會研究遺跡
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的研究案列:川街彝族土紙、九渡竹園川街彝族土法造紙技術,具有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是祿豐縣獨一無二的產業,屬於瀕危的文化遺產。星宿江的南段流經恐龍山鎮的九渡、栗樹、李珍庄,排列於星宿江邊綿綿數公里的綠林竹海,由一個個的竹園組成,形成了很大的規模。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四川省鬧飢荒,很多能工巧匠到雲南逃荒,四川省會理縣一位造紙的師傅來到恐龍山鎮小栗樹村,看到這里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就留下來向群眾傳授土法造紙技術。1940年左右,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祿豐縣川街的李珍庄發現了較大的手工造紙的作坊群——曾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造紙中心,當時這些作坊正處於它的繁榮期,每天造紙量達到了相當的規模,費老當時認為這種手工作坊式的經營最終會發展成為現代造紙廠。然而,不過幾十年的工夫,李珍庄的手工造紙衰落了,李珍庄造紙的輝煌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李珍庄的人民失去了自己曾經有過的一項重要的副業,這個中心轉移到了離李珍庄不遠的另外一個村子叫小栗樹村,但要可持續發展也要進行良好的管理,不然還會重蹈覆轍!
土著文化遺產(文武皮影與土法造紙)
文武皮影戲:皮影戲又稱皮人戲,是最古老的電影,是集於說、學、斗、唱於一身的藝術,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相當活躍,乃至八十年代初期,由於電影、電視的逐步普及才逐漸消失。表演人是恐龍山鎮大村村委會文武村53歲的村民額加壽,目前現存劇本有《水漫金山》、《薛仁貴征東》、《薛剛反唐》、《說岳傳》等。
川街土法造紙,具有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是祿豐縣獨一無二的產業,屬於瀕危的文化遺產。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年,四川省鬧飢荒,很多能工巧匠到雲南逃荒,四川省會理縣一位造紙的師傅來到恐龍山鎮小栗樹村,看到這里有豐富的竹子資源就留下來向群眾傳授土法造紙技術。

❷ 恐龍之鄉是哪裡

「恐龍之鄉」稱號是中國地質學界權威機構對廣東河源、雲南祿豐、四川自貢等的官方認可
包括以下地區:
1雲南祿豐
2浙江東陽
3廣東南雄
4四川自貢
5甘肅永靖
6山東諸城
7河南西峽

❸ 飛躍恐龍山是什麼

飛躍恐龍山是常州恐龍園內的4D版室內過山車。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乘著翼龍飛車,穿過黑暗的隧道,經過火山,峽谷,還有翼龍的襲擊,更有完美的夜空,很吸引人。
我去玩過一次,感覺這個項目還是比較刺激的,膽小者慎入哦~

❹ 昆明恐龍山公園大車限行嗎

昆明恐龍山公園大車是限行的喲,只有小車才可以過去,大車是不可以的。

❺ 恐龍山鎮的文化教育

恐龍山鎮建有小學 10所,擁有教師 109人,在校學生1619 人,中學 1 所,擁有教師 46人,在校學生522 人,目前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2141人,其中小學生 1619人,中學生 522人。
全鎮建有文化活動室 1個、圖書室1 個、業余文娛宣傳隊 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2005年被縣文體局評為 文藝鼓勵獎

❻ 恐龍谷門票多少一張

祿豐縣本地人進去要60元門票,外地人進去要120門票。


祿豐世界恐龍谷位於楚雄州祿豐縣城以南23公里處川街鄉阿納村恐龍山,地處昆楚高速公路旁,距楚雄市68公里。世界恐龍谷是一個集遺址保護、觀光休閑、科普科考等為一體的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世界恐龍谷將帶領我們走進失落的恐龍王國,穿越再現的侏羅紀世界,解讀地球生靈的興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億萬年的世界奇跡。

❼ 作文恐龍園飛越恐龍山500字

今天天氣很晴朗,爸爸媽媽帶我去常州恐龍園旅遊。一路上,我大概有點暈車,所以有點難受的感覺。

到了那裡,我看見有一座石頭搭成的像橋一樣的大門,它是淺紅色的。大門的左邊有一塊象恐龍化石一樣的石頭,上面寫著:「中華恐龍園」五個綠色的大字。正門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花壇,裡面種滿了許多花草,正開著各式各樣的鮮花,周圍的景色美極了!

進了恐龍展覽館,我看見中間有三隻巨大的恐龍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個都快碰到頂了,長長的脖子伸向前面,好像正在大叫呢!另外兩個稍微小一點,它們靠在一起,好像正說悄悄話。在四周,還有十幾個小的恐龍骨架:有的像在跑;有的像在覓食;有的像在吃東西;還有的像一家人在玩耍。在一個角落裡,走進一間像破了的蛋殼的房間里,我看見許多恐龍蛋的化石。邊上還有科學家挖恐龍化石的雕塑。

我們走進侏羅紀歷險,了解了古代恐龍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走進恐龍災難之謎廳,知道了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今天,我知道了這么多恐龍的知識,心裡真高興。

❽ 恐龍山中學學生可以轉人祿豐松園中學嗎

答: 恐龍山中學學生應該可以轉人祿豐松園中學
問題問的挺好的
很高興為你回答

❾ 飛躍恐龍山內部構造

飛躍恐龍山是常州恐龍園內的一個3d過山車娛樂項目,裡面環境漆黑,內部的天花板上是裝飾出來的星空,耳邊環繞著恐龍的叫聲,還有巨型恐龍的遺骸。

❿ 2016年雲南省祿豐縣恐龍山中學中考成績查詢

2016年雲南省祿豐縣恐龍山中學中考成績查詢
這個不急,會發下來的。如果你實在很捉急就查詢一下官網看看有沒有,或者問老師,或者打電話什麼。打電話問是最快的辦法!

熱點內容
山東數學建模 發布:2025-09-19 18:43:59 瀏覽:882
高一上學期物理試卷 發布:2025-09-19 18:33:36 瀏覽:594
舞蹈教學組合 發布:2025-09-19 15:23:55 瀏覽:747
教學課件ppt模板免費 發布:2025-09-19 14:32:50 瀏覽:169
成都最美教師 發布:2025-09-19 13:09:19 瀏覽:871
寫作教學 發布:2025-09-19 09:54:54 瀏覽:485
初三數學動點題 發布:2025-09-19 09:23:23 瀏覽:958
高考制度歷史 發布:2025-09-19 08:57:08 瀏覽:69
小學師德考核登記表 發布:2025-09-19 07:44:03 瀏覽:662
生物材料報告 發布:2025-09-19 05:12:45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