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情緒特點
『壹』 簡述中學生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1.情緒情感更加豐富。 隨著學習、生活范圍的擴大以及自我意識的覺醒,中學生發展了多樣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兩性的情感與社會性情感也日益豐富。例如,對國家建設與民族前途的情緒體驗、對個人前途與社會變革關系的情緒體驗、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情緒體驗、對學習重要性的情緒體驗、對升學與就業的情緒體驗等。
2.情感傾向趨於定型。 自我意識的發展、世界觀的基本形成,對中學生情感傾向的定型起著重要作用。情感傾向是指一個人的情感是針對什麼性質的事物發生的。例如,有的同學的情感經常對具有社會意義的事情發生,有的同學則是對生活瑣事發生。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情感傾向變得較為固定。
3.情緒的強烈性。 中學生的情緒是強烈的。因此有人形容此時期是「暴風驟雨」時期,他們的情緒經常具有不可遏制性。他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或者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有時彼此之間只因為一句話不合就怒不可遏、拔拳相向。在正確的世界觀與理智的支配下,他們能夠懷著強烈情感做出驚天動地的光輝業績;但如果他們被人利用,或捲入盲目狂熱之中,他們的強烈情緒也會給社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4.情緒仍不穩定。 中學生的情緒不僅是強烈的,又是不穩定的,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在苦悶時受到鼓舞則為之振奮;在熱情澎湃時,受到挫折則容易灰心喪氣。情緒的不穩定與此時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也與家庭和社會上的某些因素有關。性的成熟給他們帶來情緒上的一些擾亂。好勝心強與經驗不足經常是造成中學生情緒波動的原因。
『貳』 中學生的情緒具有什麼特點
有些沖動,有時候覺得說話需要很拽,很酷,喜歡有時候想用拳頭解決一切。內有時候會喜歡非容主流與半長發。覺得自己是對的,需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別人老是打擾自己,老是對自己指指點點。喜歡有自己的空間,書桌上越空越好,不喜歡堆滿了書,即使是有規律的堆放,對此覺得很煩。
總之在很酷的人面前要裝成很酷的樣子,在很二的人面前要擺出點至高無上的樣子。會很任性。卻在有時候覺得兄弟情義大於一切。有點凌亂,大概就是這樣。
『叄』 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特點
1、情緒情感更加強烈,具有沖動型和爆發性
2、情緒情感不穩定,具有兩極性
3、情緒理解力增強,學會用情緒表達規則
4、能採取有效的情緒調節手段
『肆』 ,中學生情緒的特點有哪些
暴躁,易怒,逆反
『伍』 中學生的情緒具有什麼特點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是什麼
沖動叛逆
『陸』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一般特點
中學生的情緒是在活動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教育、機體發育及環境等諸多條件的影響下,情緒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隨著內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中學生的情緒反應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情緒正日趨豐富而強烈。
一、情緒活動的豐富性
在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不斷產生各種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強度也在不斷增加。由於新的需要不斷涌現,中學生在自我認識的態度體驗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我、自負等,以及友誼等方面的多種情緒體驗。情緒活動的豐富性,也導致了中學生情緒更加趨於復雜化,其表現為情緒帶上了文飾的、內隱的、曲折的性質,面部表情不再是內心世界的顯示器。如此時對某件事感到厭煩,但出於某種原因,既可以表現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現出熱心;對一個人明明有好感,願意接近,卻由於自尊心或其他原因,會有意表現出冷淡的態度。
二、情緒體驗的跌宕性
中學生情緒激盪,容易動感情,也容易激怒。這種沖動性與他們的生理發育,特別是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強、抑制過程弱有一定關系。他們喜歡感情用事,遇事好激動,對自己認為不良的現象動輒深惡痛絕,對罹難者則多加惻隱之心。他們對外部刺激反應迅速、敏感,高興時歡呼雀躍,甚至惟我獨尊,失敗時則極端苦悶,悲觀失望,有時為一點小事,或是動怒嘔氣,與人爭吵,或是轉向反面,變得泄氣、絕望。在強烈的感情沖擊下,他們可能會遇事武斷,行為固執,不聽勸告,我行我素。正因為中學生的情緒起伏不定、動盪多變、情景性強、感染性大、來得急而強烈、去得快而迅速,所以,他們既可以表現出驚人的豪壯行為也能因為狂熱憤怒和不冷靜,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三、情緒活動的心境化
中學生的情緒在時間上比小學生有更長的延續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應能夠較長時間的留在心頭,這種拉長了的情緒狀態則會轉為較穩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暢,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會感到滿意,干什麼事都有勁,甚至對平時不感興趣的活動也津津樂道;相反,若心境不佳,則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由於情緒延續性的增加,他們不再出現破涕為笑的現象,在一段時間內,或是歡樂愉快,或是安樂寧靜,或是抑鬱低沉。他們在某一方面得到快樂和高興的情緒,會延續成為良好的心境;由於挫折或失敗引起的不快或苦惱的情緒,也會延續較長的時間,而成為悶悶不樂的不良心境。這種不良心境如果延續下去,不僅會影響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四、情緒變化的兩極性
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具體表現為:
1. 復雜與簡單共存
進入中學以後,隨著環境的改變,視野的擴大,知識的增多,中學生的情緒領域也在不斷拓寬。情緒內容日趨復雜,其范圍已經發展為對學習、生活、友誼等的體驗,以及對一切所熱衷的事物的體驗。但是,由於諸多因素影響,中學生的所有情緒體驗,尤其是高級情感體驗尚存在一定的簡單性,如有的中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僅僅是因為興趣深厚,對學習的熱情僅僅是為了榮譽,把友誼理解為「義氣」等。
2. 強與弱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十分強烈,為一件小事或暴跳如雷,或欣喜若狂,或歡呼雀躍,或垂頭喪氣的現象屢見不鮮。與此同時,他們的情緒還有著溫和細膩的一面,在與知心朋友、所敬重的師長交往時,他們也會表現出溫文爾雅、和顏悅色的形象,即使有令人不快的事情發生,有時也會冷靜理智地對待和處理。
3. 波動和穩定共存
中學生的情緒波動性表現為情緒的大起大落,往往從一個極端走上另一個極端,順利時晴空萬里,受挫時愁雲滿天,今天對某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明天又覺得不屑一顧。與波動性相對的是穩定性,中學生在形成一種看法後,有時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堅持性,不易改變。
4. 微妙的隱蔽性
中學生的情緒不再像兒童那樣天真直露、心口如一,其表現具有文飾、內隱的性質,有時會把自己真實的內心情緒世界封閉起來,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或真實情緒,是否予以表現也時常依時間、對象、場合而轉移。但中學生畢竟閱歷較淺,涉世未深,內心深處存在希望被理解的強烈願望,依然比較坦露、率直,當意志不能完全控制情緒時,也會鋒芒畢露,遇到知己時,也會傾訴真情,所以,情緒的隱蔽性是相對而言的。
『柒』 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這時期的青少年情緒波動體驗劇烈,情感活動廣泛且豐富多彩,表現出很明顯的心理年齡特徵。豐富性和細膩性。青少年學生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交往范圍日益擴大,學習各種社會道德規范,對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價值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中學生的道德感和理智感、美感等高級情感日益豐富和深化,對人際關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也變得情感細膩,對別人的言語和行為變得敏感起來。爆發性和沖動性。青少年學生對各種事物比較敏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心理行為自控能力較弱。一旦激起某種性質的情感情緒就如火山般猛烈爆發出來,表現出強烈的激情特徵,情感情緒沖破理智的意識控制,淋漓極致地顯露出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愛、恨、不滿或恐懼、絕望等。不穩定性和兩極性。青少年學生情緒雖然強烈,但波動劇烈,兩極性明顯,很不穩定,情緒很容易從一個極端劇烈地轉向另一個極端,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比較片面,很容易產生偏激心理。外露型和內隱性。隨著年齡的增大、認知范圍的擴大、個人經驗的積累,青少年學生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現和行為反應。他們既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情緒反應,對外界事物的愛怒哀樂喜形於色,淋漓極致的抒發他們的內心感受;又能逐漸掩飾、壓抑自己的情緒。心境化和持久化。一方面青少年會因為成功或收獲而使快樂的情緒體驗延長成為積極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敗會使不愉快的消極情緒延長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許多不良情緒往往具有情緒心境化色彩。
『捌』 中學生的情緒主要有哪些
(一)自覺性品質有所提高
自覺性是指一個人對行動的目的、意義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並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動,使自己的行動服從於社會要求的品質。中學生由於認識的局限性,自覺性、幼稚性仍處在錯綜矛盾的狀態。中學生的自覺性品質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的,不同年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如初一、初二學生身心巨變,他們的自覺性品質比起小學生已有很大的提高,他們處處表現出獨立、能幹、勇敢,而不依賴於家長、教師,也不像小學生那樣易受暗示。但是他們畢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自覺性還不十分穩定,有時把魯莽冒險、頑皮、頂撞、破壞紀律誤認為勇敢。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已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並且能為自己制定短暫的學習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增強了,並能積極主動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二)果斷性品質有所發展
果斷性是指一個人能迅速而又合理地採取行動的意志品質。初中生的果斷性水平還比較低,而輕率往往是他們的主要特點。
由於他們反應快,行動比之中學生有以下進步:知識更加豐富,社會生活經驗不斷積累,因而在處事的果斷性方面有了很大發展;對新事物、新情況反應快,行動也快;懂得珍惜時間,反對因猶豫不決而浪費時間;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能及時解決,對待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並不迴避,而是以積極態度果斷處理。
(三)意志薄弱
1.受暗示性和獨斷性
受暗示性是指不加分析和批評地接受影響,輕率地改變行動方向。獨斷性是指堅持已見,一意孤行。毫無理由地拒絕考慮別人的任何批評和勸告,也不善於吸取經驗教訓。
2.優柔寡斷和冒失
優柔寡斷是指在需要做出決定時,猶豫不決,顧慮重重,做出決定之後,又遲遲不採取行動。冒失是一種輕率的表現,是指對任何事情都不能深思熟慮,只憑一時沖動匆忙做出決定,有時不計後果。
3.任性和怯懦
任性是對自己的行動不加約束,隨興所致,怯懦是在行動時畏縮不前,情況變化時張皇失措。
4.頑固或執拗
頑固執拗的人追求的是不合理或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他們不能客觀地分析外界情況,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執迷不悟,一意孤行,甚至明知行不通也要堅持己見,這樣必然會導致失敗。
以上四點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現。一般來講,意志薄弱不算意志異常,經過修正可以堅強起來。但經常表現出盲目、草率、優柔寡斷、半途而廢,在行動上又不能控制自己,就可以稱之為意志異常。概括起來有如下表現:
(1)意志喪失
行為缺乏目的性,盲目性大,不知自己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
(2)強迫行為
在某種非理沖動的影響下,不由自主地反復地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動作.自己又不能控制這些不必要的行為。
(3)固執行為
意志正常的人,在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時,能修訂計劃;而意志不良的固執行為,明知已經錯了,仍一意孤行,固執己見。
(4)不能隨意支配自己的行動
如運動亢進、坐卧不安、動作遲緩、行為及運動不協調
(四)第二性徵的出現及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少年男女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顯現出各自鮮明的性別特徵。人們將這一特定的時期稱作青春期。在這一時期,人的性器官明顯發育並出現第二性徵,性意識開始覺醒,對異性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生理上迅速發展,心理上急劇動盪的時期。
中學生性意識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隴:性無知、性朦朧、性思慕。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處於青春期的男女中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某些性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性恐懼
(二) 性壓抑
(三) 罪惡感
(四) 性變態
(五) 性罪錯
(六) 早戀